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70785
1707170786
第二年,吴王在缯地与鲁公相会,要求鲁国提供百牢的祭品。吴国的太宰伯嚭召见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贡前往,然后鲁国才得以免除。
1707170787
1707170788
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事,如同兄弟一般相似。”当时,卫出公辄的父亲蒯聩没能即位,流亡在外,诸侯对此事屡加指责。而孔子的弟子很多在卫国做官,卫出公辄想请孔子来卫国执政。子路问孔子说:“卫国国君想请您出来执政,您打算首先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那我一定要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的事吗,老师您太迂腐了!为什么要首先正名分呢?”孔子说:“鲁莽啊,仲由!如果名分不正,说出的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那么礼乐教化就不能兴盛;礼乐如果不能兴盛,那么刑罚就不能准确适度;刑罚不能准确适度,那么老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才好。所以君子办事一定要符合名分,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切实可行。君子所说出来的话,应该毫不苟且随便才行啊。”
1707170789
1707170790
第二年,冉有作为季氏统领,与齐军在郎地交战,大败齐军。季康子说:“您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的呢?”冉有回答说:“我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又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冉有回答说:“如果想要任用他就要给他符合的名分,他的学说不论是传播到平常百姓那里,还是传播到鬼神面前,都是没有遗憾的。我在军事方面,虽然有功累计,就是封到二千五百户人家,而孔子也会毫不动心。”康子说:“我想召见他,可以吗?”冉有说:“你想召请他,只要保证不让小人从中阻碍,就可以了。”当时,卫国大夫孔文子想要讨伐太叔,向孔子询问计策。孔子推辞说不知道,他回到住处便吩咐仆人备车准备离开卫国,说道:“鸟能选择树木栖息,树木怎能选择鸟呢?”孔文子执意挽留他。恰好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物前来迎接孔子,孔子就回鲁国去了。
1707170791
1707170792
孔子离开鲁国到后来又重新回到鲁国中间一共经历了十四年。
1707170793
1707170794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好大臣。”季康子也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孔子说:“要推举正直的人,抛弃邪曲的人,这样邪曲的人也会变为正直的人了。”季康子担心盗窃的发生,孔子说:“如果你自己没有欲望的话,就是给你奖赏,也不会去偷窃。”然而鲁国始终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出来做官。
1707170795
1707170796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周王室衰落,礼乐都被废弃,《诗经》、《尚书》也都残缺不全了。孔子探究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编定了《书传》,上至唐尧、虞舜,下到秦缪公,依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加以整理编排。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还能讲出来,只是杞国没有留下足够的文献可以证明。殷商的礼仪制度我也能讲出来,然而宋国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文献可以证明。如果有足够的文献,我就能证明这些制度了。”孔子考察了殷代对夏代礼仪制度所作的增减之后说:“将来就算再过一百代,增减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一种是重视文采,另一种是重视朴实。周代的礼仪制度继承了夏代和殷代两方面,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呀,我主张用周代的礼仪。”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定的。
1707170797
1707170798
孔子曾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音乐是可以通晓的。刚开始互相配合要一致,接着要节奏和谐,声音清晰,连续不断,一直坚持这样到整首乐曲演奏完成。”孔子又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之后,就开始对诗乐进行订正,使《雅》、《颂》都恢复了原来的曲调。”
1707170799
1707170800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经》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进行了删减,选取符合礼仪的用于进行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就是描述男女关系和情感的诗篇,所以说:“《关雎》是《国风》的第一篇,《鹿鸣》是《小雅》的第一篇;《文王》是《大雅》的第一篇;《清庙》是《颂》的第一篇。”一共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一一进行演奏歌唱,追求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相符合。先王的礼乐制度从这以后才得以恢复,王道也由此更加完备,礼、乐、射、御、术、数这六种技艺也最终形成。
1707170801
1707170802
孔子晚年喜欢研习《周易》,他详细解释了《彖辞》、《锡辞》、《卦》、《文言》等。孔子学习《周易》十分刻苦,曾经多次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都磨断了。他还说:“如果可以让我再多活几年,我就能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作更充分的掌握理解。”
1707170803
1707170804
孔子用《诗经》、《尚书》、《礼记》、《乐经》作为教材教育弟子,当时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其中精通礼、乐、射、御、数、术这六种技艺的共有七十二人。至于像颜浊邹那样,多方面受到孔子的教诲却没有正式入籍的弟子就更多了。
1707170805
1707170806
孔子教育弟子的内容一般包含四个方面:学问、言行、忠诚、信义。并为弟子规定了四条禁律: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教育弟子应当特别谨慎处理的是: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就算谈到,也是和天命、仁德联系在一起。他教育弟子的时候,不到弟子真正遇到困难,烦闷发急的时候,不会主动去启发开导他。他告诉弟子一个道理,弟子不能触类旁通理解相似的道理,他就不会再对弟子重复讲述了。
1707170807
1707170808
孔子在自己的乡里,谦恭得就像个一点儿也不善言谈的人。但他在宗庙祭祀和朝廷议政等场合,却能言善辩、言辞明晰、道理通达,然而又很恭谨小心。上朝时,他与上大夫交谈,态度和悦,中正自然;与下大夫交谈,和乐安详。
1707170809
1707170810
孔子进入国君的宫门,低头弯腰,恭敬谨慎,进门后急行向前,恭敬有礼。国君派他迎接宾客,他的神色庄严认真。如果国君召见他,他不等车驾备好,就动身起行。
1707170811
1707170812
鱼不新鲜,肉变味,或没有按规矩宰杀,孔子就不吃。席位不符合礼仪,孔子就不就座。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会吃饱。
1707170813
1707170814
如果有一天他哭泣过,那么在这一天就不会再歌唱。看见穿孝服的人或者看见盲人,就算是个小孩,孔子也定会改变面容以示同情。
1707170815
1707170816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中间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又说:“不去提高道德修养,不去探求学业,听到正直的道理又不能做到前往学习,对缺点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心的问题。”孔子请人唱歌,如果唱得好,就会请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也会一起唱。
1707170817
1707170818
孔子不谈论有关怪异、暴力、鬼神的事情。
1707170819
1707170820
子贡说:“老师在文献方面的成就十分显著,我们都是知道的。老师关于天道与命运的深刻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颜渊感慨地叹气道:“我越是崇拜老师的学问,就越觉得它高深莫测;越是苦心研究,就越觉得它博大精深。有时看见它就在眼前,忽然又发现在身后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教导我们,用典籍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们的言行,让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虽然我已经竭尽全力,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却依然高高在上。就算我想追赶上去,但依然还是不可能追得上。”达巷这个地方的乡人说:“孔子是多么的伟大啊,他博学多才却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孔子听到后说:“我要专于什么呢?是专于驾车?还是专于射箭?我还是专于驾车吧。”子牢说:“老师曾说:‘不被世人所重用,所以才学了这么多的技艺’。”
1707170821
1707170822
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哀公在大野打猎。给叔孙氏驾车的人鉏商捕获一头怪兽,他们觉得这是不祥的预兆。孔子看了说:“这是麒麟。”并将它取走了。孔子说:“黄河上没有龙马负图出现,洛水上没有神龟负书出现,我见不到了吧!”颜渊去世,孔子说:“这是老天要亡我呀!”等到他西去狩猎见到麒麟以后,说道:“我的主张无法实行了啊!”长叹一声说:“没有人能了解我呀!”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孔子回答说:“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学人事,上通天理,能了解我的,只有上天了吧!”
1707170823
1707170824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让自己受到侮辱,只有伯夷、叔齐这两个人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志向,又使人格受到侮辱。”又说“虞仲、夷逸隐世避俗,行为清高纯洁,废弃自我符合权变。”又说:“我不同于这些人,以义为尺度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
1707170825
1707170826
孔子说:“不可以啊不可以!君子最害怕的就是死后不能留下好名声。如今我的主张不能得到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并能够留下好名声呢?”于是就根据鲁国的史书编写了《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往下一直到鲁哀公十四年,一共记载了鲁国十二个国君。《春秋》根据鲁国展开叙述,尊奉周王室为正统,以殷商为借鉴,联系夏、商、周三代,文辞简洁,内容广博。所以吴国和楚国的国君虽然都妄自称王,在《春秋》中仍旧被贬称为子爵;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召见周襄王,而《春秋》中却避之不提,只说“周天子到河阳打猎”。依此类推,《春秋》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褒贬当时的各种事件,后来有些国君就对它进行提倡推广,《春秋》被推广以后,天下那些乱臣奸贼就都害怕起来了。
1707170827
1707170828
孔子做官的时候,审理诉讼案件,文辞上如果还有与别人商量的余地,就决不独断专行。可是到了写《春秋》的时候,他认为该记载的就一定要记载,该删减的就一定要删减,就连子夏这些擅长文字的弟子,都不能增删一字。弟子们学习《春秋》, 孔子说:“后人了解我孔丘这个人,是因为《春秋》,而后人怪罪我孔丘的,也将是因为《春秋》。”
1707170829
1707170830
第二年,子路在卫国去世。孔子生病,子贡前来拜见。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休闲散步,看见子贡就说:“赐呀,你怎么来得这么迟啊?”孔子接着叹了一口气,随即唱道:“泰山就要这样倒了吗?梁柱就要这样断了吗?哲人就要这样死去了吗?”他一边唱一边禁不住流下眼泪,告诉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后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夜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的祖先是殷商人啊。”七天后孔子就去世了。
1707170831
1707170832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
1707170833
1707170834
鲁哀公吊唁说:“上天太不仁慈,不肯留下这位老人,留下我一人在位,孤零零地深感内疚,我孤独而又哀伤。啊!多么悲痛!尼父啊,我失去了正得失的镜鉴了!”子贡说:“鲁君他难道不能终老在鲁国吗?用老师的话说:‘礼法一旦丧失就会造成混乱,名分一旦丧失就会产生过失。一个人丧失了意志就是昏乱,失去所宜就会出现过错。’老师活着的时候不能重用他,死了才来哀悼他,这是不符合礼法的。以诸侯身份自称‘余一人’,也是不合名分的。”
[
上一页 ]
[ :1.7071707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