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66091e+09
1707066091
1707066092 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      《周书·多方》
1707066093
1707066094 《说文·肉部》:“胥,蟹醢也。”[386]《说文解字注》:“蟹者,多足之物,引申假借为相与之义。《释诂》曰:‘胥,皆也。’又曰:‘胥,相也’。”[387]《词诠》:“胥,副词,皆也”、“副词,相也。”[388]“胥”作范围副词多见于上古文献。
1707066095
1707066096 1.25 一,凡56见,可作动词、数词和形容词。范围副词仅1见。
1707066097
1707066098 乃卜三龟,一习吉。      《周书·金縢》
1707066099
1707066100 《经传释词》:“一,犹‘皆’也。”[389]《词诠》:“一,副词,皆也。”[390]在秦汉文献中“一”常作范围副词。“一”抑或作“壹”。《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若吾子之语审茂,则一诸侯之相也。”卢辩注曰:“一,皆也。”[391]《诗经·邶风·北门》:“政事一埤益我。”《史记·孟尝君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汉书·车千秋传》:“政事壹决大将军光。”上述“一”“壹”亦可译为“皆”“都”。现代汉语成语“一如既往”等“一”仍用古义。万物始于一,副词“一”或自数词“一”引申。
1707066101
1707066102 2.范围副词的语法特点
1707066103
1707066104 2.1 统括性范围副词占绝对优势,凡22个。唯一性范围副词仅“惟”1例。
1707066105
1707066106 2.2 今文《尚书》的范围副词出现副词用作补语的语例。
1707066107
1707066108 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周书·康诰》
1707066109
1707066110 《白话尚书》:“极,尽。”[392]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已经说尽了他的罪过,这个人就不可杀。
1707066111
1707066112 这个用例比较特殊,“极”用在谓语后作补语指向宾语的全部范围。
1707066113
1707066114 一般认为范围副词的句法功能只能充当状语,但例外总还是有的,现代汉语就有不少程度副词用作补语。诸如“很、极、甚、透、绝顶”等,今文《尚书》的这个语例也可能是汉语文献语言副词用作补语的最早语例。
1707066115
1707066116 2.3 范围副词“相”表示偏指。表示偏指的“相”相当于一个人称代词。词性有无变易,吕叔湘先生认为可定名为代词性副词(pronominal adverb),仍隶于副词范畴。吕先生说:“自形式方面而言之,‘相’字之由互而偏,其变甚渐,无截然之界限;互指之‘相’不能置于动词之后,偏指之‘相’亦不能置于动词之后,则仍应列于副词。”[393]在魏晋和隋唐的文献语言中,“相”常表偏指,可指代第一人称,亦可代第二人称。在秦汉文献和现代汉语中“相”基本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彼此对待,可译为“互相”,很少表示偏指。今文《尚书》在《商书》中出现两例“相”偏指例,仅仅指代第一人称代词,或为魏晋隋唐时代“相”表偏指之滥觞。
1707066117
1707066118
1707066119
1707066120
1707066121 《尚书》诠释研究 [:1707060952]
1707066122 《尚书》诠释研究 (七)否定副词
1707066123
1707066124 1.否定副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1707066125
1707066126 否定副词是表示否定或禁止的副词。今文《尚书》的否定副词共10个,即:不、非、棐、匪、弗、丕、罔、未、无、勿。
1707066127
1707066128 1.1 不,凡291见,用作否定副词共280见。
1707066129
1707066130 从形式上可将这280例“不”的用法分成四大类:“不”修饰动词、“不”修饰形容词、“不”修饰副词以及由“不”构成的固定结构。
1707066131
1707066132 1.1.1 “不”修饰动词。凡144见。
1707066133
1707066134 1.1.1.1 不+动词。凡52见。
1707066135
1707066136 谁敢不让,敢不敬应?      《虞夏书·皋陶谟》
1707066137
1707066138 尔忱不属,惟胥以沉。      《商书·盘庚中》
1707066139
1707066140 今予告汝:不易!      《商书·盘庚中》
[ 上一页 ]  [ :1.7070660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