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8231e+09
1707282310
1707282311 那时,讲坏话的邪恶的人互相勾结煽动,祸变难测,不是王守仁,东南的情况几乎危险了。世宗很清楚这情况。刚即帝位,马上召王守仁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关系不好。王守仁前后平定盗贼,都归功于王琼,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亦很多都嫉忌他的功劳。正好有人说国丧没有结束,不适宜举行宴会奖赏,于是拜王守仁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探望。后来,评论功劳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年俸禄一千石。但是不给予铁券,亦不发给年俸禄。各个有功劳的同事。只有吉安知府伍文定做了大官,受上赏。其他的都是名义上给予升迁,而暗地里贬斥他,罢免斥逐没有留下来的。王守仁非常愤怒。当时已经遭受父丧,屡次上疏辞去官爵,请求记录那些人的功劳,这些奏疏都被扣住不能上达。守制期满,亦不召他复官。时间长了以后,和他关系较好的席书和门下的方献夫、黄绾都因为在大礼仪中支持了皇帝得到宠幸,他们跟张璁、桂萼说了情,将要召用,而费宏过去是恨王守仁的,这时再出来阻挠。王守仁屡次被推荐为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提督团营,结果全都没用。
1707282312
1707282313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土酋卢苏、王受谋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诏王守仁以原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趁机上书申诉王守仁的功劳,请求赐给铁券和年俸禄,并排列征讨朱宸濠的官员的功劳等别以进官秩,皇帝全部都同意了。王守仁在路上,上疏陈述这时用兵不合适,而且说:“思恩没有设流官的时候,土酋每年出兵三千,听从官府征集调用。设了流官以后,政府反而要每年派几千兵前去防守。可见流官的设置,没有什么好处。而且田州和交阯相邻,深山绝谷,都被瑶、僮所盘踞,一定仍旧设置土官,才可以借他的兵力防守边境。如果改土官为流官,则边远地方的忧患,我们自己要承当,将来一定要后悔。”奏章发下兵部,尚书王时中指出了他五条不合适的地方,皇帝令王守仁再议。十二月,王守仁到达浔州,会同巡按御史石金制定招抚的计策。全部遣散各部队,留下永顺、保靖士兵几千人,解除武装休息。卢苏、王受起初请求招抚不成,听说王守仁来更加害怕,现在则非常高兴。王守仁去南宁,两人派使者前往乞请投降,王守仁令他们去到军营门。两人悄悄议论说:“王公一向多计谋,恐怕会欺骗我们。”把军队排列开然后让他们入见。王守仁数落两个人的罪,杖打他们然后释放了。亲自入到营里,安抚了他的七万部下。向朝廷奏报,陈述用兵的十个害处,招抚的十个好处。因而请求再设流官,酌量分割田州的地,另立一州,让岑猛的次子邦相为吏目,暂代理州的事,待有功提升知州。而在田州设置十九个巡检司,由卢苏、王受等担任,并受流官知府的约束。皇帝都听从了。
1707282314
1707282315 断藤峡的瑶族盗贼,上面接连八寨,下面通向仙台、花相各个洞蛮,互相连接达三百余里,郡邑遭受祸害已经几十年。王守仁想征讨他,故意留在南宁。解散湖广的兵,表示不再用。乘盗贼不防备,进攻破了牛肠,六寺等十余个寨,峡的盗贼全都平定了。于是沿着横石江而下,攻克了仙台、花相、白竹、古陶、罗凤等盗贼。令布政使林富率领卢苏、王受的部队一直抵达八寨,攻破石门,副将沈希仪拦截斩了袭击的盗贼,把八寨完全平了。
1707282316
1707282317 开始,皇帝因为卢苏、王受被招抚,派行人奉玺书奖励的诏令给他。及至奏报断藤峡的胜利,则以手诏问阁臣杨一清等,说王守仁自己夸大,而且牵连到他生平的学术。杨一清不知该怎么回答。王守仁的起用是由于张璁、桂萼的推荐,桂萼向来和王守仁关系不好,只是张璁硬要他那样做。后来桂萼当了吏部尚书,张璁入了内阁,一直互争高下。桂萼骤然富贵喜欢功名,婉言劝王守仁攻取交阯,王守仁推辞不答应。杨一清素来了解王守仁,但黄绾曾经上疏想皇帝命令王守仁入阁当辅臣,诋毁杨一清,杨一清也不能不因此对王守仁有些意见。于是,桂萼明显诋毁王守仁征讨招抚两样都失策,悬赏的数目没有实现。方献夫和霍韬抱不平,上疏争辩,说:“各瑶为患多年,起初曾经用兵数十万,仅得了一个田州,不久又召回贼寇。王守仁只去到晓谕了他几句话,思恩、田州便叩首投降。至于八寨、断藤峡的盗贼,由于有深山峭壁的阻隔,开国以来没有敢轻易说到去征剿的,现在一举荡平,像摧枯拉朽一样。于是,议论的人说王守仁受命征讨思恩、田州,没有受命征讨八寨。其实大夫出了疆界,有可以安定国家,有利社稷的事,可以自作主张去做。况且王守仁是已经得到诏令准他量度机宜自行处理事情的呢?王守仁征讨平定了反叛的藩王,嫉忌他的人诬陷他起初同盗贼合谋,又诬陷他用车载运黄金和丝织品。当时大臣杨廷和、乔宇假选了这样的事,直至现在还没有给他搞清楚。像王守仁这样忠心,像王守仁这样有功劳,在江西受一次委屈,在两广又再受委屈。我们恐怕辛劳的臣子会灰心,将士人心离散,以后边境有事,谁再为陛下承担呢!”皇帝只回报知道了便算。
1707282318
1707282319 王守仁已经病得很厉害,上疏请求退职,推举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得到命令便回去。走到南安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棺柩经过江西,军民没有不穿素服哭着相送的。
1707282320
1707282321 王守仁天资非常聪明。十七岁时拜谒上饶的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格物的大意。回家,整天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到九华旅游回来,在阳明洞中盖了个房子。广泛接触程朱学说,几年没有什么收获。贬谪到龙场,穷困荒辟的地方没有书,只得每天寻究过去的知识。忽然醒悟到格物致知,应当自己从内心去探求,不应当从事物中去探求,叹息说:“道在这里了。”于是坚信不移。他的教育,专以致良知为主。说宋代周、程两人以后,只有陆象山的学说简易直捷,可以承接孟子的学说,而朱熹的《集注》《或问》之类,是他中年思想还没有很稳定时的学说。学者一致跟从他,世上便有了“阳明学”。
1707282322
1707282323 王守仁已经去世,桂萼上奏说他擅离职守。皇帝大怒,把奏章发下廷臣议论。桂萼等说:“王守仁做事不遵循古人的教训,讲什么都不称道先师。想标新立异以表现自己高明,于是非议朱熹格物致知的论点;知道众人议论不会赞同,于是又写了《朱子晚年定论》这本书。号召门徒,互相提倡唱和。有才的人喜欢他任意,庸俗粗鄙的人借他的虚名。传授学习以讹传讹,背离错误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是他讨伐逮捕軬贼,擒获反叛的藩王,功劳有足以录取的地方,应该免予追夺伯爵以彰明信义,禁止邪说以端正人心。”于是,皇帝下诏停止世袭,按制度应有的抚恤都取消了。隆庆初年,廷臣很多颂扬王守仁的功劳。下诏赠予新建侯,谥号文成。隆庆二年给予世袭伯爵。后来又有人请求以王守仁和薛蠹、陈献章一同附祭于孔庙。皇帝只准许了礼臣的意见,以薛蠹附祭。及至万历十二年,御史詹事讲又再提出以前的请求。大学士申时行等说:“王守仁说致知出于《大学》,良知出于《孟子》。陈献章主张静,沿着宋朝儒家周敦颐、程颢的学说。而且孝友进退像陈献章那样,气节文章功业像王守仁那样,不可以把它说成是禅,确实应该崇奉祭祀。”而且说胡居仁心地善良忠实,受到众人的一致推崇,也应该一同附祭。皇帝都听从了。有明一代,附祭的只有王守仁等四个人。
1707282324
1707282325
1707282326
1707282327
1707282328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1707223255]
1707282329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明史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
1707282330
1707282331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1707223256]
1707282332 杨继盛
1707282333
1707282334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亟赏之。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
1707282335
1707282336 俺答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继盛以为仇耻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大略谓:
1707282337
1707282338 互市者,和亲别名也。俺答蹂躏我陵寝,虔刘我赤子。天下大仇也,而先之和。不可一。往下诏北伐,天下晓然知圣意,日夜征缮助兵食。忽更之曰和,失信于天下。不可二。以堂堂中国,与之互市,冠履倒置。不可三。海内豪杰争磨砺待试,一旦委置无用。异时欲号召,谁复兴起。不可四。使边镇将帅以和议故,美衣偷食,弛懈兵事。不可五。往时边卒私通境外,吏率裁禁,今乃导之使与通。不可六。盗贼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不可七。俺答往岁深入,乘我无备故也。备之一岁,以互市终,彼谓国有人乎?不可八。或俺答负约不至;至矣,或阴谋伏兵突入;或今日市,明日复寇;或以下马索上直。不可九。岁帛数十万,得马数万匹。十年以后,帛将不继。不可十。
1707282339
1707282340 议者曰“吾外为市以羁縻之,而内修我甲兵”。此一谬也。夫寇欲无厌,其以衅终明甚。苟内修武备,安事羁縻?曰“吾阴市,以益我马”。此二谬也。夫和则不战,马将焉用,且彼宁肯予我良马哉?曰“市不已,彼且入贡”。此三谬也。夫贡之赏不赀,是名美而实大损也。曰“俺答利我市,必无失信”。此四谬也。吾之市,能尽给其众乎?能信不给者之无入掠乎?曰“佳兵不祥”。此五谬也。敌加己而应之,何佳也。人身四肢皆痈疽,毒日内攻,而惮用药石可乎?
1707282341
1707282342 夫此十不可、五谬,明显易见。盖有为陛下主其事者,故公卿大夫知而莫为一言。陛下宜奋独断,悉按诸言互市者,发明诏选将练兵。不出十年,臣请为陛下竿俺答之首于藁街,以示天下万世。
1707282343
1707282344 疏入,帝颇心动,下鸾及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侍郎聂豹、张时彻议。鸾攘臂詈曰:“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势难中止。帝尚犹豫,鸾复进密疏。乃下继盛诏狱,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1707282345
1707282346 已而俺答数败约入寇,鸾奸大露,疽发背死,戮其尸。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迁刑部员外郎。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鸾凌己,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而继盛恶嵩甚于鸾。且念起谪籍,一岁四迁官,思所以报国。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斋三日乃上奏曰:
1707282347
1707282348 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惧,思图报称,盖未有急于请诛贼臣者也。方今外贼惟俺答,内贼惟严嵩,未有内贼不去,而可除外贼者。去年春雷久不声,占曰“大臣专政”。冬日下有赤色,占曰“下有叛臣”。又四方地震,日月交食。臣以为灾皆嵩致,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
1707282349
1707282350 高皇帝罢丞相,设立殿阁之臣,备顾问视制草而已,嵩乃俨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题覆,先面白而后草奏。百官请命,奔走直房如市。无丞相名,而有丞相权。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是坏祖宗之成法。大罪一也。
1707282351
1707282352 陛下用一人,嵩曰“我荐也”;斥一人,曰“此非我所亲,故罢之”。陛下宥一人,嵩曰“我救也”;罚一人,曰“此得罪于我,故报之”。伺陛下喜怒以恣威福。群臣感嵩甚于感陛下,畏嵩甚于畏陛下。是窃君上之大权。大罪二也。
1707282353
1707282354 陛下有善政,嵩必令世蕃告人曰“主上不及此,我议而成之”。又以所进揭帖刊刻行世,名曰《嘉靖疏议》,欲天下以陛下之善尽归于嵩,是掩君上之治功。大罪三也。
1707282355
1707282356 陛下令嵩司票拟,盖其职也。嵩何取而令子世蕃代拟,又何取而约诸义子赵文华辈群聚而代拟。题疏方上,天语已传。如沈鍊劾嵩疏,陛下以命吕本,本即潜送世蕃所,令其拟上。是嵩以臣而窃君之权,世蕃复以子而盗父之柄,故京师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谣。是纵奸子之僭窃。大罪四也。
1707282357
1707282358 严效忠、严鹄,乳臭子耳,未尝一涉行伍。嵩先令效忠冒两广功,授锦衣所镇抚矣。效忠以病告,鹄袭兄职。又冒琼州功,擢千户。以故总督欧阳必进躐掌工部,总兵陈圭洊统后府,巡按黄如桂亦骤亚太仆。既借私党以官其子孙,又因子孙以拔其私党。是冒朝廷之军功。大罪五也。
1707282359
[ 上一页 ]  [ :1.707282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