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29449
在马其顿 1918 年 9 月,协约国军队在萨洛尼卡得到法军和英军以及塞尔维亚、希腊和意大利军队的增援,以优势兵力压倒了保加利亚军队,并重新占领了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门的内哥罗。
1707329450
1707329451
奥匈帝国的崩溃 在大局瓦解中,奥匈帝国崩溃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南斯拉夫人纷纷起来反抗,宣告各自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协约国军队从南方经塞尔维亚侵入匈牙利。罗马尼亚人重新参加了战争,从东方威胁奥匈帝国。意大利人把奥地利军队驱逐出皮亚韦河,继续乘胜追击,直到他们在 1918 年 11 月占领了特兰托和的里雅斯特。
1707329452
1707329453
中欧联盟的崩溃 这个条顿人的中欧联盟摇摇欲坠,它的军队吃了败仗,士气沮丧。将军们失去信心。君主们和政治家们惊慌失措。人民大声疾呼着要和平。
1707329454
1707329455
保加利亚是最后一个加入条顿联盟的国家,也是第一个退出的。它在 1918 年 9 月 30 日向协约国无条件投降。一个月后,土耳其和奥匈帝国也跟着投降。
1707329456
1707329457
停 战 1918 年 11 月 11 日,德国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协约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法国一侧)的全部领土,法国取得阿尔萨斯—洛林,并占据美因茨;美国军队驻扎在科布伦茨,英军在科隆。
1707329458
1707329459
德国向协约国交出它所有的战舰和潜艇、大量的火车头、摩托运货车和火车车厢。条顿联盟垮台和解体了。德国、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被解除了武装,俯伏于胜利的协约国脚下。
1707329460
1707329461
十四点原则 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有这样的谅解,即最后的和平解决方案必须按照美国总统威尔逊所提出的著名的“十四点原则”,这十四点是威尔逊总统在 1918 年 1 月提出来的,阐明协约国的作战目的。它是:(1)废除秘密外交;(2)海上自由,(3)排除经济障碍;(4)裁减各国军备;(5)公正地调整所有对殖民地的要求;(6)从俄国撤兵;(7)恢复比利时;(8)阿尔萨斯—洛林还给法国;(9)完成意大利的国家统一;(10)奥匈帝国的各民族有自决权;(11)巴尔干半岛各民族应给予自决权;(12)土耳其应给予自决权;(13)波兰的独立;(14)成立国际联盟。
1707329462
1707329463
协约国都赞同威尔逊的“十四点”,但对“海上自由”做出保留,并附上明白的谅解:“德国陆、海、空的侵略对协约国的平民和他们的财产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应由德国赔偿。”
1707329464
1707329465
45.7 悲剧和损失
1707329466
1707329467
生命的损失 协约国出兵 4000 万人,中欧列强 2000 万人—总数 6000 万人!在这个巨大数字中,几乎有 900 万人丧失了生命,2000 万人受伤。
1707329468
1707329469
伤亡的兵士大多数是人类大家庭中最年轻、最能干、最强壮、最有生气和最有前途的成员。除他们之外,还应加上成百万的平民——男子、妇女和儿童——在饥饿、疾病和暴行中死亡。整个世界的生育率显著下降。
1707329470
1707329471
财政上的损失 为了支付军事冲突的庞大费用,交战国所负债务扶摇直上。每个国家都在国内发行战时公债,向它的公民募集巨额债款,欧洲的协约国向美国所借的款项约为 100 亿美元。
1707329472
1707329473
当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时,世界财富的生产却在下降;因为我们应当记得,有 4 年多之久,欧洲的主要国家从生产事业中拉走了成百万的人力,或是送上战场当兵,或是安排在军火工厂做工人。生活费用到处都在上涨。有些国家政府已濒于破产,人民尤其痛苦不堪。
1707329474
1707329475
财产的破坏和战债的负担给后来的岁月造成了惨痛的后果。战后,各国既要偿付战债利息,破坏了的又需重建。贸易恢复得极其缓慢,而且只恢复了一部分。有些政府企图发行更多的纸币来偿付支出,结果是它们的钞票几乎一文不值,物价暴涨,民不聊生,日甚一日。
1707329476
1707329477
1707329478
1707329479
1707329481
1707329482
世界史
1707329483
1707329484
1707329485
1707329486
1707329487
世界史 第 46 章 新地图和新法律
1707329488
1707329489
46.1 巴黎和约
1707329490
1707329491
1919 年 1 月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面对着巨大的任务。世界大战要结束;世界地图要重画;要按照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拟定条约;要把国际联盟的宪法设计出来。
1707329492
1707329493
32 个国家 这是一个总统、首相、政治家、外交家、地理学家、银行家、将军等各种人物聚集一堂的盛会。其中有三个人最为突出,即法国的“老虎”克列孟梭,老练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的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这“三巨头”控制了一切决定。可是,代表一共有 70 人,代表着曾经在战争中反对德国的 32 个国家。但是德国本身并没有代表,其他中欧列强也没有;俄国也没有。协约国企图把条约写好,然后指令战败国接受这些条款。
1707329494
1707329495
条 约 这 70 个正式代表有好几百个秘书、地理学家、历史学家、金融家以及其他各种专家协助工作。即使这样,条约的准备工作还是费了好几个月。最后,敌对诸国被召到了巴黎,确切地说,到了巴黎附近的市镇上,分别被迫在各自和协约国订立的条约上签字。德国的条约是 1919 年 6 月 28 日在凡尔赛宫著名的镜厅签字;奥地利的条约是 9 月 10 日在圣日耳曼签字;保加利亚的条约是 11 月 27 日在讷伊签字;匈牙利的条约是 1920 年 6 月 4 日在三角厅(在凡尔赛)签字;土耳其的条约是 1920 年 8 月 10 日在色佛尔签字。这五个条约和同一时期所签订的其他条约一起,可以统称为 1919 年到 1920 年的巴黎和约。
1707329496
1707329497
胜利者的收获 根据凡尔赛条约,胜利的西欧列强对于它们人力和财力的惨重损失部分地得到了补偿。它们一心要使德国降低到二等国的地位;要使它在工业和商业上不能平等地同它们竞争,并要使它解除武装。它们剥夺了它所有的殖民地,没收了它的全部海军和大部分商船,强迫它放弃强制兵役制度和停止制造军火。它们强迫它同意付给它们几十亿美元,用现金及实物,如煤,来支付。这种支付叫作“赔款”——赔偿德国所造成的损失。在德国付清赔款之前,协约国军队将占领莱茵河左岸地区。
1707329498
[
上一页 ]
[ :1.7073294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