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70471
1707170472
宣王七年,齐王在平阿以南与魏王相会。第二年,又在甄城相会。魏惠王去世。第三年,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相会,诸侯之间互相称王。宣王十年,楚军围困齐国的徐州。十一年,齐国与魏国联合起来攻打赵国,赵国引黄河水淹齐国、魏国的军队,齐、魏撤退。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1707170473
1707170474
宣王喜爱博学之人以及能言善辩的士人,像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类一共七十六人,都赐给他们府第,封为上大夫,让他们不用处理政事,专门讨论学术。因此齐国的稷下学士越来越多,将近数百以至上千人。
1707170475
1707170476
宣王十九年,齐宣王去世,他的儿子湣王田地即位。
1707170477
1707170478
湣王元年,秦国派张仪与各国执政大臣在啮桑相会。三年,湣王把田婴封在薛。四年,湣王从秦国迎娶他的夫人。七年,齐国与宋国一起讨伐魏国,在观泽大败魏军。
1707170479
1707170480
湣王十二年,齐国讨伐魏国。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秦国打败楚国将领屈丐。苏代对楚国大臣田轸说:“我有事请求拜见您,这件事非常完满,会使楚国对您有利,如果成功了就是福,就算不成功也是福。如今我站在门口,有人听到魏王曾对韩冯、张仪说:‘煮枣就要被攻占,齐军又来侵犯,您二位如果能来救我就可以不败;如果不来救,那我也无能为力了。’这只是婉转之辞。秦、韩的军队如果不向东援救魏国,十几天以后,魏国就会转变策略,韩国追随秦国,秦国驱逐张仪,拱手侍奉齐、楚,这样,您的事就成功了。”田轸说:“怎么才能使秦、韩的军队不向东救援魏国呢?”苏代回答说:“韩冯请求救魏的言辞,一定不会对韩王说‘我是为了魏国’,必定会说‘我将依靠秦、韩的兵力向东击退齐、宋的军队,我们可以趁势联合三国的军队,趁着屈丐战败后的疲惫,向南要求楚国割地,韩国原来的失地一定能全部收回’。张仪请求救魏的言辞,同样也一定不会对秦王说‘我是为了魏国’,必定会说‘我将依靠秦、韩的兵力向东抵挡齐、宋,然后联合三国的军队,趁着屈丐战败后的疲惫,向南要楚国割地,名义上是为了保全即将灭亡的魏国,实际上是攻伐三川之后返回来,这是王者的事业’。您让楚王把韩国的土地还给他们,让秦国控制两国议和,您对秦王说‘我愿意让楚国还给韩国土地,而大王可以在三川一带施逞威风,韩国不必动用军队就可以从楚国那里得到土地。’韩冯向东发兵的言辞会怎样对秦国说呢?他一定会说‘秦国不用兵就可以得到三川,进攻楚国、韩国、使魏国处于困境,魏国便不敢向东联合齐国,这样就孤立了齐国’。张仪向东发兵的言辞会怎样说呢?他会说‘秦国、韩国想得到土地却不主动出兵,声威震慑了魏国,魏国不想破坏和齐、楚的关系也就有所凭借了。’魏国就会改变对秦国、韩国的态度,争着去侍奉齐国和楚国,楚国正想得到魏国侍奉而又不想把土地给韩国,您让秦国、韩国不用兵就能得到土地,这是对两国都有大恩德啊。如果秦韩两国国王受韩冯、张仪的胁迫,向东发兵使魏国顺服,您可以胜券在握,去责问秦、韩,这样的话让秦、韩两国喜欢您而厌恶张仪的收益就太大了。”
1707170481
1707170482
湣王十三年,秦惠王去世。二十三年,齐军联合秦军在重丘打败了楚军。二十四年,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二十五年,齐国把泾阳君送回秦国。孟尝君薛文到秦国,很快被任命为秦国宰相,没过多久他又逃离秦国。二十六年,齐国与韩国、魏国一起出兵攻打秦国,军队驻扎在函谷关。二十八年,秦把河外之地让给韩国请求讲和,三国军队撤去。二十九年,赵国人杀了他们的主父。齐国帮助赵国灭了中山国。
1707170483
1707170484
湣王三十六年,齐湣王自称为东帝,秦昭王自称为西帝。苏代从燕国去齐国,在章华东门拜见齐王。齐王说:“好啊,您来了!秦国派魏冉送来了帝号,您认为如何?”苏代回答说:“大王您的问题太仓卒了,而祸患的开始往往是不明显的。希望您能够先接受帝号,但不要马上就开始称帝。秦国称帝后,如果天下太平,到那时,您再称帝,也不算晚。况且在争称帝号时表示出自己的谦让,也没什么影响。如果秦国称帝后,天下人都憎恶他,大王您就也不要称帝了,这样可以收拢天下的人心,这将是莫大的资本呀。何况如果天下同时有两个帝号,大王认为天下人是更尊崇齐国呢,还是更尊崇秦国?”湣王说:“当然是尊崇秦国。”苏代说:“如果放弃帝号,天下人是会比较敬爱齐国呢,还是比较敬爱秦国呢?”湣王说:“当然是敬爱齐国而憎恶秦国。”苏代说:“东西两帝订立盟约以后是攻打赵国对齐国有好处,还是讨伐宋国的暴君对齐国有好处?”湣王说:“当然是讨伐宋国的暴君对我们有利。”苏代说:“盟约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可是如果是与秦国一起称帝,天下人就会只尊崇秦国而轻视齐国,但如果放弃帝号,天下人就会反过来敬爱齐国而憎恶秦国,攻打赵国没有讨伐宋国的暴君得来的利益多,所以希望大王能够明确地放弃帝号,从而可以收拢天下人心,背弃盟约,抛开秦国,不要和秦国一争高低,大王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讨伐宋国。攻占宋国,卫国的阳地处境也就比较危险了;占有济水以西,赵国的阿地以东一带就同样处于困境了;占有淮水以北,楚国的东部就危急了;占有陶、平陆,魏都大梁的城门就被堵塞了。如果可以放弃帝号,反而去讨伐宋国暴君,这样,齐国的地位就可以提高,名声也更加受人尊崇,燕国、楚国会因形势所迫而归服齐国,天下各国都不敢不听命于齐国,这是像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义举一样呀。名义上敬重秦国称帝,实际上让天下人都憎恶它,这就是由卑下变为尊贵的方法。希望大王能够认真考虑。”于是齐国放弃帝号,重新称王,秦国也放弃了帝位。
1707170485
1707170486
湣王三十八年,齐国进攻宋国。秦昭王不高兴,说道:“我对宋国和新城、阳晋一样爱惜。齐国的韩聂是我的朋友,如今却攻打我所爱惜的地方,为什么呢?”苏代替齐国对秦王说:“韩聂攻打宋国,就是为了大王您呀。如今齐国强大,假如得到宋国的辅佐,楚、魏必然感到恐慌,他们一恐慌就会向西前来侍奉秦国,这样,大王就可以不用一兵,不伤一卒,轻轻松松地使魏国割让安邑,这就是韩聂告求于大王的。”秦王说:“我担心齐国难以让人看明白呀,如今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这又是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天下各国的情况能让齐国都明白吗?如今齐国攻打宋国,它知道想要侍奉秦国就应该有大国的力量辅助自己,不向西侍奉秦国,宋国也不可能得到太平。中原那些白发的游说之士都想尽办法来离间齐、秦的关系,那些纷纷驾车向西奔驰的人们,没有一个是去谈论齐国好的;那些纷纷驾车向东奔驰的人们,也没有一个是去谈论秦国好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不想让齐、秦联合。为什么三晋与楚国都那么聪明反而齐与秦却这么愚笨呢?三晋如果与楚联合起来就一定会商议攻打齐、秦之事,齐、秦如果联合就一定会谋划攻打三晋和楚国。请大王凭借这样的情况决定行事吧!”秦王说:“好吧!”于是齐国就去攻打宋国,宋王出逃,死在温城。齐国在南方占领了楚国淮水以北的土地,在西边攻入了三晋,还准备吞并周室,立为天子。泗水一带的诸侯如邹、鲁等国的国君都向齐国称臣,各国诸侯都很害怕。
1707170487
1707170488
湣王三十九年,秦国派兵前来讨伐齐国,占领了九座城邑。
1707170489
1707170490
湣王四十年,燕、秦、楚及三晋联合,各国都派出精锐部队一起来讨伐齐国,在济水以西将齐军打败。齐王的军队被打散后离开了。燕国将领乐毅于是带兵攻入齐都临淄,掠取了齐国的全部珍宝利器。湣王逃奔到卫国,卫国国君打开王宫让他居住,向他称臣并好心服侍他。湣王却很傲慢,卫国人就去侵扰他。湣王无奈只好又离开卫国,逃到邹国、鲁国,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傲慢,邹、鲁的国君都不愿意收留他,于是又逃到莒。这时楚国派淖齿领兵前去援救齐国,辅佐齐湣王,结果淖齿反而把湣王杀了,并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的土地和宝器。
1707170491
1707170492
湣王被杀后,他的儿子法章更名改姓在莒太史敫的家中当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觉得法章相貌不凡,认为他不是平常百姓,于是就比较怜爱他,还经常偷偷送他一些衣食,后来就和他私通了。淖齿离开莒城以后,莒城里的人和齐国逃亡的大臣一起寻找湣王的儿子,想要立他为齐王。法章害怕他们是要杀害自己不敢露面,过了很久,他才敢称自己是湣王的儿子。于是莒人共同立法章为齐王,这就是襄王。因为保全了莒城所以齐国向各地布告说:“新王已经在莒即位了。”
1707170493
1707170494
襄王即位后,立太史氏的女儿为王后,称为君王后,她生了儿子建。太史敫说:“我的女儿没有经过媒人说媒就私自嫁人,不能算我的后代,她玷污了我们的家风。”于是就终身没有与君王后见面。君王后十分贤惠,并没有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掉了做子女的礼节。
1707170495
1707170496
襄王在莒待了五年,田单凭借即墨军民的力量打败了燕军,到莒将襄王接回临淄。齐国以前的土地又都重新归属齐国。齐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1707170497
1707170498
襄王十四年,秦军攻打齐国的刚寿。十九年,襄王去世,其儿子建即位。
1707170499
1707170500
齐王建即位六年,秦国攻打赵国,齐国和楚国前去援救。秦国盘算说:“齐、楚派兵援救赵国,如果它们关系亲近,我们就退兵;如果它们不亲近,我们就进攻它。”赵国没有粮食,请求齐国支援,齐国不答应。周子劝谏说:“不如答应它借给它粮食,这样可以使秦兵撤退,如果不答应,秦兵就不会撤退,这样刚好促使秦国的计谋得逞,而让齐、楚的计谋失败。况且对于齐、楚来说,赵国就是屏障啊,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一样,假如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寒。如果今天赵国灭亡,那么明天祸患就会降临齐国、楚国了。而且援救赵国一事,应该像捧着漏水的瓮去浇烧焦的锅一样。援救赵国是高尚的义举;如果使秦兵撤退,可以显扬威名。仗义解救将亡的国家,扬威退却强秦的军队,不尽力去做好这件事却吝惜自己的粮食,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真是大错特错了。”齐王不听周子的意见。秦军于是在长平打败了赵国的四十多万军队,接着就包围了邯郸齐王建十六年,秦国灭掉了周室。齐国君王后去世。二十三年,秦国设立东郡。二十八年,齐王到秦国朝拜,秦王政在咸阳设酒宴招待。三十五年,秦国消灭韩国。三十七年,秦国消灭赵国。三十八年,燕国派荆轲前去秦国刺杀秦王,被秦王察觉,秦王杀了荆轲。第二年,秦军攻破燕都,燕王逃奔到辽东。又过了一年,秦国消灭魏国,将军队驻扎在历下。四十二年,秦国消灭楚国。第二年,秦军俘虏了代王嘉,杀死燕王喜,燕国灭亡。
1707170501
1707170502
齐王建四十四年,秦国攻打齐国。齐王采纳宰相后胜的计谋,还没有交战就率军投降了。秦军俘虏了齐王建,把他迁到共城。最终灭亡齐国,将其改为一郡。天下被秦国统一,秦王政开始建立封号称为皇帝。
1707170503
1707170504
1707170505
1707170506
1707170508
文白对照史记 孔子世家第十七
1707170509
1707170510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1707170511
1707170512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1707170513
1707170514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1707170515
1707170516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1707170517
1707170518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1707170519
1707170520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
上一页 ]
[ :1.7071704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