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52868
1707152869
子贡问:“颛孙师与卜商谁更贤能?”孔子说:“颛孙师做事有些过头了,卜商做事达不到要求。”子贡说:“这样就是颛孙师强一些吧?”孔子说:“做事过头和达不到要求同样是不完美的。”
1707152870
1707152871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有才德的读书人,不要做一个浅薄不正派的读书人。”
1707152872
1707152873
孔子死后,子夏住在西河教授学业,担任魏文侯的老师。他的儿子死了,他因此将眼睛哭瞎了。
1707152874
1707152875
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1707152876
1707152877
子张问干禄【干禄:求取禄位。】,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寡尤:少犯错误。】;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707152878
1707152879
他日从在陈蔡间,困,问行。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蛮貊: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衡:车辕前端的横木。】,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绅: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带子。】。
1707152880
1707152881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国必闻,在家必闻。”孔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国及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国及家必闻。”
1707152882
1707152883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1707152884
1707152885
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1707152886
1707152887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1707152888
1707152889
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1707152890
1707152891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707152892
1707152893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颛孙师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1707152894
1707152895
子张询问如何谋取官职获得俸禄,孔子说:“多听,对疑惑未解的问题,要保留在心中,不要妄加评论,对其余有把握的问题,要谨慎地谈论,就可以少犯错误;多看,对疑惑未解的问题,要保留在心中,不要妄加评论,对其余有把握的事情,要谨慎地施行,就可以减少悔恨。言语少过失,行为少悔恨,那么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1707152896
1707152897
有一天,子张跟随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被围困了,子张询问如何才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实可信,行为要厚道恭敬,即使在偏远的异族他乡,也是行得通的;说话不忠实诚信,行为不厚道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啊!站着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并列摆在面前;坐车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挂在车前的横木上。做到这种地步,就能处处都行得通了。”子张就把这些话写在束腰的衣带上。
1707152898
1707152899
子张问:“读书人怎样做才称得上是通达了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国中必定闻名,在大夫家中也必定闻名。”孔子说:“这是闻,不是通达。所谓通达的人,应该质朴、正直,而且还爱好道义,善于审度别人的言论,观察别人的表情,时常想着谦恭退让。这种人无论是在诸侯国中,还是在大夫家里一定能通达。而至于闻者,表面上好象追求仁德的样子,而实际行动上却违背仁德,以仁自居,并且心安理得,深信不疑,这种人无论是在诸侯国中,还是在大夫家里一定能取得名望。”
1707152900
1707152901
曾参是南武城人,字子舆。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1707152902
1707152903
孔子认为曾参能够通晓孝顺的道理,所以传授他学业,曾参写了一部《孝经》。曾参最后死在鲁国。
1707152904
1707152905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澹台灭明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1707152906
1707152907
澹台灭明的长相非常丑陋。他想拜孔子为师,但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他的学业结束以后,回到家中修身实践,做事从不走邪门歪道,没有公事,就不去拜见卿大夫。
1707152908
1707152909
他南下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他为人处事取舍进退公正无私,名声在诸侯国中传扬。孔子听到这些情况以后,说:“我凭借言辞来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凭借相貌来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1707152910
1707152911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1707152912
1707152913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1707152914
1707152915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反命: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1707152916
1707152917
原宪字子思。
[
上一页 ]
[ :1.7071528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