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67301
1707067302
2.2.1 “弗”较之“不”与谓语的黏附性更强一些,“弗”和谓语之间一般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而“不”的语法功能灵活,在“不”和谓语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构成“不+状语(介宾结构)+动词+宾语”的结构形式。例如:
1707067303
1707067304
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 《周书·金縢》
1707067305
1707067306
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 《周书·康诰》
1707067307
1707067308
2.2.2 “不”可以和其他的否定副词构成双重否定结构,如:“罔不”等,“弗”不可以。“不”是今文《尚书》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语法功能也最为丰富。“不”还可以和“可”“克”“能”等能愿动词构成固定结构,“弗”也没有这种用法。
1707067309
1707067310
2.2.3 甲骨文的否定副词“不”可以修饰含被动义的动词。今文《尚书》亦然。例如:
1707067311
1707067312
以不浮于天时。 《商书·盘庚中》
1707067313
1707067314
《小尔雅·广言》:“浮,罚也。”[435]“浮于时”即“被惩罚”之意。
1707067315
1707067316
2.3 既可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禁止或告诫,又可用于陈述句否定陈述。今文《尚书》表示这一类否定的否定副词主要是“无”和“勿”。“无”“勿”均通“毋”,声韵相通,意义、用法亦相近,但就今文《尚书》的用例分析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
1707067317
1707067318
2.3.1 “勿”“无”都可以用在祈使句中表命令、禁止等,但“无”的语气有时要更为强烈一些,有“不准”“不可”“不许”等强制性意味,例如:
1707067319
1707067320
无敢不善。 《周书·费誓》
1707067321
1707067322
《白话尚书》译为:“不许不好!”[436]语气极重,“勿”则没有这样的用例。
1707067323
1707067324
2.3.2 “勿”“无”在陈述句中表否定陈述时,“勿”均直接修饰动词谓语,“无”则不仅用来修饰动词谓语,还能修饰形容词谓语,修饰副词等。例如:
1707067325
1707067326
“勿”只可修饰动词谓语。
1707067327
1707067328
时则勿有间之。 《周书·立政》
1707067329
1707067330
“无”修饰动词谓语。
1707067331
1707067332
无有远迩。 《商书·盘庚上》
1707067333
1707067334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 《周书·洪范》
1707067335
1707067336
《孔传》:“茕,单,无兄弟也。无子曰独。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孔颖达疏:“高明,谓贵宠之人。”[437]茕独,泛指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
1707067337
1707067338
“无”修饰形容词谓语。
1707067339
1707067340
刚而无虐。 《虞夏书·尧典》
1707067341
1707067342
简而无傲。 《虞夏书·尧典》
1707067343
1707067344
“无”修饰副词。
1707067345
1707067346
无相夺伦。 《虞夏书·尧典》
1707067347
1707067348
重我民,无尽刘。 《商书·盘庚上》
1707067349
1707067350
2.4 表示对可能性的否定,今文《尚书》表示这一类否定副词主要是“罔”。“罔”和其他否定副词的区别也很明显,“罔”在今文《尚书》中可直接修饰存现动词,构成“罔+有”或“罔+或”式,表示对存在可能性的否定。直接修饰行为动词,表对行为可能性的否定。也可与“非”“不”连用,表示对动作行为主体行为可能性的否定之否定。
[
上一页 ]
[ :1.7070673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