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34305e+09
1707234305
1707234306 第二年,吴国和鲁国在缯邑会盟,吴国向鲁国征集牲畜猪、牛、羊各一百头。吴国太宰嚭召见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贡前往交涉,然后才得以取消。
1707234307
1707234308 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如同兄弟一样相似。”这时候,卫国君主辄的父亲不能按礼制即位,流亡在外,各国诸侯屡次对此加以指责。而孔子的许多弟子在卫国做官,卫出公辄想请得孔子来治理国政。子路说:“卫国国君等待您来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先做的是端正名分啊!”子路说:“有这样治理国政的吗,您迂阔啊!何必去端正名分呢?”孔子说:“粗鲁啊,仲由呀!名分不正的话,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事情就不成功;事情不成功,礼乐就不振兴;礼乐不振兴,刑罚就不准确;刑罚不准确,百姓就会感到无所措手足了。君子做事必须符合名分,言语必须可以实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语,只求一点都不马虎罢了。”
1707234309
1707234310 此后第二年,冉有为季氏率领鲁国军队,同齐军在郎邑交战,打败齐军。季康子问:“你在军事方面的本领,是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有的呢?”冉有说:“是向孔子学习的。”季康子问:“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冉有回答说:“起用他就会有名声;将他宣扬到百姓中间,向鬼神询问他的为人而毫无缺憾。但我学通这军事之道,即使积累功劳有千社的封赏,老师也不认为有利。”季康子又问:“我打算召请他,可以吗?”冉求回答说:“你打算召请他的话,就不要用小人来牵制他,那便可以了。”而卫卿孔文子准备攻打大夫太叔,向孔子询问计策。孔子推辞说不知道,退出后命令驾好车马而上路,说:“鸟儿可以选择树木,树木怎么能选择鸟儿呢!”孔文子坚决挽留。恰好季康子派遣大夫公华、公宾、公林,带着征聘的礼物来迎接孔子,孔子就返回鲁国。
1707234311
1707234312 孔子离开鲁国总共十四年而返回到鲁国。
1707234313
1707234314 鲁哀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选择大臣。”季康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荐举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小人的上面,邪曲的人就会变得正直了。”季康子忧愁盗贼为患,孔子说:“如果你自己不贪,即使悬赏盗贼,他们也不敢偷窃。”然而鲁国最终没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谋求官职。
1707234315
1707234316 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所做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
1707234317
1707234318 孔子告诉鲁国的大师说:“乐曲的演奏过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一齐出来气势盛大;接着展开,和谐清纯,层次分明,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审定各类乐曲的音调声律,使雅乐、颂乐分别恢复了原貌。”
1707234319
1707234320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以在礼节仪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颂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诗经》全书从描写男女关系的诗篇开始,所以说:“《关雎》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过,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可得到而称述记录,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
1707234321
1707234322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周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1707234323
1707234324 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流的门徒,略微接受过学业的就更加众多了。
1707234325
1707234326 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1707234327
1707234328 孔子在乡里,谦恭谨慎好似不会讲话的人。他在宗庙朝廷,明白流畅地发言,只是慎重小心罢了。上朝的时候,与上大夫交谈,不卑不亢;与下大夫交谈,和颜悦色。
1707234329
1707234330 孔子进入国君的大门,弯着身子十分恭敬谨慎的样子;小步快走向前,小心翼翼的样子。国君召见派他接引宾客,神色庄严肃穆。国君下令召见,不等驾好车马就上路。
1707234331
1707234332 鱼臭烂,肉腐败,牲体部位切割得不合规定,他就不吃。坐席位置朝向摆放不合礼制,他就不坐。
1707234333
1707234334 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这一天哭过,就不再唱歌。看见穿丧服的人、瞎了眼睛的人,即是儿童也必定变得严肃起来。
1707234335
1707234336 “三个人在行走,其中必定能得到我可效法的人。”“道德不能修养,学问不能讲习,闻知正义不能追随,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啊。”孔子让人唱歌,唱得好的话,就让他再唱一次,然后自己和他。
1707234337
1707234338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祸乱,鬼神。
1707234339
1707234340 子贡说:“老师整理的文献典籍,可以听得到。但老师谈论天道和性命的话,不能听得到啊。”颜渊感慨地叹息道:“仰望老师的形象越来越觉得高大,钻研老师的学问越来越感到坚实。眼看就在前面,忽然又在后边。老师循序渐进善于诱导人们,用文献来广博我们的知识,用礼仪来约束我们的言行,使得我们想要停下来也不可能。竭尽我们的才智后,好像有所建树,有点特立超群的感觉。但想要继续跟进,又无从下手了。”住在达巷党的一个人说:“伟大啊孔子,博学洽闻却没有用以成名的专长。”孔子听到这话后说:“我干什么呢?干驾车呢?还是当射手呢?我就干驾车了。”弟子牢说:“您说过:‘因为不得任用,所以学会了一些手艺。’”
1707234341
1707234342 鲁哀公十四年春季,在大野泽打猎。叔孙氏的车夫子鉏商猎获一头野兽,认为不吉祥。孔子细看野兽,说:“是麒麟啊。”就取走了。孔子说:“黄河不再出现河图,雒水不再出现雒书,我也该完了啊!”颜渊死了,孔子说:“上天要让我死啊!”等到在鲁国西部打猎见到麒麟,孔子说:“我的道路到头了!”感慨地叹息说:“没人知道我啊!”子贡问:“为什么没人知道您?”孔子说:“不怨天,不怪人,我下学人事,上通天命,知道我的恐怕只有上天吧!”
1707234343
1707234344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污自己的人格,那就是伯夷、叔齐吧!”孔子认为“柳下惠、少连降低志向,玷污人格了”。认为“虞仲、夷逸二人避世隐居,放浪言论,品行堪称清白,放弃仕途合乎权变”。孔子说:“我却和他们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1707234345
1707234346 孔子说:“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于是利用鲁国史官的记载撰作《春秋》,上溯至鲁隐公,下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鲁国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亲承的前朝,以殷代为隔朝的故旧,将道统贯穿于三代。简约精练其中的文辞而意旨博大恢宏。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士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子,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春秋》中褒贬的大义,后代有王者兴起的话,就能推广开来。《春秋》大义实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便都害怕了。
1707234347
1707234348 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1707234349
1707234350 第二年,子路在卫国死去。孔子病重,子贡请求见面。孔子正拄着手杖在门口闲逛,说:“赐,你来得为什么这样迟啊?”孔子因此叹息,歌唱道:“泰山在崩溃啊!栋梁在折断啊!哲人在死亡啊!”接着潸然泪下。对子贡说:“天下没有王道很久了,没有人能尊崇我。夏人死后在东边的台阶上停灵,周人死后在西边的台阶上停灵,殷人死后则在厅堂前的两根柱子间停灵。昨天夜晚我做梦坐定在堂前两根柱子之间,我的始祖是殷人啊。”此后第七天孔子去世。
1707234351
1707234352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1707234353
1707234354 鲁哀公撰写诔文悼念孔子道:“上天不行善,不姑且留下这位老人,让他辅佐余一人在位为君,孤独无依的我忧心忡忡。呜呼哀哉!仲尼老人,再也没有人来用礼法来要求我了。”子贡说:“国君恐怕不能在鲁国寿终正寝了吧!老师的话说:‘礼仪丧失就会昏乱,名分丧失就会谬误。’丧失意志叫作昏乱,丧失身份叫作谬误。生前不能重用,死后才作诔文悼念他,不合礼制啊。自称‘余一人’,不合名分啊。”
[ 上一页 ]  [ :1.7072343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