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45227
1707145228
汉朝兴起的时候,有五大行星会聚于井宿的天象。汉高祖与匈奴作战,被围困在平城,有月晕七重出现在参宿、毕宿这二宿之间。吕氏家族作乱,发生了日食,白天突然昏暗了下来。吴、楚等七国反叛时,有长几丈的彗星出现,天狗星陨落在梁地;等到起兵作战时,在梁地发生了尸横血流的战事。元光、元狩年间,有蚩尤之旗(彗星)再次出现,其尾的长度达到了半个天空。此后,京师军队向四处发兵,与夷狄作战长达数十年,尤其以征伐胡人最为激烈,死伤更为严重。越国灭亡的时候,出现了火星守在南斗宿的天象;朝鲜被攻取的时候,孛星出现在和它相应的天区北河与南河那里;出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孛星出现在抬摇附近:这些都是一些显著的天象应验。至于那些曲折、细小的应验天象,就无法一一详说了。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件事不是先看见征兆而随之应验的。
1707145229
1707145230
自汉代以来研究天数的人中,占候星象的有唐都,占候云气的有王朔,占候年岁收成的有魏鲜。从前甘德、石申使用的五星占卜法,认为其中只有火星才会出现反向的逆行;所以火星逆行所守,及其他行星的逆行、日食、月食和薄食,都可以用来占卜。
1707145231
1707145232
余观史记,考行事,百年之中,五星无出而不反逆行,反逆行,尝盛大而变色;日月薄蚀,行南北有时:此其大度也。故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为经,不移徙,大小有差,阔狭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所过行赢缩有度。
1707145233
1707145234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修禳:祈祷消灾。】,正下无之。夫常星之变希见,而三光之占亟用。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然其与政事俯仰,最近天人之符。此五者,天之感动。为天数者,必通三五。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1707145235
1707145236
我读过的历史记载,考察五星运行的事,证明近百年来,五颗行星中没有不在出现后有反向逆行的,并且当出现逆行的时候,这些行星往往变得更大,颜色也有变化;日月接近的时候是会出现相薄、相食,是与它们在南北方向的相对位置相关的:这是一般的法则。所以,占候时通常以紫宫、房宿和心宿、轩辕和太微、咸池、虚宿和危宿等列宿分部的星作为五宫的固定位置,为经,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移动,各宿的东西方向大小不同,每宿的宽窄之间的距离是定数。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这五颗星是天帝的五个辅佐,为纬,它们在经向分布的列宿之间运行时或出现、或隐没都是有规律的,它运行的赢缩都有一定的度数。
1707145237
1707145238
做君主的人看到日变时应该行修德政,看到月变时应该反省刑罚是否得当,看到星变时应该对外睦邻、对内人和。凡是发生天变,只有超出通常的状况才去占卜。国君强大而有德行,他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国君虚弱且伪诈狡猾,他的国家则会消亡。一个国君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修政,即制定和执行好的政策,然后是在发现错误的时候,及时地进行补救,再次是在出现灾害后,虔诚祈祷求上天免除灾祸或减轻灾祸,最糟糕的做法是不闻不问,对出现的问题无所作为。人们很少见到恒星的变化,日、月、五星因为不停地运动变化而经常用于占候。日晕、月晕、日月交食、云气和风,这五种现象不是来自天体自身的变化,就像是天的过客,是不常见到的,然而它们出现的时候,伴随着也有其他大的变动,因为它们和政事有联系,是最能沟通天人之间关系的媒介。这五种现象都是天对人间政治现象的反映,是天用以感动人心的。所以研究天数的人,必须精通用三光和五气的变化占卜,要能纵观古今上下的历史变故,深入了解当前时事的变化,考察其间的应验关系,那么天官这门学问也算齐备了。
1707145239
1707145240
苍帝行德,天门为之开。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黄帝行德,天夭为之起。风从西北来,必以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晕围,常大赦载,谓有太阳也。一曰:白帝行德,毕、昴为之围。围三暮,德乃成;不三暮,及围不合,德不成。二曰:以辰围,不出其旬。黑帝行德,天关为之动。天行德,天子更立年;不德,风雨破石。三能、三衡者,天廷也。客星出天廷,有奇令。
1707145241
1707145242
当苍帝行德的时候,天门为之而打开。赤帝行德的时候,天牢因此而无星。黄帝当政的时候,可见到妖异的天象。有风从西北来,一定在庚、辛这两日。在整个秋季中,如果有风五次从西北来,则有大赦;有风三次从西北来,则有小赦。白帝主政的时候,如果在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见到残月外围有晕包围,则有大赦,因为再过一会儿就天亮了。一种说法是:白帝主政的时候,月行于毕宿、昴宿之间而为月晕所围。如果围了三个晚上,则政德人和;如果围不到三个晚上,或围得合不拢,则没有德政。另一种说法是:以辰星所围是否超过十日为占,也是无德政的兆头。黑帝主政的时候,可见到天关星动摇的表象。五帝各行德完毕,则君主要更换他的年号;如果不顺应五帝行德的变化,则有奇风、怪雨、石破天惊的大灾害。三能、三衡,都是天廷。如果有客星出现在天廷,就会有奇异的兆应和它对应。
1707145243
1707145244
1707145245
1707145246
1707145248
史记(精注全译)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1707145249
1707145250
杨慎:“篇首起语二节,一反一正,此通篇纲领,其应在后。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后引管仲云‘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应此句。曰:‘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后论秦始皇云:‘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耶’应此句。”
1707145251
1707145252
一般来说,封禅的意思是指封泰山、禅梁父(或其他泰山下的小山)的祭祀天地活动。但《封禅书》的实际内容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神祀,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解释说:“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禋祀,就是祭祀。封禅时,万灵同时受祀,因论封禅而追论诸神及名山大川的祭祀,这是司马迁写《封禅书》的基本设想。《封禅书》是我们了解汉以前礼制的重要资料。
1707145253
1707145254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1707145255
1707145256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齐:指日、月、五星各自循轨道,按规律运行。】七政【七政:指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遂类【类:祭祀礼中的一种。郑玄认为类礼就是郊祀。】于上帝,禋yīn【禋:斋戒沐浴而后祭祀,称为禋祀。】于六宗【六宗:指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一说指天地四时。】,望【望:祭礼名。指祭祀山川。】山川,遍群神。辑五瑞【五瑞:指公、侯、伯、子、男所持的瑞玉,如圭、璧之类。】,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柴:即焚烧柴火,是一种祭祀形式。】,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礼: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1707145257
1707145258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谷:即楮树,又名构树。】生于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雊【雊:雉鸡鸣叫。】,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祗,后稍怠慢也。
1707145259
1707145260
从古以来能承受天命的帝王,有谁不曾举行过封禅典礼?大概只有由于没有看到相应的祥瑞就去进行封禅的帝王,而没有已经看到了吉兆而不到泰山去进行封禅的帝王。有的帝王虽然接受了天命,但功业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有的帝王身已至梁父,但自身的道德还不能与封禅盛典相融洽,有的帝王布施恩泽虽然融洽了,但是没有空暇去封禅,所以前往泰山封禅的帝王很少。《传》中说:“三年不行礼,礼制必定会荒废;三年不演奏乐曲,乐曲必定会毁坏。”每到太平盛世,就要举办封禅典礼来答谢神祇,到了国运衰败的时候,封禅典礼就停止了。有的停息时间长的已经达到了一千多年,短的也有几百年了,所以封禅典礼的礼仪因此残缺以至堙灭,有关它的详细情况不能被记载并让人们知道了。
1707145261
1707145262
《尚书》说:舜帝用璇玑、玉衡这样的天文仪器观测天象,来调整日、月、五星反映出的四季及天文、地理、人道等的情况。然后就对天帝进行类祭,对六宗进行禋祭,对山川之神进行望祭,普遍地祭祀各种神灵。舜验视五等诸侯所执作为符信用的瑞玉,选择吉祥的月、日,会见分管四方和各州的诸侯,将瑞玉还给他们。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去巡行视察,到了岱宗。岱宗,即泰山。举行柴祭,按照山川的大小尊卑依次举行望祭。接着接受东后们的朝见。东后,就是东方的诸侯。调和四时气节与月份的大小,校正日的甲乙,统一音律、尺度和重量衡度,完善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在进见时,各个等级的诸侯应执相应的瑞玉,三公应执荐玉的缯帛,卿和大夫应执两种活的牲畜,士应执一只死雉。五月,巡行视察南岳。南岳,即衡山。八月,巡行视察西岳。西岳,即华山。十一月,巡行视察北岳。北岳,即恒山。祭祀它们的礼仪都与祭祀泰山的礼仪相同。中岳,即嵩山。舜每五年去巡行视察一次。
1707145263
1707145264
1707145265
1707145266
1707145267
望祀山川图,选自《钦定书经图说》。
1707145268
1707145269
禹遵循舜帝的这种巡行视察的制度。传了十四世之后,到了孔甲帝,他不修德行,喜好祭祀鬼神,怠慢了神灵,上天赐给他骑乘的两条龙便飞走了。孔甲以后的第三世,商汤讨伐夏桀,想把夏朝祭祀土神的社坛移走,后来认为不可以这么做,于是写下了名为《夏社》的文章。后来过了八世,到了太戊帝时期,有桑树和楮树一同在朝廷堂前长出来,一个晚上就长成需要两臂合抱的大树,太戊帝很害怕。贤臣伊陟说:“妖孽不会胜过德行。”太戊便修养自己的德行,桑树和楮树的合生树就枯死了。伊陟把这件事告诉给巫咸,巫咸就祈祷神灵消除了灾祸,从此,这种事情就兴盛起来了。太戊以后的第十四世,武丁帝得到傅说任相国,殷朝因此重新兴盛起来,称作高宗。有只野鸡飞来停在鼎耳上鸣叫,武丁很害怕。祖己劝谏说:“修养德行。”武丁按照祖己的话去做了,他的王位因此长久安稳。以后的第五世,武乙帝由于怠慢了神灵,被雷震死了。武乙以后的第三世,商纣帝淫乱暴虐,周武王讨伐他。由此看来,开始时未尝不肃敬神祗,以后慢慢地就怠惰轻侮起来了。
1707145270
1707145271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明堂:天子宣政之所。】、辟雍【辟雍:天子所办学堂,兼作祭所。周围环水如璧,称为辟雍。】,诸侯曰泮宫【泮宫:诸侯之学,只有南面的一半环水,北边一半无水,因称泮宫。】。
1707145272
1707145273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1707145274
1707145275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垂:同“陲”,边远地区。】,自以为主少暤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1707145276
[
上一页 ]
[ :1.7071452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