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90109
齐返邦长法化刀:俗称六字刀,其币文考释及铸行期至今未有定论。面文“齐返邦长法化”,或读作“齐建邦长法化”、“齐造邦长法化”,一说为田齐初期所铸,另一说为齐襄王复国后所铸。通长18.2~18.5厘米,宽2.9厘米,重约42~47克。背面除无文者多铸一字,为化、上、工、吉、日及数字等。六字刀因传世甚少,弥足珍贵。
1707290110
1707290111
齐明刀:为战国时齐国所铸“明”字刀,出土多在山东博山一带,旧谱中又有“博山刀”之称。其特征和面文与燕明刀大体相同。通长13.8厘米,宽约1.6厘米,重14克左右。背文多见“齐化”二字当为与莒刀同期所铸。背文除齐化外,尚有化、司、齐化共金、莒冶等字样。
1707290112
1707290113
(2)燕刀
1707290114
1707290115
燕国刀币大体可分为尖首刀和明刀两大类。另有一种针首刀,可能也属燕国刀币。在山东省招远、寿光一带,过去出土过一些截去刀首的尖首刀,其用意何在,现在还不清楚。
1707290116
1707290117
燕刀铸造技术略逊于齐刀,尤其在含铜量方面明显低于齐刀,一般含铜仅有35%~45%,有时铅、锡含量多达45%~58%,这可能和燕、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在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中,发现有铸钱作坊的遗迹,除出土明刀外,还有不少的泥范,范为长方形,一范之上并列五模。在河北承德还发现有石质铸范,可知当时铸范质地不止一种,铸地也不止燕下都一处。
1707290118
1707290119
尖首刀:尖首刀的特点是弧背凹刃,刀身极薄,刀背极厚,带有较多青铜刀具的痕迹。因刀首较长而尖锐,故名尖首刀。刀柄面背有2条直纹,一端有刀环。先是两面都无字,后来多数仅单面有字,以单字为多。如1978年河北易县燕下都军营出土一批尖首刀,计1845枚,其有大、吉、阳、日、行、丙、上、古、矢等铭文的130余枚。其刀身通长15~18厘米,宽约1.8~2.6厘米,重约11~16克。出土这种刀币的地区主要在今河北北部、中部一带,包括张家口、保定、易县、徐水、安国、河间、灵寿、藁城、石家庄等地。北面如辽宁的凌源,南面如山东临淄,也都有出土。从出土地点看,大部分皆在燕国境内,可知此刀为燕币的可能性较大。有时此刀也和明刀同出,但数量很少。从其形制看,是一种比明刀更早的燕币,约铸行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
1707290120
1707290121
明刀:因其币面上铸有一个“0D”符号而得名。面文“0D”除释为明外,尚有召、莒、易、匽等多种。其刀首较窄,刀尖较钝,刀背弧度小。长约14~17厘米,宽约1.3~2.2厘米,重15~18克。明刀的形制有两种:一种刀身圆折,弧背凹刃,称作圆折刀;一种直背直刃,刀身方折,像古磬形状,故称方折刀或磬折刀。现所见以方折刀为主,圆折刀则较少。明刀背文异常繁杂,据出土者计约有450种,记数、记物、记状均有,另有难解的标记符号。明刀是战国刀币中发行数量最多的一种,常有出土,一次出土有时可达上百枚或上千枚。出土较多的地区在今河北省、辽宁省、北京市和天津市一带。另外如山西中部、北部,内蒙古的东部、南部,吉林的集安、奈曼旗,山东的临淄、昌邑、平度,也都出土过这种刀币,在朝鲜、日本等地也有发现。这些现象表明,明刀的流通范围并不限于燕国,在赵、齐等国境内也可流通。现在出土的明刀绝大部分来自窖藏,也有少数是从墓葬中发现的。
1707290122
1707290123
针首刀:又称锐锋刀,因其刀首呈尖刺状而得名。由于针首刀主要流通于长城内外,故又称为“匈奴刀”。刀身与尖首刀相似,但刀首尖端更长,刀柄有直纹,正面2条、背面1条,铜质不精,制作也很粗糙,文字简单,或无文字。刀身通长14厘米左右,重约10克上下,最轻者只3~5克。20世纪30年代曾在河北承德、张家口一带出土过一批针首刀。1987年在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尖首刀中夹有针首刀2枚,推测针首刀与尖首刀一样可能为战国早期的燕国刀币。但就其形制而言,它与尖首刀、明刀之间的关系尚难解释。
1707290124
1707290125
(3)赵刀
1707290126
1707290127
赵刀,是赵国靠近燕国的地区使用的刀币。其刀刃和刀首成圆角,和齐、燕刀币首部有尖角大为不同,刀柄和刀身接近于垂直,所以又称圆首刀、平首刀或直刀。赵刀的铭文多为“甘丹”(邯郸)、“白人”(柏人)两种地名,也有少量其他地名的。赵刀多出土于今河北灵寿、石家庄、邯郸、徐水、易县、滦平及北京等地。另外在山西北部及内蒙古南部、辽宁西部一带也有出土。从出土地点可知,赵刀也可在燕国境内通用。又常和晚期明刀或一刀圆钱共出,表明其通行年代当在战国晚期。
1707290128
1707290129
邯郸刀:赵刀主要是“甘丹刀”。甘丹,即邯郸,为赵都。其刀首部稍圆钝,背稍微曲,刃稍凹,柄有脊纹二道,环作椭圆形,环孔较小。通长约13.8~15厘米,宽约1.5厘米,重约10~14克。也有一些轻小者,重仅5克上下。背多无文平素,少数有“田”及数字等字,文字与外缘都比较细弱。
1707290130
1707290131
柏人刀:柏人刀比大型邯郸刀略微轻小,刀身直而不曲,环作椭圆形,正面钱文有“白人”、“白”等。白人即柏人,地名,在邯郸以北,今河北唐山一带,春秋属晋,战国时归赵。这种刀币大小不一,轻重参差不齐,其通长以14厘米左右为多,宽大多在1~1.5厘米之间,重约10~13克上下,也有轻至7克者。
1707290132
1707290133
蔺刀:赵刀中还有一种面文为“焛”的平首刀。焛,即蔺,地名,今山西离石附近,所以又称蔺直刀、蔺刀。蔺邑地处赵国北部,与燕、秦及戎人邻接,既是赵国的军事重地、工商名埠,也是重要的铸币中心之一。它所出的钱币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圜钱和刀币。蔺直刀形体比邯郸刀、柏人刀均小,通长约10~11厘米,宽约1厘米,重约7~10克。刀面下端铭一“焛”字,背平素无文。
1707290134
1707290135
圁阳刀:圁阳刀是赵国铸行的一种非常小的刀币。其通长约9~10厘米,宽约1厘米,重约6~7克。刀身平直,几无弧曲,柄无脊线,体型特小,系刀币中最为典型的“小直刀”。面文主要有“圁阳化”、“圁阳新货”、“圁化”、“圁半”4种,大小不一,光背无文,铸工粗疏,均为圁阳所造。圁阳,地名,在今陕西神木东。也有释圁阳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或永济附近)。与蔺字刀一样,圁阳刀传世及出土甚微。
1707290136
1707290137
成白刀:战国中期中山国所铸,旧谱定赵刀。1979年河北灵寿中山国故城遗址曾出土过不少成白刀和一件石质铸范残块,这为了解成白刀的铸造地区提供了线索。其通长14厘米左右,宽约1.5厘米,重15克上下。
1707290138
1707290139
3.圜钱
1707290140
1707290141
圜钱,又称“圜化”、“环钱”,可能从纺织工具纺轮演化而来。圜钱的钱体呈圆形,中央有穿孔,类似玉璧,因此古人沿用璧、环、瑗的专称来称其形体的各部分。圜钱的穿孔称之为“好”,钱体称为“肉”,肉之内外边缘如有线状凸起者,称为“郭”。圜钱的出现,是早期铜铸币的一个进步。与布币、刀币相比,扁圆体型的圜钱更便于计数和携带,所以战国中后期,圜钱陆续为除楚国以外的各国所采用,形成一种新的铜铸币体系。根据穿的形态不同,圜钱可分为圆形圆孔钱、圆形方孔钱两大类别。
1707290142
1707290143
(1)圆形圆孔钱
1707290144
1707290145
1707290146
1707290147
圆形圆孔钱,又称圜金,主要是布币流通区发展起来的一种圜钱。这种钱面平孔圆无郭,货币单位一般沿用布币的“”,币面铸有地名和货币单位,如三晋和周地区的“共”、“垣”、“蔺”、“漆垣一”等。
1707290148
1707290149
1707290150
1707290151
1707290152
1707290153
魏国圜金:魏国的“共”字圜钱、“垣”字圜钱是铸行年代最早的圜钱。共、垣,皆为魏邑,分别在今河南辉县、山西垣曲。两种圜钱形制质朴,圆体圆孔,肉大好小,面无郭,背平素。“共”字圜钱,径4.4~4.6厘米,重15~18克,为圆孔圆钱之最大者。1973年在山西省闻喜县苍底村出土“共”字圜钱700多枚。“垣”字圜钱,钱径4~4.2厘米,重9~11克。历来常有大量出土,是圜钱中较为多见者。魏国圜金中还有“济阴”、“漆垣一”等圜钱。济阴,魏邑,在今山西省荣河县。“济阴”圜钱,穿孔小,无内外郭,背平素,有大、小两种。大钱径3~3.5厘米,重7~9.5克;小钱径2.6厘米,重为大钱之半。今大、小钱皆罕见。“垣”,旧释长垣,今释漆县,具体地望待考。1982年山西省侯马市曾出土1枚,为首例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漆垣一”圜钱。“漆垣一”圜钱径约3.5~3.8厘米,重约12~15.5克,后期减重至9克左右。
1707290154
1707290155
赵国圜金:赵国圜金主要有“蔺”、“离石”两种圜钱。“蔺”字圜钱,面文作“焛”,有外郭,背平,制作工整;径3.6厘米,重11.2克左右。“离石”圜钱,面文“离石”,今山西省离石。其铸行较“蔺”字圜钱略晚,但形制相同而略轻小,其径约3.5厘米,重10.6克左右,有外郭,背平。因铸行时间短暂,“蔺”、“离石”两种圜钱出土和传世的均稀少。
1707290156
1707290157
秦国圜金:秦国圜金主要为“一珠重一两”圜钱,其面文有“一珠重一两十二”和“一珠重一两十四珠”两种。传世“一珠重一两十三”者,伪。“十二”、“十四”虽有数说,然皆难信,真正何意,尚待考证。其形制古朴,圆形圆孔,无郭平背,钱文高挺。“一珠重一两十二”圜钱径约3.7厘米,重10克左右;“一珠重一两十四珠”圜钱径约3.7~4厘米,重约13~16克。
1707290158
[
上一页 ]
[ :1.7072901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