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73178e+09
1707173178
1707173179 法令规定,百姓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坏人的腰斩,告发坏人的跟斩杀敌人一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罪。一家有两个以上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其妻子全都没入官府为奴。国君亲属宗族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数量、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享受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1707173180
1707173181 新法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市场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中能把木杆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们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卫鞅又宣布“能把木杆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走了木杆,卫鞅当下就赏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接着就颁布了新法。
1707173182
1707173183 新法在全国施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行不通,是因为上层的人先犯法。”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人便都依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的老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不拾遗,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人饱暖。人民勇于为国作战,不敢为私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便的百姓又有来说新法好处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了。从此,老百姓再也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1707173184
1707173185 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率兵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此地,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小城镇村落合并为县,设置了县令、县丞,共计三十一个县。废除原有田塍的界线,鼓励百姓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度量衡。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法了,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1707173186
1707173187 第二年,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射杀魏将军庞涓。一年后,卫鞅劝孝公说:“秦和魏,好像一个人患有心腹疾病,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占崤山以东的地利。形势有利就可以向西进犯秦国,不利就可以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凭借大王圣明,秦国才繁荣昌盛。而魏国去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时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必然要向东撤退。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有了黄河和崤山险要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是统一天下的帝王大业啊!”孝公认为说得对。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公子卬送去一封信,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得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军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会面结盟,畅饮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得对。会盟结束后,双方一起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就派使者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魏王于是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痤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后,秦孝公把于、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称商君。
1707173188
1707173189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宗室贵戚怨恨他。赵良去见商君。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因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我不敢奢望。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招揽不贤,讲王道的人就会引退。’我不才,所以不敢从命。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我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既贪位又贪名了。所以不敢从命。”商鞅说:“您不满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制叫做强。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不必问我了。”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无分别,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这种风俗,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得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好呢?”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人附和抵不上一人直言。武王因左右多直言而国家就昌盛,纣王因群臣不敢吭声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我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商君说:“俗话说,表面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危言是药石,甜言蜜语是病因。您果真能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我将拜先生为师,先生又何必推辞呢?”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缪公贤明,想去拜见,可是却没有路费,于是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过了一年,秦缪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口之下提拔起来,凌驾于百官之上,秦国没有人不满意。他出任秦相六七年,东伐郑国,三立晋君,一次出兵救楚。在境内施行教化,巴人前来纳贡;教化影响到诸侯,四境的夷族前来归附。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累不坐车,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流传于后代。五羖大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小孩不唱歌谣,连舂米的人也不喊号子了。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现在您得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身为秦相不以百姓利益为重,却大筑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怨聚祸啊。您的政令影响百姓比国君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响应您的号召比国君的命令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建立权威,自作主张改变君令,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面向南称君,天天用新法约束秦国贵族子弟。《诗经》上说:‘看老鼠都还有肢体,人却没有礼仪;人没有礼仪,为什么不早点死呢?’从诗句来看,实在是不能恭维您呀。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了祝欢,用墨刑惩处公孙贾。《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昌盛,失去人心的灭亡。’这几件事,都是不得人心的呀。您出门,随从的车辆数以十计,车上载着武士,用身强力壮的人作随从,拿长矛战戟的卫队夹护着您的车子奔驰前进。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尚书》上说:‘依靠施德的昌盛,依靠武力的灭亡。’您的生命就好像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想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于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小孩,使父兄相互敬重,用有功的人,尊敬有德的人,这样您才稍得安全。如果您还想贪图商于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而自得,结怨百姓,一旦哪天秦王逝世,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了。”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1707173190
1707173191 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登位。公子虔一伙人告商鞅谋反,派人逮捕他。商鞅逃到边关,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他是商鞅,说:“商鞅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鞅长长地叹息说:“唉呀!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离开秦国潜逃到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不肯收留他。商鞅打算去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鞅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回去不行。”于是把商鞅送回了秦国。商鞅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秦国发兵攻打商鞅,在郑国黾池杀死了他。秦惠王将商鞅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这样造反!”于是诛灭了商鞅全家。
1707173192
1707173193 太史公说:商鞅,他的天性就是个刻薄的人。看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只是虚饰浮夸,并非他的内心想法。况且是凭借着国君宠幸的太监推荐,等到被重用后,就施刑于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从赵良的话,也足以说明商鞅残忍刻薄了。我曾经读过商鞅开塞耕战的书籍,内容与他的行事类似。最终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1707173194
1707173195
1707173196
1707173197
1707173198 文白对照史记 [:1707161168]
1707173199 文白对照史记 苏秦列传第九
1707173200
1707173201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1707173202
1707173203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707173204
1707173205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
1707173206
1707173207 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嘑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1707173208
1707173209 “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嘑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1707173210
1707173211 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1707173212
1707173213 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贤君之行义,皆原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君乃今复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
1707173214
1707173215 “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于民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也。愿君慎勿出于口。请别白黑,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韩、魏、中山皆可使致汤沐之奉,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弑而争也。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之所以为君愿也。
1707173216
1707173217 “今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
1707173218
1707173219 “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危;劫韩包周,则赵氏自操兵;据卫取卷,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乡赵矣。秦甲渡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1707173220
1707173221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1707173222
1707173223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1707173224
1707173225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1707173226
1707173227 “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夫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 上一页 ]  [ :1.7071731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