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26418
1707326419
不宽容现象的爆发 16 世纪欧洲宗教分裂的一个直接的和最不幸的后果就是宗教上的不宽容。这种不宽容表现在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上,是世界上前所未有或自那时以来尚未见过的。这首先要用以下的事实来解释:每一个西欧国家的统治者,不管是信奉天主教还是信奉新教,都抓住了这个老观念,即政治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宗教的统一,因此每个国家应当用它的权力强迫它的所有公民,特别是基督徒公民,都遵循唯一的官方信条。
1707326420
1707326421
菲利普二世的政策 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国王强迫人民仍要信奉天主教,否则就遭异端裁判所的处死或囚禁。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是天主教教会最狂热的拥护者,他想尽各种有效方法来保证他的信仰不但在本国而且在其他地方也得到胜利。他在西班牙铲除了新教,处死了数千名异教徒。他只允许天主教徒移往美洲西属殖民地,为了坚定他们的信仰,他求助于在新世界的异端裁判所。
1707326422
1707326423
在法国天主教徒与胡格诺派信徒(法国新教徒)的斗争中,菲利普给予法国天主教徒以军事援助。当神圣罗马皇帝企图摧毁路德教徒和加尔文教徒时,他派军队到德国去支持他们。他与英国女王玛丽·都铎结婚,想借此使英国信奉天主教。以后当玛丽的继承者伊丽莎白继位重建新教时,菲利普派了大队战舰—所谓的无敌舰队——入侵英国(1588 年),想以武力推行他的意志。无敌舰队被逐出并被击溃了,部分是由于英国水兵的英勇,部分则由于风暴的猛烈。
1707326424
1707326425
菲利普作为尼德兰的统治者,必须应对已成为加尔文教徒的大部分荷兰人的坚决反对。结果引起了一场可怕的战争。最后,在 1648 年,菲利普死后 50 年,荷兰被承认为一个独立国家。
1707326426
1707326427
德国的宗教战争 神圣罗马皇帝和大多数选帝侯仍旧信奉天主教,但是许多王侯却变成路德教徒,一些变成加尔文教徒。新教的王侯们迫害天主教的臣民;天主教的王侯们则迫害新教的臣民;新教王侯们又与天主教的皇帝作战。正如我们已看到的,1555 年的奥格斯堡和约规定,每个王侯有权使其臣民信奉他所信从的教派。这显然不是一个高明的解决办法。
1707326428
1707326429
1707326430
1707326431
1707326432
图 26-4 雅克·加洛特所作《吊人的树》,展示了三十年战争的暴行。这些行为在中欧产生的痛苦、恐怖的记忆,在战争结束很久后仍然挥之不去。
1707326433
1707326434
三十年战争 1618 年在德国,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了。它延续了三十年,因此称为三十年战争。这次战争是宗教的,也是政治的和经济的。它像烈火般蔓延,成为一场国际战争,是历史上最残酷、最有毁灭性的战争之一。
1707326435
1707326436
战争开始时只是波希米亚(捷克)的加尔文教贵族的起义。加尔文教徒被皇帝的军队打败了,但是战争很快蔓延到更大的范围。德国北部路德教的王侯们在丹麦国王的协助下,联合反对皇帝和效忠于他的天主教各王侯。皇帝的军队再次胜利了,但是战争又由另一个信路德教的国王——瑞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重新挑起来了。
1707326437
1707326438
奇怪的是,古斯塔夫由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法国给予武器和金钱的援助。国王们对领土的贪婪胜过了宗教的热忱。1632 年古斯塔夫在战斗中被杀后,法国加入了信奉新教的德国、瑞典和荷兰一方,来反对皇帝和他的同盟者西班牙国王。法国纯粹出于政治动机,想要削弱和它抗争的敌国西班牙和奥地利,以增强自己。
1707326439
1707326440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法国的胜利最后迫使皇帝讲和。1648 年结束战争的各项条约统称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获得了阿尔萨斯,但斯特拉斯堡城除外;瑞典得到了两块德国领土;勃兰登堡吞并了波美拉尼亚东部和以前属于天主教主教的若干省份;荷兰和瑞士获得了独立。帝国内每个德意志邦都可以不经皇帝同意而自由宣战与媾和。关于宗教方面,加尔文教徒获得了与路德教徒和天主教徒平等的地位,凡在 1624 年以前所取得的教会财产也都不必退还。
1707326441
1707326442
英国宗教上的不宽容 不列颠群岛同样受到了宗教不宽容的折磨。亨利八世力图建立并维持一个分离的、走中间道路的安立甘教会,烧死了路德教徒,并杀戮了天主教徒。玛丽·都铎则力图恢复天主教,迫害和烧死了安立甘教徒和加尔文教徒。伊丽莎白和她信安立甘教的继承者制定了严酷的法令反对天主教,并处死了许多天主教徒,同时也给不信奉安立甘教的新教各派,如浸礼会、贵格会和长老会的信徒们以不少的烦扰。
1707326443
1707326444
1707326445
1707326446
1707326447
地图 26.1 1650 年的欧洲
1707326448
1707326449
17 世纪时,为了逃避在英国所受的迫害,清教徒来到今日美国的普利茅斯,天主教徒则来到马里兰。这个世纪中叶,英国的加尔文教徒站在激烈内战的最前线,这次内战发展到 1649 年,以国王查理一世的被处死达到了顶点。但当加尔文教徒当权时,他们对天主教徒的迫害比安立甘教徒更为严酷。
1707326450
1707326451
火和剑 在斯堪的纳维亚,丹麦和瑞典的路德教国王们以火和剑来铲除天主教。波兰和匈牙利的天主教国王们以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新教徒。苏格兰的加尔文教贵族起来武装反抗天主教徒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并废黜了她。玛丽逃亡到英格兰,最后在 1587 年被安立甘教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处死了。
1707326452
1707326453
法国和南特敕令 16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法国都为宗教战争所困扰。1572 年,数千胡格诺派信徒在圣巴托罗缪日被屠杀,是残暴的顶峰。1598 年,一个伟大、开明的国王亨利四世,颁布了著名的南特敕令,停止了在法国的宗教战争。敕令给胡格诺派信徒以公民权利和宗教上的宽容。这样,法国成为第一个证明了宗教差异和民族统一可以并存的国家。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相继而来;但是,1685 年,另一个伟大的法王路易十四,却不是那么开明宽大,他取消了南特敕令。于是法国又受到了迫害和迁徙的折磨。
1707326454
1707326455
宗教宽容的缓慢成长 正如我们看到的,16 世纪基督教教会分裂的直接影响是加深了宗教上的不宽容,引起无数次宗教战争。但是,归根到底,这种分裂起到了表明基督徒之间需要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的作用。逐渐地,也证实了容忍和仁爱是可能的。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1707326456
1707326457
新近的发展 直到现代——真正的是当代,宗教宽容原则才得以胜利,宗教战争才得以停止。现在一般公认宗教是个人自由自愿的事,宗教宽容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和世界进步的巨大收获之一。
1707326458
1707326459
26.6 基督徒的三大团体
1707326460
1707326461
在 16 世纪的新教起义以前很久,基督教已有了大分裂,即东方的正教和西方的天主教之间的分裂。16 世纪时,西方天主教又分裂成两部分或两个团体,一个仍称天主教,另一个称新教。自此,三种形式的基督教并存——天主教、新教和正教。
1707326462
1707326463
天主教地区 新教起义以后,天主教主要局限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南尼德兰(比利时)、瑞士山林区、德国南部、爱尔兰、波兰、立陶宛、捷克、匈牙利大部分、南斯拉夫北部、南美、中美、墨西哥、西印度群岛大部分、魁北克和菲律宾群岛。
1707326464
1707326465
新教地区 新教建立在德国北部和中部、斯堪的纳维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北尼德兰(荷兰)、瑞士大部分、苏格兰、英国、美国、加拿大大部分、南非和澳大利亚。
1707326466
1707326467
这些地区有很多交错之处。例如,在法国、爱尔兰、匈牙利和捷克有少数新教徒;在德国、波罗的海诸国、荷兰、美国和英帝国各地都还残留着少数天主教徒,而且人数还有增长。但是一般地说,北欧变成新教的时候,南欧、中欧仍为天主教。
[
上一页 ]
[ :1.7073264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