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25463e+09
1707125463
1707125464 你们可曾品味逝者如斯?可曾礼赞生生不息?
1707125465
1707125466 你们是何方神圣?是否自强不息?
1707125467
1707125468 你们在向何人絮语?对何人有益有利?
1707125469
1707125470 你们的话语是否值得晨诵,是否令人开卷有益?
1707125471
1707125472 同眼前的万物有什么联系?
1707125473
1707125474 你们致知可曾用于格物,被经验证伪抑或证实?
1707125475
1707125476 首当其冲的是:
1707125477
1707125478 如若人们相信你们的话语,
1707125479
1707125480 当如何行事?
1707125481
1707125482 这么一句话,我们常常可以在梁秉钧——香港的诗人那里发现。84
1707125483
1707125484 Nachdenklich betrachteten
1707125485
1707125486 wir mit Neugier den zwei-felnden
1707125487
1707125488 Blauen Mann auf der Lein-wand, sahen uns an und
1707125489
1707125490 Begannen von vorne.
1707125491
1707125492 Reflectively, curiously, we
1707125493
1707125494 studied the doubting
1707125495
1707125496 Blue man on the scroll,
1707125497
1707125498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1707125499
1707125500 Made a fresh start.
1707125501
1707125502 我们疑虑又好奇,
1707125503
1707125504 将画面上那暧昧的怀疑者端详凝视,
1707125505
1707125506 面面相觑地开始重新考虑问题。
1707125507
1707125508 那么,从这首诗我们能够读到、学到什么呢?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应当保有一点怀疑的态度,也可能我们是错的。另外,我们也应当牢记孔子说的内省。此外呢,我们应该与自己保持距离。再有就是,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觉得不论是中国大陆的诗人还是作家,都应当学学这首诗呢?因为他们一般来说缺少这么一种对自己认知的方式,相反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我说过,如果我问一百个中国当代作家,谁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有的人都会回答说:我。我还记得有一个年轻的中国作家到波恩找我,他让我看看他刚刚手写的长篇小说,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发表过什么东西,却要求我把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1924—)的地址给他。马悦然是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成员,这位中国作家的意思是说他写的小说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并没有发表。我最近也接到一位中国作家的电话,命令我将马悦然的电话号码给他。很多当代作家的意思就是说,我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707125509
1707125510 现在我还想给你们介绍布莱希特另外一首了不起的诗作,奇怪的是什么呢?英译者把它翻译成了一首押韵的英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圆润动听。英国人怎么可能把布莱希特的诗翻译成这么好的英文呢?原因是,当时有一位德语世界来的诗人埃利希·傅瑞德(Erich Fried,1921—1988)帮助了英译者。傅瑞德原来是维也纳人,但因为是犹太人,所以20世纪30年代他被迫去了伦敦。我不太喜欢傅瑞德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歌往往是有口号的。可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语国家非常走红,他写了大概一万首诗,但是留传下来的、人家还看的诗不多,主要是他的爱情诗,可以说写得还不错。这首诗题目是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或者传说,是老子要流亡的时候写他的《道德经》。我们都知道老子并没有流亡,所以布莱希特是通过老子来写他自己。但是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说法,老子到了一定年岁后,他想离开,他究竟想去什么地方呢?有人说去印度,这是老子化胡说的来源。无论如何,老子想离开中原去某一个西方的地方。那是什么时候布莱希特写了老子这首诗呢?1938年,那个时候他在丹麦,丹麦的纳粹分子还没有开始夺权。你们应该注意这里的韵脚:Brittle, little, due, anew, shoe,真的太棒了。我说过《道德经》在德国是最成功的书之一,也可以这么说:除了《圣经》以外,没有哪本书在德国以及德语国家这么成功,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几种译本,也包括我的翻译在内。其中不乏一流的翻译之作。布莱希特早在1915年就读到了卫礼贤于1911年在德国出版的《道德经》译本85,之后马上就知道他要走哪一条路,他找到了他的语言和哲学,他的哲学是老子哲学,无论思考什么问题他都是从水来开始的;他的语言是卫礼贤的德文。卫礼贤的德文很漂亮,不只是使用的词汇好听,节奏感也强。所以布莱希特是由于老子才为我们今天汉学界所重视,我这些年特别喜爱读他的作品。
1707125511
1707125512 附录 9.6
[ 上一页 ]  [ :1.7071254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