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69738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都来劝谏武灵王不要穿胡服,依照以前的习俗更适宜。武灵王说:“先王的习俗也有不同,哪种习俗可以仿效?帝王们不互相因袭,哪种礼制可以遵循?伏羲神农重视教化,不使用诛罚;黄帝、尧、舜实行刑罚,但不残暴。到了夏、商、周三王,随着时代的变化来制定法令,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礼仪制度。法规政令都顺应实际需要,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所以礼仪不必只用一种方式,而便利国家也不必效仿古代。圣人的兴起并不互相因袭却能统一天下,夏、殷的衰败并没有因为不改变礼制就没有走向灭亡。那么,违背古制没有什么可非议的,遵循旧礼并不值得称道。如果说穿着奇特的人心志浮荡,那么邹、鲁一带就不会有奇特技能的人了;习俗怪异的地方百姓都轻率,那么吴、越一带也就不会有出众的人才了。况且圣人认为,只要有利于身体的都可以叫做衣服,只要方便行事的都可以称为礼制。况且进退的礼节、衣服的制度,都是为了统一平民百姓,并不是为了评论贤人。所以平民总是和旧俗相伴,贤人与变革同在。所以有古话这样说:‘按照书本赶车的人可能不知晓马的性情,用古人的制度来约束今世的人不通晓事物的变化。’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效仿古代的学说,不足以治理今世。你们不懂这个道理啊!”最终还是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练习骑射。
1707169739
1707169740
二十年,武灵王巡察中山国地势,到达宁葭;向西巡察胡人地势,到达榆中。林胡王进献马匹。回来后,武灵王派楼缓出使秦国,派仇液出使韩国、王贲去楚国、富丁去魏国、赵爵去齐国,并让代地的宰相赵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士兵。
1707169741
1707169742
二十一年,赵国攻打中山国。赵袑率领右军,许钧率领左军,公子章率领中军,武灵王统率三军,牛翦率领战车和骑兵,赵希一并率领胡地与代地的军队。赵希与诸军通过隘口,到曲阳会师,攻取了丹丘、华阳、鸱上关塞。武灵王率军夺取了鄗城、石邑、封龙、东垣。中山国献出四座城池要求停战,武灵王答应了他,收兵。二十三年,又进攻中山国。二十五年,惠后去世。武灵王派周袑穿胡服辅佐教导王子赵何。二十六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夺取的土地北至燕、代一带,西至云中、九原。
1707169743
1707169744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朝会,武灵王传位,将王子赵何立为新君。新王到祖庙行礼以后,出来上朝。大夫全都封为大臣,肥义封为相国,并且辅佐新王。这就是惠文王。也就是惠后吴娃的儿子。武灵王自称为主父。
1707169745
1707169746
主父想让儿子自主治国,而自己穿上胡服率领士大夫到西北巡视胡地,并想从云中、九原一直向南袭击秦国,于是他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秦昭王不知道,等他走后惊怪他的状貌特别魁伟,不像人臣的气度,派人追赶,可是主父已经飞马奔出秦国的关口。昭王仔细询问,才知道是主父。秦人非常惊恐。主父之所以要去秦国,是想亲自察看秦国的地形,并趁机观察秦王的为人。
1707169747
1707169748
惠文王二年,主父巡视新占领的土地,经过代地,在西河与楼烦王相会,并征收了他的士兵。
1707169749
1707169750
三年,灭中山国,把它的国王迁到肤施县。开始建灵寿城,北方地区自此从属于赵国,通往代地的道路变得十分通畅。主父回来以后,论功行赏,实行大赦,设酒宴欢聚五天,将长子赵章封为代地的安阳君。赵章向来放纵,一直对弟弟被立为君王这件事感到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礼辅佐赵章。
1707169751
1707169752
李兑告诉肥义说:“公子章身强力壮并且心志放纵,党羽很多,野心较大,恐怕会有私心吧!田不礼的为人,也是残忍并且傲慢的。他们两个人互相投合,一定会有密谋叛乱的事情发生,一旦叛乱就希望侥幸成功。如果小人有了野心,考虑事情就会比较轻率,对事情的规划也会比较浅薄,只看到利益却不会顾及以后的危害,同谋的人互相怂恿,到时就会一起闯入祸乱之门。依我看,这种事一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了。您肩负重任并且手握大权,将会是动乱的开始,灾祸的集中之地,您必定最先受到伤害。仁慈之人博爱万物,智者防患于未然,不仁不智,还拿什么来治理国家?您何不说自己有病不能上朝,把政事交给公子成处理呢?这样就不会成为怨恨汇集的地方,祸乱发生的阶梯。”肥义说:“不行。当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给我,说:‘不要变更你的法度,不要改变你的心志,坚持岗位,一心一意,至死不变。’我接受主父的命令并记载下来。现在因为害怕田不礼作乱而忘记我曾记载的主父的命令,什么罪过比变节更大呢!在朝时接受了庄严的命令,退朝后却不能全心全意去实施,什么错误比背叛更严重呢!变节负心的臣子,刑罚是不会宽容的。古话说‘死去的人如果能够重新活过来,而现在还活着的人应在他面前不致感到惭愧’。我已经有言在先,就一定会全心全意去实现我的诺言,怎能只为了保全我的身体呢!况且如果是坚贞之臣,当灾难临头时节操就会显现,忠良之臣当遇到牵累时行事必须鲜明。您已对我赐教并给我忠告。尽管如此,我因为有言在先,始终不敢违背自己的承诺。”李兑说:“好吧,您勉力而行吧!我估计只有今年能看到您了。”说完就痛哭流涕而去。李兑因为防范田不礼作乱之事,去拜见公子成好几次。
1707169753
1707169754
有一天,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令人十分担忧。他们嘴上说得好听而实际上却很坏,他们为人不孝不忠。我听说,如果有奸佞之臣在朝执政,将是国家的祸害;如果有谗言之臣在宫中服侍,将会是君主的蛀虫。这种人不仅贪婪,野心也很大,在宫内得到君主的宠爱,在外边就会胡作非为。假传王命傲慢无礼,如果有一天擅自发出命令,也是不难做到的,那么祸害将会危及整个国家。如今我担心此事,夜里经常睡不着觉,饥饿时经常忘记吃饭。对盗贼的出没不可不防备。从今以后,如果有人请求拜见君王一定要先来见我,我要先用自身来抵挡,确保没有变故才让君王进来。”信期说:“我能听到这样的话真是太好了!”
1707169755
1707169756
四年,群臣前来朝拜,安阳君也来了。主父让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从一旁暗中观察群臣和王室宗亲的礼仪。他看到长子赵章颓丧的样子,反倒向北称臣,屈身在弟弟面前,顿生怜悯之心,当时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国称王,后来这个打算还没有决定就中止了。
1707169757
1707169758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览,住在不同的宫室。公子章就依靠他的党徒和田不礼一起叛乱,假传主父命令说要召见惠文王。肥义先去,被杀死了。高信马上与惠文王一起作战。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过来,调集四地的军队前来平定这场变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消灭了他们的党徒,安定了王室。后来公子成被任命为宰相,封号为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公子章被打败的时候,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收留了他,因此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了主父的宫室。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由于赵章的缘故我们包围了主父的宫室,就算现在撤兵,我们也是要被灭族的啊!”于是就继续包围主父宫室,命令宫中的人“最后出来的人将被灭族”,宫里的人全都出来了。主父想出却出不来,又没有食物,只好去掏雏鸟充饥,三个多月以后被饿死在沙丘宫里。公子成和李兑确定主父死了以后,才告诉诸侯。
1707169759
1707169760
当时惠文王年龄小,公子成和李兑两人专政,他们害怕被杀,所以包围主父。主父最初立了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非常宠爱她,因此好几年都住在吴娃宫中,吴娃生下儿子赵何后,主父就废了太子章改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后,对赵何的爱也随之消减,又怜悯原来的太子,想让两个儿子并立为王,犹豫不决,所以当变乱发生之后,导致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1707169761
1707169762
五年,赵国把鄚、易两地送给燕国。八年,修筑南行唐城。九年,赵梁率兵,联合齐军一起攻打韩国,直到鲁关之下。到了十年的时候,秦国自称为西帝。十一年,董叔和魏氏一起讨伐宋国,在魏国得到河阳。秦国夺取梗阳。十二年,赵梁率兵攻打齐国。十三年,韩徐率兵,进攻齐国。公主去世。十四年,燕国宰相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夺下灵丘。在中阳会见秦王。十五年,燕昭王来拜见赵王。赵国与韩、魏、秦联合一起攻打齐国,齐王败逃,燕军孤军深入,攻下临淄城。
1707169763
1707169764
十六年,秦国又多次与赵国一起进攻齐国,齐国人非常忧虑。苏厉为齐王写信给赵王,说:
1707169765
1707169766
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他们的德行并非遍布于海内各地,教化也并非普及到所有的百姓,四时祭祀的供品也不是经常让祖先享用。甘露普降,下雨及时,五谷得到丰收,百姓不生疫病,众人都对此赞颂,然而贤主却要深思。
1707169767
1707169768
如今您的贤德和功劳,并非经常都施行在秦国;积蓄的怨恨和怒气,也并非向来就对齐国特别深。秦赵两国联合,强使韩国出兵,秦国真是爱惜赵国吗?还是真的恨齐国?事情如果太过分,贤主就应该察觉到。秦国并非爱赵国也并非恨齐国,而是想要灭亡韩国从而吞并东、西二周,故意以齐国为诱饵吸引天下。又担心事情不能成功,所以才出兵胁迫魏国和赵国。又担心天下都惧怕它,所以派出人质以便得到信任。恐怕天下各国很快就要一起反对它了,所以在韩国征兵以示威信。表面上说是对韩国有好处,实际上是要攻伐空虚的韩国,我认为秦国的计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本来事情的形势就有所不同,然而祸患都是一样的,楚国长期受到讨伐而中山国灭亡了,如今齐国长期被攻伐而韩国也一定会灭亡的。攻破齐国,大王您和六国一同瓜分利益。灭亡了韩国,秦国就会单独占有它。占领二周,往西可以得到天子祭祀用的礼器,秦国独吞私占。授给田地要计算一下功利,大王您得到的利益与秦国相比谁的更多呢?
1707169769
1707169770
游说之士议论说:“韩国失去三川,魏国失去晋地,朝廷还没变化灾难就已经到来了。燕国占领齐国北部所有的土地之后,离沙丘、巨鹿就少了三百里,韩国的上党离邯郸只有一百里,燕国、秦国共同筹划准备夺取赵国的河山,经小路三百里就可通达。秦国的上郡靠近挺关,到达榆中有一千五百里,秦国凭借三郡进攻赵国的上党,羊肠坂以西、句注山以南就不再是大王您的领地了。越过句注山,截断常山并驻守在那里,仅三百里路就可通往燕国,代地的兵马、胡地的良犬从此就不再东入赵国,昆山之玉也不再运至赵国,这三种宝物也就不再为大王所有了。大王长期攻打齐国,跟随在强秦的后面进攻韩国,最终祸患定会达到这种地步。希望大王您能仔细考虑。
1707169771
1707169772
“况且齐国之所以被讨伐,就是因为它侍奉了大王;各国军队联合起来,就是为了图谋祸害大王。如果燕、秦两国的盟约达成的话,那出兵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五国想把赵国的土地一分为三,齐国背弃了五国盟约牺牲自己只为解除赵国之祸,向西进兵抑制强秦,使秦国废除帝号请求屈服,把巠分、先俞还给赵国。齐国侍奉大王,应该说是最好的交情了,如今却让齐国服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国家不敢那么坚决了。希望大王好好考虑一下。
1707169773
1707169774
“假如现在大王不与各国一起进攻齐国,天下各国一定认为大王主持正义,齐国将捧着江山社稷尽心侍奉大王,天下各国一定都会敬重大王的正义。到那时大王就可以带领各国同秦国友好相交,如果秦国强暴,大王就可以带领各国抑制它,这样,一世的荣耀名誉都在大王您的掌握之中。”于是赵国退兵,谢绝了秦国,不再进攻齐国。
1707169775
1707169776
惠文王与燕王相会。廉颇领兵,进攻齐国的昔阳,一举拿下。
1707169777
1707169778
惠文王十七年,乐毅率领赵军攻打魏国的伯阳。秦王怨恨赵国不和他一起攻打齐国,就征伐赵国,夺取了赵国的两座城。十八年,秦军攻下赵国的石城。赵王再次到卫地的东阳,引决黄河水,讨伐魏国。大水成灾,漳水泛滥。魏冉来赵国任宰相。十九年,秦军又夺取了赵国两座城。赵国把伯阳还给魏国。赵奢领兵,攻打齐国的麦丘,夺取了麦丘。
1707169779
1707169780
二十年,廉颇率兵,攻打齐国。赵王在西河之外与秦昭王相会。
1707169781
1707169782
二十一年,赵国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边。二十二年,瘟疫泛滥。立公子丹为太子。
1707169783
1707169784
二十三年,楼昌率领军队,攻打魏国的几邑,没有攻下。十二月,廉颇又一次领兵,进攻几邑,占领了它。二十四年,廉颇带兵,进攻魏国的房子,夺下它,并筑起城墙才回去。又进攻安阳,又夺下了。二十五年,燕周领兵,进攻昌城、高唐,都胜利了。赵国与魏国联合攻打秦国,秦国大将白起在华阳打败赵军,俘虏赵国一名将领。二十六年,赵国夺回被东胡胁迫叛离的代地。
1707169785
1707169786
二十七年,赵国又把漳水的水道改往武平以南。封赵豹为平阳君。黄河泛滥,大水成灾。
1707169787
[
上一页 ]
[ :1.7071697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