1707063896
1707063897
其如有容。 《周书·秦誓》
1707063898
1707063899
1.6 如,凡21见,可作介词、连词、副词和动词。关联副词仅1见,表示与另一情况的相似,用同“若”。
1707063900
1707063901
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虞夏书·尧典》
1707063902
1707063903
1.7 若,凡120见,在今文《尚书》中是个多类词,可作动词、代词、介词、连词、语助词和副词。副词语例凡15见,皆表示关联关系,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类。
1707063904
1707063905
1.7.1 若,置于谓语之前,表示与某种情况相近,可译为“好像……(似的)”“如同……(似的)”。《经传释词》:“《考工记·梓人注》曰:‘若,如也。’常语。”黄季刚先生笺识:“‘若’为‘如’之借。”[102]若,日纽铎部。如,日纽鱼部。“若”“如”上古双声,铎韵和鱼韵亦阴入对转相通。
1707063906
1707063907
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商书·盘庚上》
1707063908
1707063909
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 《商书·盘庚中》
1707063910
1707063911
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商书·微子》
1707063912
1707063913
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 《周书·大诰》
1707063914
1707063915
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周书·大诰》
1707063916
1707063917
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周书·康诰》
1707063918
1707063919
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 《周书·梓材》
1707063920
1707063921
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堲茨。 《周书·梓材》
1707063922
1707063923
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周书·梓材》
1707063924
1707063925
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 《周书·召诰》
1707063926
1707063927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 《周书·君奭》
1707063928
1707063929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周书·秦誓》
1707063930
1707063931
1.7.2 若,置于谓语之前,表示与某种动作行为的因果承接。可译为“就”“才”。
1707063932
1707063933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 《周书·召诰》
1707063934
1707063935
《尚书正读》:“若,犹‘乃’也。见《小尔雅》。”[103]
1707063936
1707063937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周书·秦誓》
1707063938
1707063939
《尚书释义》:“二句言日月行过,乃不复来也。”[104]若,乃也。
1707063940
1707063941
《说文·屮部》:“若,择菜也。”[105]其义不见经传。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尔雅·释言》:若,顺也。此像跽人举手而顺发,故有顺谊。敬诺之时必巽顺,故又引申而为应诺之诺。从言乃后起。《说文》‘择菜’之训,非其详也。”[106]《说文解字注》:“又假借为‘如’也,‘然’也,‘乃’也,‘汝’也。”[107]
1707063942
1707063943
1.8 尚,凡22见,可作副词、动词。关联副词凡8见。
1707063944
1707063945
《词诠》:“副词,《诗·小弁笺》云:尚,犹也。按于一状态继续未变或残余未尽时用之。今语言‘还’。”[108]《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尚,“用在谓语前,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可根据上下文译为‘还’,‘还是’或‘仍然’等”[109]。
[
上一页 ]
[ :1.7070638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