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53499e+09
1707153499
1707153500 “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已得讲【讲:和解,媾和。】于魏,至【至:同“质”。作人质。】公子延,因犀首属行【属行:集结军队。】而攻赵。
1707153501
1707153502 “兵伤于谯石,而遇败于阳马,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弟穰侯为和,嬴【嬴:通“赢”。获胜。】则兼欺舅与母【舅与母:指穰侯与宣太后。】。
1707153503
1707153504 “适【适:通“谪”。谴责,惩罚。】燕者曰‘以胶东’,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楚者曰‘以塞鄳阸’,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刺蜚:刺绣,指交错用兵。】,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1707153505
1707153506 “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也。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也。”
1707153507
1707153508 燕昭王不行。苏代复重于燕。
1707153509
1707153510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不:相当于“否”。】,而天下由此宗【宗:推重,尊崇。】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1707153511
1707153512 “秦国想要攻打安邑,担心齐国援助它,就把宋地丢给齐国。说:‘宋王无道,做了一个与我相似的木偶,用箭射它的脸,我秦国与宋国相隔很远,军队距宋国太遥远,没有办法直接去攻打它。齐王您如果能攻破宋国并占有它,我会像自己占有了它一样高兴。’后来,秦国攻克了魏国的安邑,包围了女戟,就反过来把齐国攻破宋国作为齐国的罪过。
1707153513
1707153514 “秦国想要攻打韩国,害怕天下诸侯援助它,就把齐国让给天下诸侯去讨伐,说:‘齐王曾四次与我订立盟约,却四次都欺骗我,多次下定决心要率领天下的军队攻打秦国。所以,有了齐国,就不会有秦国,有了秦国,就不会有齐国,一定要讨伐它,一定要消灭它。’等到秦国攻取了韩国的宜阳、少曲,占领了蔺邑、离石,就反过来把攻破齐国作为天下各诸侯国的罪过。
1707153515
1707153516 “秦国想要攻打魏国,就先推崇楚国,还把南阳委托给了楚国。说:‘我本来就与韩国绝交了。攻破均陵,包围鄳阸,只要对楚国有利,我就会像是自己占据了这些地方一样高兴。’等到魏国抛弃了盟约国转而与秦国联合,秦国就反过来把包围鄳阸作为楚国的罪过。
1707153517
1707153518 “秦国的军队被围困在林中,就推崇燕国和赵国,把胶东委托给了燕国,把济西委托给了赵国。等到秦国和魏国讲和了,并把公子延作为人质之后,就派犀首连兵相续地攻打赵国。
1707153519
1707153520 “秦国的军队在谯石受到重挫,又在阳马打了败仗,就推崇魏国,把叶地和蔡地委托给了魏国。等到秦国和赵国一旦讲和,马上威胁魏国,而魏国不肯依照约定分割土地。秦军处于困境时,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请求和解,等秦军取得了胜利,连自己的舅舅和母亲都可以欺骗。
1707153521
1707153522 “秦国谴责燕国的借口是‘因为攻打胶东’,谴责赵国时的借口是‘因为攻打济西’,谴责魏国的借口是‘因为攻打叶、蔡’,谴责楚国的借口是‘因为围困了围鄳阸’,谴责齐国的借口是‘因为攻打宋国’。这样,秦国在谴责其他各国时总会找到循环往复的外交辞令做借口,交错用兵如同刺绣花纹。秦王飞扬跋扈,即使是他的母亲也不能制止他,他的舅舅更无法约束他。
1707153523
1707153524 “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国先后杀掉的属于韩、赵、魏三国的百姓有几百万,现在这三个国家中还活着的人都是抗秦战争中死者的遗孤。西河以外,上洛地区,三川一带经常受到秦国的攻击,这是晋国的大祸,秦国侵扰了韩、赵、魏的一半土地,秦国带来的灾祸严重到了这种地步!而从燕、赵等国到秦国去游说的人,都争相以事奉秦国来劝说自己的国君,这正是我最担忧的事情。”
1707153525
1707153526 燕昭王因此便没有去秦国。苏代又受到燕王的重用。
1707153527
1707153528 燕王派苏代联合各诸侯国合纵,就像苏秦在世时那样,诸侯们有的参加了结盟,有的没有参加结盟,而从此天下各国人士都尊崇苏氏兄弟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以安享天年,他们都在诸侯国中获得了显赫的名声。
1707153529
1707153530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闾阎:乡里。泛指民间。】,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1707153531
1707153532 太史公说:苏秦、苏代、苏厉这兄弟三人,都通过游说诸侯而获得了显赫的名声,他们的学说擅长于随机应变。而苏秦因为蒙受间谍的罪名而被杀死,天下人因此都嘲笑他,讳忌公开地研习他的学说。然而世间流传的苏秦的事迹存在很多差异,后来的事件凡是与他类似的,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联盟,这足以证明他的才智的确有超出常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事迹,按着正确的时间先后加以陈述,不让他只剩下不好的名声。
1707153533
1707153534
1707153535
1707153536
1707153537 史记(精注全译) [:1707137728]
1707153538 史记(精注全译)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1707153539
1707153540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1707153541
1707153542
1707153543
1707153544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意:猜疑,怀疑。】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古“释”字。】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1707153545
1707153546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从:同“纵”。】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上谒:递上名帖请求进见。】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1707153547
1707153548 张仪,是魏国人。他当初曾与苏秦一同拜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认为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张仪。
[ 上一页 ]  [ :1.7071534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