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29399
1707329400
(3)俄国的退出。俄国在有利于中欧列强和土耳其的条件下退出战争,是给中欧列强以希望的第三件大事。这几乎把“失败主义”赶出了德国和奥地利。中欧列强几乎忘记了他们最近标榜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口号,重新集合在他们军阀们的后面,去赢取“从胜利得到的和平”。
1707329401
1707329402
45.5 中欧列强的最大努力
1707329403
1707329404
努力跟着乐观主义一起上升。1917—1918 年的整个冬天,德国为了对付在法国的协约国军队,尽最大努力做出了巨大的准备。使这些中欧帝国的军队作战效力提得如此之高的一件事,就是他们由一个机关—德国总参谋部——统一指挥。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将军是这个机关的首脑。他们集中大量军队在西线,准备了大量的巨炮和军火。
1707329405
1707329406
德国的最后进攻 1918 年 3 月,德军在圣康坦附近的索姆河河谷进攻英军,并在亚眠附近打通了一条路。4 月,他们在里尔之西打击英军,勉强地前进了 24 千米左右。5 月,他们沿埃纳河进攻法军,向南推进,越过挡路的山冈的阻碍,到达马恩河上的蒂埃里堡,离巴黎只有大约 64 千米。
1707329407
1707329408
这些猛烈的进攻和大槌式的打击使德国捞到了不少领土和很多战利品,把战线几乎推进到 1914 年马恩河战役前夕曾经占领过的阵地。
1707329409
1707329410
但是这些收获的代价是极端昂贵的,因为它导致了大量伤亡,死亡的不仅有法国人和英国人,同样也有德国人。协约国每一步都做出了顽强的抵抗,而德国的军火和人力逐渐消耗殆尽。
1707329411
1707329412
奥地利的挫败 1918 年 6 月,奥地利在意大利东北部为了战胜沿皮亚韦河的意大利人,做出了一次孤注一掷的尝试。他们在好几个地点渡河,有一处前进了 8 千米,但是意军重又集合把他们赶走,使他们遭到重大的损失。
1707329413
1707329414
奥军在皮亚韦河上的最后失败标志了形势的转变。条顿人的成功结束了,协约国的胜利开始了。
1707329415
1707329416
45.6 协约国的胜利
1707329417
1707329418
尽管俄国崩溃了,意大利被迫撤退到皮亚韦河,法国再次退回到马恩河,中欧列强并没有赢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协约国在意大利、在法国和在海洋上的抵抗都在加强。对这一切,德国潜艇战役的失败要负主要责任。
1707329419
1707329420
潜艇的失败 德国的潜艇失败了。至少,被协约国的努力抵消了。1917 年上半年,如我们已经见到的,潜艇击沉协约国的船只吨位达 330 万吨。但是从此之后,潜艇就不那么成功了。由于英美海军不断的警戒,它们的破坏作用越来越减低。1917 年下半年,它们只击沉了 230 万吨。1918 年上半年已不到 175 万吨。同时,美国和英国的造船力量也不断稳步提高,所以在 1918 年,商船下水的吨数远超过了被破坏的吨数。
1707329421
1707329422
英国因此并没有被德国饿困,它的海运也没有断绝。它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并和美国合作,不断地把人力和军火送往法国和其他战线。许多其他国家激于对潜艇战的义愤,受到英美威望日增的鼓励,在 1917 年和 1918 年早期纷纷参加了协约国。
1707329423
1707329424
快速运输 除了德国潜艇战的失败之外,1917 年到 1918 年还有两桩非常有利于协约国的成就。一是美国军队的训练速度之高和运送过大西洋之速。到 1918 年 7 月底,已有 100 万以上的美国兵士到达法国,准备参加对德国的总攻击。
1707329425
1707329426
更好的组织 另一个显著的成就是各协约国加强了战时政府,统一了军事指挥。
1707329427
1707329428
1707329429
1707329430
1707329431
图 45-3 坦克最先由英军在 1916 年使用于法国索姆河战役。1917 年英军在坎布里亚的首次战斗中出动坦克,却在中途遭遇德军野战炮的攻击而被击毁。这是野战炮挫败坦克的一个著名案例
1707329432
1707329433
各协约国的战时政府 1916 年 12 月,大卫·劳合—乔治出任英国首相,并在各政党的有力人物协助下,为他的国家灌输了新的干劲和新的决心。1917 年 11 月,乔治·克列孟梭出任法国总理,而维托里奥·奥兰多出任意大利首相。这两人都是能干的政治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他们抑制了“失败主义”,有力地继续进行战争。美国则有伍德罗·威尔逊这样卓越而雄辩的总统,他和奥兰多、克列孟梭、劳合—乔治忠诚真挚地一起合作。
1707329434
1707329435
统一的军事指挥 正如我们已经见到的,中欧诸帝国得力于它们统一的军事体制。1918 年 3 月,法国、英国、意大利和美国最后都同意把它们所有的军队委托给最高统帅一人来指挥。这个重任选择由斐迪南·福煦将军来担负,他是个身材矮小、两鬓斑白、双目深邃的 65 岁的法国人。归福煦麾下的有:贝当元帅统率的法军,黑格元帅统率的英军,狄亚斯将军统率的意军和约翰·J·潘兴将军统率的美军。
1707329436
1707329437
这个计划的智慧很快就明显了。
1707329438
1707329439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福煦元帅以他机智的手腕,让德军 1918 年春天在西线艰苦的推进中消耗力量而得不到决定性的胜利。然后在 7 月,当他们企图在蒂埃里堡和埃佩尔奈之间越过马恩河时,福煦把新到的美国部队和他的英法老战士们一起投入战斗。
1707329440
1707329441
1918 年 7 月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是协约国的胜利。不仅挡住了德军的推进,而且法美军队夺得了蒂埃里堡,把敌军向北赶过了埃纳河。
1707329442
1707329443
更重的灾难 对德国人来说,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比起 1914 年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损失远为惨重。1914 年德军以其优势的炮兵和较多的军火储备,能够在埃纳河高地的壕沟里固守住他们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战线不被突破。可是,到了 1918 年他们已是强弩之末。他们损失严重,又得不到增援。他们最后在兵力上和装备上都无力敌过协约国。
1707329444
1707329445
协约国继续胜利 协约国乘着胜利的兴头,并不停息。他们到处无情地猛击德军的战线。1918 年 11 月初,德军几乎全部被赶出了法国,并被夺去了比利时的大部分。
1707329446
1707329447
在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 协约国的胜利并不限于在法国和西线。1917 年 12 月,一支在艾伦比将军率领下的英国军队已经从埃及推进到巴勒斯坦。他们和一支阿拉伯军队会合,击败了土耳其军队,并攻占了耶路撒冷。1918 年,英军和阿拉伯军队北上夺取了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同时另一支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从巴格达沿底格里斯河向上游推进。1918 年 10 月,土耳其丧失了全部的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巴勒斯坦和叙利亚。
1707329448
[
上一页 ]
[ :1.7073293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