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69688
烈侯元年,魏文侯讨伐中山国,派太子魏击驻守。六年,魏、韩、赵都立为诸侯,赵籍追尊献子为献侯。
1707169689
1707169690
烈侯喜欢音乐,对相国公仲连说:“我有喜爱的人,可以让他尊贵起来吗?”公仲说:“使他富有可以,使他尊贵就不可以。”烈侯说:“好吧。郑国的歌手枪和石两个人,我要赐给他们田地,每人一万亩。”公仲说:“遵命。”但是公仲没有给。过了一个月,烈侯从代地回来,问起给歌手赐田的事,公仲说:“正在找,还没有合适的。”不久,烈侯又问,公仲还是没有给,于是就谎称有病不去上朝。番吾君从代地来,对公仲说:“国君其实喜欢善政,却不知怎样实行。如今公仲您做赵国的宰相,已经有四年了,期间曾推荐过什么人才吗?”公仲说:“没有。”番吾君说:“牛畜、荀欣、徐越这三个人都可以。”公仲就推荐了这三个人。到上朝的时候,烈侯又问:“赐予歌手田地的事怎么样了?”公仲说:“正派人挑选最好的田地。”牛畜侍奉烈侯时建议实行仁义,用王道约束自己,烈侯态度宽和。第二天,荀欣侍奉,建议精选起用贤才,任命官吏要使用能干的人。第三天,徐越侍奉,建议节约财物,俭省用度,考察评估官吏们的功绩德行。他们所讲的道理没有不充分的,国君很高兴。烈侯就派人告诉相国说:“给歌手赐田的事暂时停止吧。”任命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赐给相国两套衣服。
1707169691
1707169692
九年,烈侯逝世,他的弟弟武公即位。武公在位十三年逝世,赵国又让烈侯太子赵章即位,这就是赵敬侯。这一年,魏文侯去世。
1707169693
1707169694
敬侯元年,武公的儿子赵朝作乱,没有成功,后逃奔魏国。赵国开始把邯郸作为都城。
1707169695
1707169696
敬侯二年,赵军在灵丘打败齐军。三年,在廪丘救援魏国,大败齐军。四年,魏军在兔台打败赵军。赵修筑刚平城以便攻打卫国。五年,齐、魏两国帮助卫国攻打赵国,又夺回刚平。六年,向楚国借兵攻打魏国,夺取了棘蒲。八年,攻下魏国的黄城。九年,讨伐齐国。齐国攻打燕国,赵军援救燕国。十年,赵国与中山国在房子县交战。
1707169697
1707169698
敬侯十一年,魏、韩、赵一起灭了晋国,瓜分了晋国土地。赵国讨伐中山国,又在中人地区交战。十二年,敬侯去世,他的儿子成侯赵种即位。
1707169699
1707169700
成侯元年,公子赵胜与成侯争夺君王之位,发动了叛乱。二年六月,天下雪。三年,太戊午任相国。赵国讨伐卫国,夺取七十三处乡邑。魏国在蔺打败赵军。四年,赵军在高安与秦军交战,打败了秦军。五年,在-城讨伐齐军。魏军在怀地打败赵军。赵军攻打郑国,并打败了郑国,把占领的郑地给了韩国,韩国把长子县给了赵国。六年,中山国修筑长城。赵军讨伐魏国,在涿泽将其打败,包围了魏惠王。七年,进军齐国,打到了齐长城。赵国联合韩国攻打周。八年,和韩国一起把周一分为二。九年,在阿城之下与齐国交战。十年,进攻卫国,夺取甄城。十一年,秦国进攻魏国,赵军在石阿救援。十二年,秦军进攻魏国的少梁,赵军援救了魏国。十三年,秦献公派庶长国领兵攻打魏国的少梁,俘虏了魏国太子和公孙痤。魏军在浍水地区打败赵军,夺取了皮牢。成侯与韩昭侯在上党相遇。十四年,赵与韩联合攻打秦国。十五年,赵国帮助魏国攻齐。
1707169701
1707169702
十六年,赵国与韩、魏两国一起瓜分晋国。把端氏县封给晋君。
1707169703
1707169704
十七年,成侯与魏惠王在葛孽相遇。十九年,赵国与齐国、宋国在平陆会见结盟,与燕国在西阿会盟。二十年,魏国进献了上等的木椽,于是赵国用这些木椽修建了檀台。二十一年,魏军包围了赵国的邯郸。二十二年,魏惠王攻下赵国的邯郸,齐军也在桂陵打败了魏军。二十四年,魏国把邯郸归还给赵国,赵国与魏国在漳水之滨结盟。秦军进攻赵国的蔺城。二十五年,成侯去世。公子绁与太子肃侯争夺君位,赵绁失败,逃奔到韩国。
1707169705
1707169706
肃侯元年,赵国夺取晋君的端氏县,把晋君迁到屯留。二年,肃侯与魏惠王在阴晋相遇。三年,公子赵范袭击邯郸,还没胜利就死了。四年,肃侯朝拜周天子。六年,赵国进攻齐国,夺下高唐。七年,公子赵刻攻打魏国的首垣。十一年,秦孝公派商鞅讨伐魏国,俘虏了魏国将军公子卬。赵国讨伐魏国。十二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去世。十五年,开始兴建寿陵。魏惠王去世。
1707169707
1707169708
十六年,肃侯游览大陵,从鹿门出去,宰相太戊午牵住马说:“如今正当农事繁忙,一天不耕作,一百天没有饭吃。”肃侯听了立即下车认错。
1707169709
1707169710
十七年,赵军包围魏国的黄城,没有攻下。修筑长城。
1707169711
1707169712
十八年,齐、魏联合攻打赵国,赵国用黄河之水淹灌敌军,敌军退去。二十二年,张仪任秦国宰相。赵疵与秦军交战,失败了,秦军在河西杀死赵疵,夺取了赵国的蔺和离石。二十三年,韩举与齐军、魏军作战,在桑丘战死。
1707169713
1707169714
二十四年,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各派出精兵一万人来参加葬礼。其儿子武灵王即位。
1707169715
1707169716
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任赵国宰相。梁襄王和太子嗣、韩宣王和太子仓到信宫来朝贺。武灵王年纪小,还不能处理政事,设有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官三人。等到武灵王处理朝政的时候,首先问先王的贵臣肥义,并给他增加品级和俸禄;国中八十岁以上的德高老人,每月都给他们送礼。
1707169717
1707169718
武灵王三年,修筑鄗城。四年,与韩王在区鼠会见。五年,娶韩国宗亲之女为夫人。
1707169719
1707169720
八年,韩国攻打秦国,没有胜利就退去了。五国互相称王,只有赵国不称王,赵君说:“没有这个实力,怎敢处在这个名分上呢!”让赵国人都称他为“君”。
1707169721
1707169722
九年,与韩、魏一起攻打秦国,秦军打败赵军,斩杀了八万人。齐国在观泽打败了赵军。十年,秦军夺取赵国的中都和西阳。齐国打败了燕国,燕国的宰相子之做了国君,原来的国君反而做了臣子。十一年,武灵王把燕国公子职从韩国召来,立他为燕王,并派乐池护送他回到燕国。十三年,秦军攻下赵国的蔺城,俘虏了将军赵庄。楚王、魏王来赵国,经过邯郸。十四年,赵何攻打魏国。
1707169723
1707169724
十六年,秦惠王去世。武灵王游览大陵。有一天,武灵王梦见一位少女弹琴唱诗,说:“美人光彩艳丽啊,容貌好像苕花。命运啊,命运啊,竟然无人知我娃嬴!”又一天,武灵王饮酒很高兴,屡次说到他所做的梦,想象着梦中见到的少女的美貌。吴广听说后,通过夫人把他的女儿娃嬴送入宫中。这就是孟姚。孟姚特别受武灵王的宠爱,她就是惠后。
1707169725
1707169726
十七年,武灵王去九门,修筑野台,以便瞭望齐国和中山国的边境。
1707169727
1707169728
十八年,秦武王和孟说举龙纹赤鼎,折断膝盖骨死了。赵王派代相赵固去燕国迎接秦公子稷,送他回国,并立为秦国国君,这就是秦昭王。
1707169729
1707169730
十九年春天正月,赵王在信宫举行盛大朝会,召见肥义一同探讨天下大事,五天才结束。武灵王到北边巡视中山国的领地,到了房子县,又去了代地,北到无穷,西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召见楼缓商议说:“我们先王顺应时世的变化,做了南边领地的君长,连接了漳水、滏水的险阻,修筑长城,攻取蔺城、郭狼,在荏地打败了林胡人,然而功业并没有完成。如今中山国在我们腹心,北面是燕国,东面是东胡,西面是林胡、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然而没有强大兵力的救援,这样下去国家就要灭亡了,怎么办呢?想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离习俗的牵累。我要穿胡人的服装。”楼缓说:“很好。”群臣们都不愿意。
1707169731
1707169732
当时肥义在旁侍奉,武灵王说:“简子、襄子的功业,就在于考虑到了胡、翟的利益。做臣子的,受宠时应明孝悌、知长幼、顺从明理的礼节,通达时世建立既善待百姓又有利于君王的功业,这两方面是做臣子的分内之事呀。如今我想继承襄主的事业,开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间也没有见到这样的贤臣。为了削弱敌人,用较少的兵力而收到更多的功效,可以不耗尽百姓的力气,而继续两位先主的勋业。一个人要建立过高的功业,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一个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慢民众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衣服骑马射箭,并来教化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议论我,怎么办呢?”肥义说:“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您既然决定承受背弃风俗的责难,那就无需顾虑天下的议论了。追求最高德行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最大功业的人不会找凡夫俗子商议。以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脱去上衣去裸国,他们并非为了满足欲望和愉悦心志,而是必须用这种方法宣扬德政并取得成功。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还不能明白,聪明人在事情尚无迹象的时候就能看清未来发展,君主您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武灵王说:“穿胡服我没有疑虑,我恐怕天下之人嘲笑我。无知之人的快乐,也就是聪明人的悲哀;愚蠢的人所讥笑的事,贤人却能看得清。世上有顺从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所有世人都来嘲笑我,胡地和中山国我也一定要占有。”于是就穿起了胡服。
1707169733
1707169734
武灵王派王绁告诉公子成说:“我穿胡服,将要这样上朝,我也希望叔父您能穿上胡服。家里的事情要听从双亲,国家的事情就要听从国君,这是古今公认的行为准则。子女不能反对双亲,臣子不能违背君主,这是兄弟们通用的礼仪道德。如今我制定政令,改变服装,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会议论纷纷。治国有常规,要以利民为根本;处理政事有原则,听从命令最重要。宣传德政要先从平民开始,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让贵族信从。如今穿胡服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欲望和愉悦心志;事情要做到了,功业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业建立了,然后才算是妥善。如今我怕叔父违背了处理政事的原则,因此来帮助叔父考虑。况且我听说过,做有利于国家的事,行为不会偏邪;依靠贵戚的人,名义不会受损害。所以我愿仰慕叔父的忠义,来成就改变胡服的功绩。我派王绁来拜见叔父,请您穿上胡服。”公子成再拜叩头说:“我本来就已听说了君王穿胡服的事,老臣不才,卧病在床,不能为君王奔走效力多多进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胆回答,以此尽我的愚忠。我听说中原的国家是聪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万物财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可以施行的地方,是诗书礼乐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各种技艺才能可以施展的地方,是远方之人愿来观览投奔的地方,是蛮夷乐于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抛弃了这些而穿起远方的服装,变更了古来的教化,改易了古人的道义,违反众人的心意,背弃学者之教晦,背离中原风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使者回去禀报之后。武灵王说:“我本来听说叔父有病,我要亲自去请求他。”
1707169735
1707169736
武灵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亲自请求他,说:“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仪是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观察乡俗而顺应风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所以可以利民富国。剪掉头发,身上刺上花纹,臂膀上绘画,衣襟开在左边,这是瓯越百姓的习俗。染黑牙齿,额上刺花,戴鱼皮帽子,穿粗针大线的衣服,这是吴国之地的习俗。所以礼制服装各地不同,而它的作用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便利。地方不同使用起来就会有变化,情况不同礼制也会更改。因此圣人认为如果可以利国,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礼制不必相同。儒者从相同的师者继承而习俗有别,中原礼仪相同但教化却互相有别,何况是为了偏远地区的方便呢?所以进退取舍的变化,聪明人也不能一致;远近地区的服饰,圣贤也不能使其相同。穷乡僻壤风俗多异,学识浅陋却多诡辩。不了解的事不去怀疑,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不去非议的人,才会公正地听取众人意见以求都能妥善地解决问题。如今叔父所说的是习俗,我所说的是为了驾驭习俗。我国东有黄河、薄洛津,与齐国、中山国一样。东边是燕国、东胡的国境,西边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如今没有骑射的装备。所以如果没有舟船可以使用,住在河两岸的百姓,将用什么守住黄河、薄洛之水呢?改变服装、练习骑射,就是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韩的边界。况且从前简子不在晋阳以及上党设置要塞,就是为了让襄子吞并戎地、攻取代国以便赶跑胡人,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从前中山国依靠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犯践踏我们的领地,虏掠我国百姓,引黄河之水围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灵保佑,鄗城几乎就要失守了。先王以此为耻,然而此仇却还没报。如今穿上骑射的装备,从近的说可以使上党的地势更为有利,从远的说可以报中山国之仇。然而叔父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遗志,厌恶改变服装的虚名而忘记鄗城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公子成叩头拜了两拜说:“老臣愚钝,没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斗胆说出世俗的见解,这是我的罪过。如今大王要继承简主、襄主的遗志,顺从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听从大王您的命令呢!”公子成叩头拜了两拜。于是武灵王赐给他胡服。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上朝。这时武灵王才开始发布改穿胡服的命令。
1707169737
[
上一页 ]
[ :1.7071696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