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18479
1707318480
1707318481
1707318482
1707318483
我们要去哪?为什么去? 一战前夜,艺术家偶尔会表达日常生活表层下隐藏的紧迫和恐惧。而当时,欧洲正处在权力巅峰,不可一世。上图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创作时间是1895年。下图是意大利画家、雕塑家翁贝托·薄邱尼的《空间中连续性的唯一形体》,成于1913年。前者描画了噩梦般的恐惧感;后者表现了一个人以机械僵硬体态,奔向没有人性、不可预知的未来。1914年前十年,焦虑情绪日益侵袭欧洲学者和文化巨擘。19世纪70—80年代,欧洲人深信进步不可逆转。而在此时,这种信心开始衰减。
1707318484
1707318485
1707318486
1707318487
1707318488
翁贝托·薄邱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唯一形体(1913年) 1913年青铜铸造。 尺寸:43 7\8×347\8 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莉莉·P·布里斯遗赠。
1707318489
1707318490
结论
1707318491
1707318492
本章给读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应该是:丰富、多元和困惑。欧洲艺术家和思想家志在高远。虽然他们未能如愿,但在这一失败的探寻中,极大扩展了人类成就和知识的边界。但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成了我们今天仍力争破解的问题。因为,真善美容易在太多的真、太多的美、善恶驳杂中迷失。历史学家的使命是找出一个问题,引起众人关注。但在嘈杂喧哗的声音、磅礴复杂的理想中,我们应该聆听、寻求哪一个?这一个能否与其他所有相契合?这一切寻求是否有意义?1914年前,问题的答案隐而不见。此后发生的一切非但没有澄清答案,反而加深迷惑。在这一迷惑中,西方人、人类找到了自己。
1707318493
1707318494
但对于大多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以及回首历史的我们来说,知识、力量和敏锐洞察力对人类大有裨益,值得不懈探索。在人类历史上,19世纪是进步的时代。这个时代要将我们引向何方,尚有待观察。但在1850年至1914年间,欧洲文明最终开出花朵。这一阶段过后,欧洲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样,汇入勃兴于20世纪的世界主义汪洋大海。
1707318495
1707318496
与其他文明相比,欧洲坚守传统、捍卫崇高自信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矛盾命题:欧洲既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又落在其后。“领先”是因为世界其他地区不得不根据欧洲行为思想调整步伐。“落后”是因为1914年前,欧洲一直自鸣得意,在自有文明的宽广边界内沾沾自喜,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事方法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不总是、也不尽然是最佳路径、最优选择。而在此时,其他民族已经被迫意识到这一点。
1707318497
1707318498
1707318499
1707318500
1707318502
5000年文明启示录 第二十二章 世界对欧洲成就的反应
1707318503
1707318504
1707318505
1707318506
1707318507
1707318508
1707318509
1707318510
欧洲帝国主义者 这张照片显示了19世纪末欧洲人在非洲人眼中的咄咄逼人之态。
1707318511
1707318512
1850年至1914年间,三大发展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第一,交通和沟通条件大为改善;第二,人口迅速增长;第三,欧洲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导致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平衡。
1707318513
1707318514
交通和沟通
1707318515
1707318516
1850年前,在世界几乎所有内陆地区,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30~80千米半径之外的消息偶尔才会传过来。长途运输货物困难重重,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得在同一半径内获取。多数人靠种田为生。地里能长出什么就吃什么。余粮通常就近出售。因交通不便、旅费高昂,哪里能找到食物,人们就生活在哪里。很少想过要把别处的食物运到居处。
1707318517
1707318518
水上交通相对廉价,蔽塞狭隘的地方观念得以修正。借水路之便,中国、俄罗斯、奥斯曼等大帝国得以维持运转。有了运河、河流、海洋,就可以把食物及其他补给送到千里之外,养活中国都城北京、俄罗斯莫斯科(后为圣彼得堡)和奥斯曼君士坦丁堡的稠密人口。相比之下,倚赖陆路运输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国力不昌。原因就在于,四轮马车和驮畜队不能将足量补给运送到某一中心点,确保皇帝比地方长官更有权势。
1707318519
1707318520
19世纪40年代,英国兴修铁路。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也开始修建铁路。1870年至1910年,铁轨延伸到其他大陆。阻碍人和商品流动的界限消失不见。千里之外的城市不再遥不可及。后来,铁路系统与远洋汽船连成一片,世界各大陆地和海洋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一个机械动力交通运输网中。
1707318521
1707318522
交通运输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与中枢神经系统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相比拟。起初,人类社会就像协调松散的细胞组合一样在地球表面繁衍。刺激物从一个部分传导到另一部分,但速度缓慢、秩序紊乱。因为传导性能不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刺激物不能从世界某一区域传导到另一区域。铁路、汽船、电报、电话、大众化报纸出现后,刺激物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传导至各处。
1707318523
1707318524
全球各地专家借此交流经验看法。芝加哥小麦、加尔各答黄麻和圣保罗咖啡的价格,以及伦敦货币汇率影响着半个世界之外的决策。专业技能、政治思想和艺术风格快速流动,让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目不暇接。某一剧变会对地球最遥远的区域产生影响。比如,19世纪80年代,日本意欲起草宪法。在认真研究欧洲和美国模式后,他们认为俾斯麦德国的宪政安排最适合日本国情。有时候,刺激物以其他途径传导。19世纪90年代,巴黎艺术家之所以能借鉴非洲庆典面具主题,是因为法国兵劫掠西非,把抢到手的非洲面具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巴黎“跳蚤市场”出售,连那些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也能买得起。
1707318525
1707318526
起初,交通和沟通新网络主要由欧洲人控制。而且,随着铁路伸向内陆,欧洲扩大商品销售范围,享有更多的政治、军事和金融优势。但1869年苏伊士运河和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预示着欧洲主导优势的衰落。苏伊士运河让中东重新成为旧世界交通中心。而巴拿马运河壮大了美国军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在1914年前,这些变化并没有从实质上损害欧洲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主导地位。
1707318527
1707318528
人口增长
[
上一页 ]
[ :1.7073184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