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70735
1707170736
孔子在陈国待了三年,正好遇上晋国、楚国争霸,两国轮番前来讨伐陈国,直到吴国进攻陈国为止,陈国经常遭受战乱。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弟子,志向远大,他们都很有进取心,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于是就离开了陈国。
1707170737
1707170738
孔子经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凭据蒲地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孔子的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一起周游各地。这个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也有勇力,对孔子说:“我曾经跟随老师在匡地遇到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我和老师一再遭难,宁可搏斗而死。”公良孺跟蒲人激烈奋战,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答应不去卫国,我就放你们走。”于是孔子就与他们订立了盟约,后来才放孔子从东门出去。孔子后来还是到了卫国。子贡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当初是在被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1707170739
1707170740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很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孔子。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攻取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却认为不可,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不可以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保卫西河一带的愿望。我所说的讨伐,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罢了。”卫灵公说:“很好。”但是却没有出兵去攻打蒲地。
1707170741
1707170742
卫灵公年纪已老,懒得处理政务,也没有起用孔子。孔子长叹一声说:“如果有人起用我,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大见成效。”于是孔子离开了。
1707170743
1707170744
佛肸是中牟的宰相。赵简子攻打范氏、中行氏,讨伐中牟。佛肸就占据了中牟,进行反叛,派人去请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说:“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带头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自己占据中牟想要反叛,您却准备前往,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我是说过这句话。不过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还说过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只能看却不能吃的匏瓜吗,怎么可以老是挂着却不给人吃呢?”
1707170745
1707170746
有一次孔子正敲击磬,有个背着草筐的人路过门口,说道:“这个击磬人有心思啊,磬声又响又急,既然人家不赏识你,那就算了吧!”
1707170747
1707170748
孔子跟随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继续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这首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又过了些时日,师襄子又说:“你已经掌握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蕴。”又过了几日,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乐曲的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又过了几天,孔子穆然沉思,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深邃并且明亮,就像一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是这样的呢!”师襄子于是恭敬地离开座位,起身向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
1707170749
1707170750
孔子因为得不到卫国的重用,打算向西去拜见赵简子。到了黄河边,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就面对着黄河万分感慨地说:“黄河水啊如此壮美,浩浩荡荡如此盛大,我之所以不能渡过黄河,也许就是命运啊!”子贡赶上前去问孔子说:“冒昧地请问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窦鸣犊和舜华,都是晋国有才德的大夫。当初赵简子还没有得志的时候,就是依靠这两个人才得以从政的;如今他得志了,却杀了这两个人来执掌政权。我听说过,一个地方如果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那么麒麟就不会来到它的郊野;如果排干了池塘之水去抓鱼,那么龙也就不会来调合阴阳兴风致雨了;如果倾覆鸟巢毁坏鸟卵,凤凰也就不愿来这里飞翔。这是为什么呢?君子忌讳伤害他的同类。那些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都尚且知道避开,何况是我孔丘呢!”于是便回到老家陬乡休息,创作了《陬操》的琴曲来哀掉窦鸣犊、舜华两位贤人。后来又回到卫国,寄住在蘧伯玉家。
1707170751
1707170752
有一天,卫灵公问孔子关于军队列阵作战的事。孔子回答说:“祭祀的事我倒是曾经听说过,关于排兵布阵的事,我没有学过。“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谈话的时候,看见空中飞来一只大雁,就只顾抬头仰望,神色不在孔子身上。孔子于是就离开卫国,又去了陈国。
1707170753
1707170754
当年夏天,卫灵公去世,他的孙子辄即位,这就是卫出公。六月,赵鞅把流亡在外的太子蒯聩接到戚地。阳虎让太子蒯聩穿上孝服,又让八个人披麻戴孝,装扮成是从卫国来接太子回去奔丧的样子,哭着就进了戚城,后来在戚城住了下来。冬天,蔡国迁往州来。当年是鲁哀公三年,孔子六十岁。齐国助卫国包围了戚城,就是因为卫太子蒯聩在那儿的缘故。
1707170755
1707170756
夏天,鲁桓公、釐公的庙堂起火。南宫敬叔去救火。孔子在陈国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说:“火灾一定发生在桓公、釐公的庙堂吧?”后来发现果然如他所言。
1707170757
1707170758
秋天,季桓子病危,乘着辇车巡视鲁城,感慨地叹道:“当初这个国家几乎就要兴旺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旺起来。”回头又对他的嗣子季康子说:“等我去世后,你一定会接掌鲁国的政权辅佐国君;如果你辅佐国君,一定要召回孔子。”过了几天,季桓子去世了,季康子继位。丧事办完之后,他想召回孔子。大夫公之鱼说:“当初我们的国君鲁定公曾经任用过他,却没能有始有终,最后被诸侯耻笑。如今您再任用他,如果还不能善终,这肯定会再次招来诸侯的耻笑。”季康子说:“那应该召谁比较好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冉求。”于是季康子就派人召回冉求。冉求准备走的时候,孔子说:“这次鲁国召冉求回去,不会小用,应该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阔,富有文采,我真不知从何下手来教育他们才好。”子贡知道孔子思念家乡想回去,送别冉求之时,就叮嘱冉求“你要是能够得到重用,要想着把老师请回去”之类的话。
1707170759
1707170760
冉求离开后两年,孔子从陈国移居蔡国。蔡昭公准备到吴国去,是吴国召他去的。从前昭公欺骗他的大臣,迁到了州来,这次前往,大夫们担心他又要迁都,公孙翩就在路上射杀了蔡昭公。后来,楚军攻打蔡国。秋天,齐景公去世。
1707170761
1707170762
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叶地。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说:“为政的道理在于招纳远方的贤能,使近处的人亲附。”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听说后告诉子路说:“仲由,你为什么不这样对他说:‘他这个人呀,学习起来不知疲倦,教导起人来不会厌烦,发愤学习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忘记了忧愁,以至于连衰老即将到来也全不知道’等等。”
1707170763
1707170764
孔子离开楚国的叶地回到蔡国。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一起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上前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长沮问:“那个拉着马缰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桀溺又问子路说:“你是谁?”子路回答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弟子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不得安宁,又有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跟着那些逃避暴乱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和鸟兽一样居住在山林里,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图谋改变如今的现状了。”
1707170765
1707170766
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遇见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子路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就拄着拐杖拔草去了。后来子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让子路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离开了。
1707170767
1707170768
孔子在蔡国待了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前去救援,将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接受楚国的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德之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正好是诸侯的弊病。如今长时间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得到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商量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郊外。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走不了,粮食也断绝了。随从的弟子病了,站都不能站起来了。孔子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诵诗、唱歌、弹琴。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如此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决不动摇,小人如果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1707170769
1707170770
子贡的脸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多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只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始终。”
1707170771
1707170772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呢?”子路说:“可能是我们的德行还不够吧?所以人家还不信任我们。大概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离开。”孔子说:“有这样的话吗?仲由啊,如果有仁德的人一定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如果人有智谋就能畅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1707170773
1707170774
子路退出,子贡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如此境地呢?”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太博大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擅长耕种,却不一定能够得到好的收获;好的工匠精通手艺,却不一定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君子能够研修自己的学说,就像网一样,先构出基本的框架,然后再进行疏理,然而也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如今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想降低要求来委曲求全。赐啊,你的志向也太不远大了。”
1707170775
1707170776
子贡出去后,颜回进来拜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经》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如此境地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容纳老师。即使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才能彰显君子的本色!一个人如果不悉心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是自己的耻辱。而对于已经花工夫研修的学说却不被人所用,那就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后欣慰地笑道:“是这样的啊,真是颜氏的后代呀!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1707170777
1707170778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派兵前来迎接孔子,才免除了这场灾祸。
1707170779
1707170780
楚昭王想把有户籍登记的七百里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劝谏说:“大王派往各诸侯国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辅佐大臣,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领,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还问:“大王的主事官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接着说:“当初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周受封时,封号为子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论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效仿周公旦、召公奭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如果重用他,楚国还能世世代代保全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吗?当年文王在丰邑、武王在镐京,都只有百里之地,最终却可以称王统治天下。现在如果封给孔丘七百里土地,再加上那些有才能的弟子辅佐他,这对楚国来说不是好事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这年秋天,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1707170781
1707170782
楚国的狂人接舆有一天唱着歌从孔子的车子旁边经过,唱道:“凤凰呀凤凰,你的美德为什么这么不景气?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再赶上,算了吧,算了吧!如今执政的人都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但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和他说上话。
1707170783
1707170784
后来孔子从楚国又回到了卫国。当年,孔子六十三岁,是鲁哀公六年。
[
上一页 ]
[ :1.7071707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