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8302e+09
1707183020
1707183021 [46].劳:操劳。
1707183022
1707183023 [47].两端:两种意见。
1707183024
1707183025 [48].比:等到。
1707183026
1707183027 [49].反:反而。
1707183028
1707183029
1707183030
1707183031
1707183032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374]
1707183033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君主和谋士的相生相克
1707183034
1707183035 〔导言〕本组选取了《越王句践世家》和《伍子胥列传》,从故事本身来讲,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不过,从当代的眼光重析这两篇文章,仍能给人以深刻启迪。
1707183036
1707183037 《越王句践世家》和《伍子胥列传》的背景均在春秋晚期,经过约三百年的攻伐、争夺,此时晋、齐、楚这些大国都陷入了长期内耗,相互间纷争不断,导致大国的地位和势力急剧衰落。中原诸大国的萎靡不振,留出了博弈空间,为吴国和越国的崛起创造了机会。但是,由于两国同处于东南部,任何一方的称霸企图,都会对对方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两国的战争就无法避免。纵观吴越争霸,吴国先赢后输,越国先输后赢。之所以呈现如此跌宕起伏的局面,和两国领导人物在战略把握上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
1707183038
1707183039 《越王句践世家》告诉我们,越王句践较早地就明确了吴越争霸的关键意义,并采取积极策略。一方面是奋发图强,充实自身实力,另一方面瞄准吴国软肋,果断出手,并联络诸侯国孤立吴国。《伍子胥列传》则显示,吴王夫差始终没有把越国当作值得认真对待的敌手,未认清这场较量的重要性和残酷性。洞察越国真实动机的吴国重臣伍子胥,则因自身的局限性,失去了吴王的信任,从而和正确意见一起被埋葬。结果,越王句践步步为“赢”,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这两篇文章一正一反,勾勒了“吴越争霸”这一浓墨重彩的篇章,留给后人无尽的思索。
1707183040
1707183041
1707183042
1707183043
1707183044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375]
1707183045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越王句践世家
1707183046
1707183047 〔选文〕
1707183048
1707183049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1]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1707183050
1707183051 ……
1707183052
1707183053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2]兵,且[3]以报[4]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5]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6]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7]栖[8]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1707183054
1707183055 ……
1707183056
1707183057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9]国,乃苦身焦思,置[10]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11]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12],折节下[13]贤人,厚遇[14]宾客,振[15]贫吊[16]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17]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18]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19]于吴。二岁而吴归[20]蠡。
1707183058
1707183059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21]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22]流亡,今乃复殷给,缮[23]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24]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25]自矜[26]。为越计,莫若结[27]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
1707183060
1707183061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28]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29]吴,疥”也。愿王释[30]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31]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32]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33]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34]乎!”太宰嚭闻之,乃数[35]与子胥争越议,因谗[36]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37]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38]是反怨王。王不备[39]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40],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41]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42],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1707183062
1707183063 居三年,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43]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1707183064
1707183065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44]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45]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46]越。越自度[47]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48]。
1707183066
1707183067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49],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50]腹心,异日尝[51]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52]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53]朝晏[54]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55]弗取,反受其咎[56]。‘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戹乎?”……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1707183068
1707183069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57]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 上一页 ]  [ :1.707183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