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64019e+09
1707264019
1707264020 皇帝若曰:“柱国,唯四海之不造,载繇二纪。天未绝我太祖列祖之命,用锡我以元辅。国家将坠,公惟栋梁。皇之弗极,公作相。百揆諐度,公惟大录。公其允文允武,克明克乂,廸七德,敷九功,龛暴除乱,下绥我苍生,旁施于九土。若伊之在商,周之有吕,说之相丁,用保我无疆之祚。”
1707264021
1707264022 皇帝若曰:“群公、太宰、太尉、司徒、司空。惟公作朕鼎足,以弼乎朕躬。宰惟天官,克谐六职。尉惟司武,武在止戈。徒惟司众,敬敷五教。空惟司土,利用厚生。惟时三事,若三阶之在天;惟兹四辅,若四时之成岁。天工人其代诸。”
1707264023
1707264024 皇帝若曰:“列将,汝惟鹰扬,作朕爪牙,寇贼奸宄,蛮夷猾夏,汝徂征,绥之以惠,董之以威。刑期于无刑,万邦咸宁。俾八表之内,莫违朕命,时汝功。”
1707264025
1707264026 皇帝若曰:“庶邦列辟,汝惟守土,作民父母。民惟不胜其饥,故先王重农;不胜其寒,故先王贵女功。民之不率于孝慈,则骨肉之恩薄;弗惇于礼让,则争夺之萌生。惟兹六物,寔为教本。呜呼!为上在宽,宽则民怠。齐之以礼,不刚不柔,稽极于道。”
1707264027
1707264028 皇帝若曰:“卿士、庶尹、凡百御事,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庶尹惟日,御事惟时。岁月日时,罔易其度,百宪咸贞,庶绩其凝。呜呼!惟若王官,陶均万国,若天之有斗,斟元气,酌阴阳,弗失其和,苍生永赖;悖其序,万物以伤。时惟艰哉!”
1707264029
1707264030 皇帝若曰:“惟天地之道,一阴一阳;礼俗之变,一文一质。爰自三五,以迄于兹,匪惟相革,惟其救弊,匪惟相袭,惟其可久。惟我有魏,承乎周之末流,接秦汉遗弊,袭魏晋之华诞,五代浇风,因而未革,将以穆俗兴化,庸可暨乎?嗟我公辅、庶僚、列侯,朕惟否德,其一心力,祗慎厥艰,克遵前王之丕显休烈,弗敢怠荒。咨尔在位,亦协乎朕心,惇德允元,惟厥艰是务。克捐厥华,即厥实,背厥伪,崇厥诚。勿諐勿忘,一乎三代之彝典,归于道德仁义,用保我祖宗之丕命。荷天之休,克绥我万方,永康我黎庶。戒之哉!戒之哉!朕言不再。”
1707264031
1707264032 柱国泰洎庶僚百辟拜手稽首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惟三五之王,率繇此道,用臻于刑措。自时厥后,历千载而未闻。惟帝念功,将反叔世,逖致于雍。庸锡降丕命于我群臣。博哉王言,非言之难,行之实难。罔不有初,鲜克有终。《商书》曰:‘终始惟一,德乃日新。’惟帝敬厥始,慎厥终,以跻日新之德,则我群臣,敢不夙夜对扬休哉!惟兹大谊,未光于四表,以迈种德,俾九域幽遐,咸昭奉元后之明训,率迁于道,永膺无疆之休。”
1707264033
1707264034 帝曰:“钦哉!”
1707264035
1707264036 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
1707264037
1707264038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1707264039
1707264040 太祖痛惜之,哀动左右。及将葬,乃谓公卿等曰:“苏尚书平生谦退,敦尚俭约。吾欲全其素志,便恐悠悠之徒,有所未达;如其厚加赠谥,又乖宿昔相知之道。进退惟谷,孤有疑焉。”尚书令史麻瑶越次而进曰:“昔晏子,齐之贤大夫,一狐裘三十年。及其死也,遗车一乘。齐侯不夺其志。绰既操履清白,廉挹自居,愚谓宜从俭约,以彰其美。”太祖称善,因荐瑶于朝廷。及绰归葬武功,唯载以布车一乘。太祖与群公,皆步送出同州郭门外。太祖亲于车后酹酒而言曰:“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因举声恸哭,不觉失卮于手。至葬日,又遣使祭以太牢,太祖自为其文。
1707264041
1707264042 绰又著《佛性论》《七经论》,并行于世。明帝二年,以绰配享太祖庙庭。子威嗣。
1707264043
1707264044 史臣曰:《书》云:“惟后非贤弗乂,惟贤非后罔食。”是以知人则哲,有国之所先;用之则行,为下之常道。若乃庖厨、胥靡、种德、微管之臣,罕闻于世;黜鲁、逐荆、抱关、执戟之士,无乏于时。斯固《典》《谟》所以昭则,《风》《雅》所以兴刺也。诚能监前事之得丧,劳虚己于吐握,其知贤也必用,其授爵也勿疑,则舜禹汤武之德可连衡矣,稷契伊吕之流可比肩矣。
1707264045
1707264046 太祖提剑而起,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治定之礼于鼎峙之日。终能斫彫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下肃上尊;疆埸屡扰,而内亲外附。斯盖苏令绰之力也。名寇当时,庆流后嗣,宜哉!
1707264047
1707264048 译文:
1707264049
1707264050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三国魏侍中苏则的第九世孙。他家世代都有人作二千石的官,父亲苏协,曾任武功郡太守。
1707264051
1707264052 苏绰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算术。他的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太祖宇文泰在都城东门外设宴欢送。苏让将辞别,宇文泰问他说:“你家子弟当中,有谁可以出来做官吗?”于是,苏让把苏绰推荐给他。宇文泰便把苏绰召来,任命他行台郎中。苏绰任行台郎中一年多后,宇文泰对他仍没有很深的了解。但行台各官署有什么疑难的事,都要找苏绰商量后才做出决定,颁行的各种公文,格式也是苏绰制定的。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后来,宇文泰同行台尚书仆射周惠达讨论事情,周惠达回答不上来,请求到外面找人商量一下。于是把苏绰找来,把事情告诉他,苏绰当即给他分析情况并做出裁决。周惠达再进去向宇文泰秉告,宇文泰为他做出的决定叫好,对周惠达说:“这个主意是谁给你出的?”周惠达回答说是苏绰,并趁机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干。宇文泰说:“我也很久就听说过这个人了。”随即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1707264053
1707264054 恰遇宇文泰同公卿们一起前往昆明池看捕鱼,来到京城长安西边一个汉代叫仓池的地方,宇文泰回过头向左右的人录问有关仓池的事,没有谁知道。有人说:“苏绰懂得的事情很多,请问问他吧。”于是,宇文泰把苏绰找来,苏绰详细地作了回答。宇文泰很高兴,于是从天地开辟、万物初生的情况,问到历代兴亡的事迹。苏绰口才本来就好,随问随答。宇文泰越加高兴,于是与苏绰一起信马由缰,边走边谈,来到昆明池,竟没有看捕鱼,又往回走。于是,宇文泰把苏绰留下交谈,直到夜间,他向苏绰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自己躺着听苏绰说。于是,苏绰谈起帝王法术,并说到申不害、韩非等人法家学说的要点。于是,宇文泰爬起来,整理好衣衫,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双膝不知不觉地向前移动。两个人谈到天亮还谈个没完。第二天早上,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确实是一个奇才,我将让他执掌大政。”当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掌机密,从此对苏绰越来越信任。苏绰第一次制定了文案的书写规则,用红色表示支出,黑色表示收入,他还制定了记账及编制户籍的方法。
1707264055
1707264056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北齐神武帝高欢统帅三路大军向西魏发起进攻,西魏各位将领都打算分兵御敌,只有苏绰与宇文泰意见相同。于是集中兵力迎战窦泰指挥的那支部队,在潼关将窦泰活捉。大统四年,朝廷加苏绰卫将军、右光禄大夫等官,封他为美阳县子,食邑三百户。后又加通直散骑常侍,将他的爵位提升为美阳县伯,增加食邑二百户。大统十年,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任司农卿。
1707264057
1707264058 太祖宇文泰当时正想改革政治,致力于探求使国家强大、百姓富足的方法,所以苏绰得以发挥他的全部智慧和才能,辅助宇文泰把事业做成功。削减官员,设置党长、里长,开办屯田给军队和政府提供开支。苏绰还撰写了《六条诏书》,上奏给朝廷,加以施行。
1707264059
1707264060 第一条,首先整顿思想,内容说:
1707264061
1707264062 如今所有的刺史、太守、县令,都受朝廷的任命,到地方实行统治,从他们地位的尊贵方面来讲,都可以说是古代的诸侯。因此,前代帝王常常说,与他们一起治理国家的,正是那些优秀的地方官。从这可以清楚地知道,朝廷百官卿尹,虽然各有各的职责,但从治理百姓的根本上说,没有谁比地方官吏重要。一般来说,治理百姓的根本,首先在于端正思想,思想是身体的主宰,各种行为的本源。思想上不纯洁,就会胡思乱想。如果胡思乱想,见到正理也不会明白。如果见到正理都还弄不明白,就将混淆是非。是非一旦混淆,自己本身都不可能做好,又怎么去治理百姓呢?所以治理百姓的关键,在于各位地方官吏纯洁自己的思想。这里所说的纯洁思想,并不只是说不要贪图金钱财物,而是指思想清净安和,意志沉静。如果做到思想安和,意志沉静,那么不正当的想法,将无从产生。思想上如不会产生不正当的想法,那么心中出现的任何念头,都将符合最公正的原则。按照最公正的原则去统治百姓,百姓有谁会不服从教诲呢?所以说治理百姓的根本,首先在于整顿思想。
1707264063
1707264064 处于次要地位的是端正行为。大凡君主的行为,对百姓来说,就好比测日影用的标杆,对全国来讲,就好像射箭用的靶子。标杆不竖直,不可能测到端正的日影;靶子不明显,不可能要求别人一发而中。现在假如君主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却希望把百姓治理好,这就像用一根弯曲的标杆却想测得端正的日影;君主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却想要百姓注意自己的行为,这就像没有靶子却要求别人射中。所以,作为君主,一定要做到思想像清水一样没有杂质,形像如宝玉一样洁白无瑕。亲自实践仁义,亲自实践孝悌,亲自实践忠信,亲自实践礼让,亲自实践廉平,亲自实行节俭。此外,还需孜孜不倦,明察秋毫。把以上八个方面都做好,并以此教诲百姓。所以他统治下的百姓才会畏惧他,爱戴他,以他为楷模,向他学习,不需要他挨门逐户教育,也不要他天天去见百姓,这些美德自然就会风行起来。
1707264065
1707264066 第二条,加强教育感化,内容是:
1707264067
1707264068 从天地的本性上说,人是最贵重的,这一点很清楚。因为人有正直和善的心灵,有仁慈宽恕的行为,有别于朽木顽石,不同于飞禽走兽。所以天地之中,以人为最贵。但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不同的感化而改变。受到敦厚质朴美德感化的人,将变得仆实正直;受到虚假欺诈行为熏陶的人,将变得轻浮狡诈。人们轻浮狡诈,就会出现衰亡丧乱的风俗;人们朴实正直,就将形成质朴和厚的风气。衰亡丧乱的风俗一经出现,祸乱将连接不断地产生;质朴和厚的风气一旦形成,国家自然就会安定。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是兴盛还是衰亡,没有不是因为人们受到不同感化的缘故。
[ 上一页 ]  [ :1.7072640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