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63946e+09
1707063946
1707063947 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周书·康诰》
1707063948
1707063949 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      《周书·酒诰》
1707063950
1707063951 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周书·酒诰》
1707063952
1707063953 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      《周书·多士》
1707063954
1707063955 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      《周书·多方》
1707063956
1707063957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      《周书·秦誓》
1707063958
1707063959 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周书·秦誓》
1707063960
1707063961 1.9 矧,凡21见,可作连词、语气助词和副词。副词语例凡3见,皆作关联副词。矧,《词诠》:“副词,亦也。”[110]表示人物与人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类同关系。
1707063962
1707063963 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周书·康诰》
1707063964
1707063965 《经传释词》:“矧,犹‘亦’也。”“言元恶大憝者,亦惟此不孝不友之人。”[111]矧,即“亦”。
1707063966
1707063967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周书·康诰》
1707063968
1707063969 《经传释词》:“言不率大戛者,亦惟此‘瘝厥君’之人。下云‘亦惟君惟长’,文义正相近也。”[112]矧,即“亦”。
1707063970
1707063971 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      《周书·君奭》
1707063972
1707063973 《经传释词》:“言亦咸奔走也。”[113]矧,即“亦”。
1707063974
1707063975 “矧”和“亦”一样,用作关联副词表类同意义,相当于后世文献典籍中的“也”。“矧”的该用法,《经传释词》《古书虚字集释》《词诠》等专书引例皆限于今文《尚书》。“矧”本读若“引”。“矧”从矢,引声。《尔雅》:“引,长也。”[114]《方言》:“矧,长也。”[115]可证“矧”与“引”通。“引”与“亦”为双声。故“矧”“亦”通用。
1707063976
1707063977 《近代汉语中类同副词“亦”的衰落和“也”的兴起》认为:现代汉语“表示类同意义的副词‘也’是六朝时期产生的。在此之前,汉语中表示类同意义的副词有‘亦’,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亦’仍很常见,大约到元明时期,‘亦’才逐渐被‘也’所淘汰”[116]。
1707063978
1707063979 1.10 斯,凡6见。可作副词、代词。副词语例凡5见,表示关联者4见。
1707063980
1707063981 时人斯其惟皇之极。      《周书·洪范》
1707063982
1707063983 《白话尚书》:“臣民就会思念君王的法则。”[117]斯,亦“就”。
1707063984
1707063985 时人斯其辜。      《周书·洪范》
1707063986
1707063987 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周书·金縢》
1707063988
1707063989 《尚书正读》:“《史(记)·鲁世家》云:周公卒相成王,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118]斯,即“遂”。
1707063990
1707063991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      《周书·秦誓》
1707063992
1707063993 《经传释词》:“斯,犹‘乃’也。”[119]
1707063994
1707063995 《尚书易解》:“责人则无难,惟受责于人,从之如流水之顺,是惟难哉!”[120]斯,即“则”。
[ 上一页 ]  [ :1.7070639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