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23732e+09
1707123732 王明珂:《周人的族源与华夏西部族群边界的形成》,《大陆杂志》1993年(第87卷)第2期,第1—20页。
1707123733
1707123734 王明珂:《华夏化的历程:太伯传说的考古与历史学研究》,载《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之研究》,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1996。
1707123735
1707123736 王明珂:《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专化游牧业的起源》,《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4年第65本第2分册,第375—434页。
1707123737
1707123738 王明珂:《过去的结构:关于族群本质与认同变迁的探讨》,《新史学》1994年第5卷第3期,第119—140页。
1707123739
1707123740 王明珂:《辽西地区专化游牧业的起源——兼论华夏边缘的形成》,《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6年第67本第1分册,第195—238页。
1707123741
1707123742 王仁湘:《崧泽文化初论——兼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文化相关问题》,《考古学集刊》1984年第4期,第278—306页。
1707123743
1707123744 王世民:《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第3—17页。
1707123745
1707123746 王世庆:《台湾地区族谱与古文书之搜集与应用》,《中国民族学通讯》1983年第19期,第7—15页。
1707123747
1707123748 王天元(王元辉):《近西游副记》,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
1707123749
1707123750 王永光:《宝鸡县贾村原发现夨王簋盖等青铜器》,《文物》1984年第6期,第18—20页。
1707123751
1707123752 王玉哲:《先周族最早来源于山西》,《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3期,第1—24页。
1707123753
1707123754 汪宇平:《清水河县台子梁的仰韶文化遗址》,《文物》1961年第9期,第13—14页。
1707123755
1707123756 魏坚:《凉城崞县窑子墓地》,《考古学报》1989年第1期,第57—81页。
1707123757
1707123758 魏正瑾:《南京浦口出土的一批青铜器》,《文物》1980年第8期,第10—11、34页。
1707123759
1707123760 魏正瑾:《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与分期》,《考古》1983年第9期,第822—828页。
1707123761
1707123762 乌恩:《殷至周初的北方青铜器》,《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第135—155页。
1707123763
1707123764 乌恩:《论匈奴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考古学报》1990年第4期,第409—436页。
1707123765
1707123766 吴汝祚:《有关湖熟文化的几个问题》,《考古》1982年第1期,第38—40页。
1707123767
1707123768 肖梦龙:《母子墩墓青铜器及有关问题探索》,《文物》1984年第5期,第11—15页。
1707123769
1707123770 肖梦龙:《初论吴文化》,《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第61—72页。
1707123771
1707123772 谢端琚:《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考古学报》1975年第2期,第57—88页。
1707123773
1707123774 谢端琚:《甘肃永靖张家咀与姬家川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第2期,第187—220页。
1707123775
1707123776 谢端琚:《甘肃永靖莲花台辛店文化遗址》,《考古》1980年第4期,第296—310页。
1707123777
1707123778 谢世忠:《芮氏民族史的性质及其方法理论建构法则:兼论中国地区族群的历史过程研究》,载谢世忠、孙宝刚主编《人类学研究:庆祝芮逸夫教授九秩华诞论文集》,台北:南天书局,1990。
1707123779
1707123780 徐光冀:《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第215—242页。
1707123781
[ 上一页 ]  [ :1.7071237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