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55986e+09
1707355986 除道义上的支持之外,米霍埃尔斯和费弗尔所到国家的犹太人和其他民众还提供了物质上的援助,在美国他们得到1,600万美元捐助,在英国1,500万美元,墨西哥100万美元,当时还是英国托管地的巴勒斯坦75万美元。另外还有机械设备、医疗器械、药品、救护车、衣服等大量实物。更重要的是促成美国人对欧洲战场的关注。那时美国人普遍关注的还是太平洋战场,毕竟他们是被日本拖进战争的。
1707355987
1707355988
1707355989
1707355990
1707355991 白俄罗斯犹太人游击队“奇卡洛夫旅”成员,1943年。
1707355992
1707355993 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搜集资料和证据,编写揭露纳粹在所占苏联、波兰领土上反犹罪行的《黑皮书》。别切尔斯基讲述的索比波尔暴动经过,成为编写有关报告的重要依据。《黑皮书》主编是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和瓦西里·格罗斯曼(1905—1964),两人都出生在乌克兰,都是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成员,都是著名作家、随军记者。爱伦堡报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在战地记者里也是少有的。格罗斯曼1944年所写《特雷布林卡的地狱》,纽伦堡审判时曾被用作证言。《黑皮书》共两卷,副本1946年送到美国、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现在的以色列)和罗马尼亚,英译文摘要当年就在美国出版,部分稿件也在罗马尼亚出版。该书还在以色列印行,一部手写本保存在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然而,这部由苏联犹太人完成的重要著作却没能在苏联出版,这与战后苏联发生的反犹运动有关。1952年8月12日夜晚至少有13名意第绪语作家被处死,以“诗人凶杀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费弗尔就是那个夜晚的牺牲者之一。米霍埃尔斯则于1948年1月13日在明斯克死于一次疑点多多的车祸。
1707355994
1707355995 由于作战勇敢,别切尔斯基后来晋升为上尉并获授勇敢奖章。战后回到罗斯托夫,管理一家歌剧院。包括纽伦堡审判在内,他曾多次被要求出庭作证,都因苏联当局不允许出境而未果。1948年他也在苏联反犹运动中被捕,送到一处“古拉格”劳改营,1953年斯大林死后获释。
1707355996
1707355997 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联红军和游击队里,别切尔斯基那样的犹太人很多。有资料说红军中约有50万犹太人,大大超过犹太人在苏联人口中所占比例。美国犹太人虽然没有直接受到纳粹侵略之苦,但也积极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捐款、捐物之外,不少人参军走上与纳粹作战的战场。英国军队也有一支5,000人的犹太旅,1944年由来自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的犹太志愿者组成。
1707355998
1707355999
1707356000
1707356001
1707356002 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1707353417]
1707356003 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33. 从“上帝的选民”到社会“异端”
1707356004
1707356005 纳粹德国虽然是歧视、迫害犹太人的登峰造极者,但并非始作俑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歧视、迫害犹太人在欧洲是“古已有之”而且非常普遍的现象,困扰欧洲(以及中东)两千多年。
1707356006
1707356007 犹太人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亚伯拉罕,希伯来人的第一位族长。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他原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乌尔地区一个半农半游牧部族的首领,上帝启示他带领族人离开家乡,承诺:“我将由你造就一个伟大的民族”。这是上帝第一次与人订约,被以色列人看作自己民族发展的起点。亚伯拉罕信守订约,带领族人越过叙利亚来到上帝“应许之地”迦南,即现在的以色列。上帝还应允给他一个儿子,年纪已老的妻子莎拉居然生下儿子以撒。尽管亚伯拉罕和女奴夏甲及续弦的妻子基土拉生了许多儿子,但迦南这块上帝“应许之地”只能由以撒继承,以撒死后,则由他的儿子雅各继承。上帝和以撒、雅各都续了约,因此以色列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与上帝有特殊关系的民族,是“上帝挑选的后代”。后来纳粹把犹太人看作“劣等民族”,也许可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希特勒认为上帝选择了雅利安人、尤其是日耳曼人做主宰民族的思想,也许正是犹太人“上帝选民”思想的翻版。
1707356008
1707356009 雅各娶了四个妻子,生了12个儿子,这些儿子中的10个都嫉恨他们的兄弟约瑟,约瑟不得已逃往埃及,在那里显示“释梦”的本领,让埃及人逃脱一场危机,得法老赏识被任命为首相。约瑟显赫以后,父亲雅各带领族人前去投靠他。这时上帝已经把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意思是“他与上帝一同奋斗”,他的后人就被叫做“以色列人”;他的12个儿子,相应成为以色列人12个部落的先祖。由于他们始终保持自己不同于埃及人的习俗,不肯融入埃及社会,导致埃及人把他们视作异端,强迫他们为奴。
1707356010
1707356011 两个世纪以后,上帝在他们中间挑选了一个名叫摩西的人,让他带领族人逃离埃及。现在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逾越节,便是纪念它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用了40年时间穿越西奈沙漠,回到迦南,其间在这一地区最高处、海拔2,288米的西奈山上,摩西接受上帝“十诫”。直到今天,“摩西十诫”仍然是指导犹太人生活的基本法规与准则。
1707356012
1707356013 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人中一个名叫塞缪尔的法官兼先知,给一个名叫扫罗的人举行涂抹圣油仪式,使他成为以色列人第一位国王。扫罗死后继位的大卫统治以色列40年,把首都耶路撒冷建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城市。大卫死后,王位由儿子、聪明能干的所罗门继承。所罗门死后(约公元前920年)国家“一分为二”,北部仍叫“Israel”,公元前720年前后被亚述人征服;南部叫“Judah”(犹太王国),公元前6世纪初被巴比伦人灭亡。犹太人大批背井离乡,即有名的“犹太人的离散”。
1707356014
1707356015 离散初期犹太人主要流亡到小亚细亚、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后来才移居到欧洲,并且从欧洲扩散到世界其他地方。离散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地区的犹太人被称为“塞法迪人”,意思是“西班牙系犹太人”。离散到欧洲其他地方的犹太人叫作“阿什克纳兹人”,源于希伯来语“日耳曼”,即“日耳曼系犹太人”。在今天的以色列,“塞法迪人”被视为“东方犹太人”,“阿什克纳兹人”则被看作“西方犹太人”。
1707356016
1707356017 公元纪年开始的时候,在耶路撒冷南面的伯利恒,出生了一个名叫耶稣的人。“Jesus”正是希伯来语“约书亚”的希腊语译名。他的早期信徒给他加上“Christ”头衔,全称变成“Jesus Christ”(耶稣基督)意为“救世主耶稣”。耶稣自己是一个犹太人,但他的出现,却导致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裂。基督教还创造了一个犹大出卖救世主的故事,把耶稣遇难归咎于犹太人的陷害,这样,犹太人就成了基督徒的敌人。
1707356018
1707356019 对于基督教和犹太教,罗马帝国起初都采取镇压政策。但是,罗马皇帝后来逐渐认识到两种宗教有区别,基督教实际上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公元306—337年在位的君斯坦丁大帝不但承认了它的合法性,还加以扶持。379—395年间在位的罗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更进一步规定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state religion)。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作为出卖耶稣基督的叛徒,犹太人自然普遍受到指责,“Judas”(犹大)几乎成了“betrayer”(背叛者,叛徒)的同义语。
1707356020
1707356021 就像当年以色列人不肯融入埃及社会一样,“离散”到欧洲的犹太人很长时间里也不肯融入欧洲社会。他们很早就从事食盐、皮毛等货物的长途贩运,是欧洲第一批精明的“行商”(德语称“Fernhändler”)。他们又是最早从事金融业的人,因为基督教不允许信徒以钱生利,犹太教没有这种限制,这样犹太人得以成为第一批“借钱人”(Geldverleiher)和“换钱人”(Geldwechsler)。借钱有利息,换钱要收“手续费”,二者皆是以钱生钱的“生意”。那时对金融业无所谓监管,按借期计(通常每期不超过一年),借钱利息不乏高达50%的,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作为“借钱人”的犹太人,很多都是高利贷者。莎士比亚名剧之一《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就是这样一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
1707356022
1707356023 为了与其他民族相区别,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地方为犹太人规定了特殊的穿着,例如在德国中世纪手稿的一幅插图上,犹太人便穿着“犹太长袍”,戴着尖顶“犹太帽”。不过那张画上的犹太人长袍是绿色的,不太准确,因为按规定犹太人衣服应该是土黄色的。
1707356024
1707356025 值得注意的是,向犹太人借钱的不仅有普通百姓和商人,还有贵族、甚至王室。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欧洲大国的王室,如英格兰的昂茹王室(Angevin,也叫“Plantagenet”,金雀花王室),法国的卡佩王室(Capetian),德国的哈布斯堡王室(Habsburg),都曾向犹太人借过钱,并且在犹太高利贷者引起民愤的时候充当他们的保护伞。但当基督徒自己也开始办银行从事金融业以后,一些国王就对犹太人不客气了。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法国的腓力四世(1285—1314在位)都采取过大规模排犹行动,不但赖掉王室所欠债务,还剥夺犹太人其他财产。更有甚者,欧洲历史上还不只一次发生过大量屠杀犹太人的事件。针对穆斯林的十字军东征,同样被视为异教徒的犹太人是另一个重要受害者。1096年开始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莱茵河沿岸便有许多犹太人社区受到十字军骑士“以基督名义”进行的野蛮攻击。
1707356026
1707356027 在欧洲,西班牙是最早建立宗教裁判所(“异端裁判所”)的国家,而建立之初针对的主要就是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皈依者”。被判不忠者会被处死,而且不用通常的绞刑办法,而是烧死在火刑柱上,以既消灭他们的肉体也消灭他们的“灵魂”。1492年西班牙王室更强令所有没有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离开西班牙,他们大部分去了北非和近东,现在“西班牙系犹太人”被视作“东方犹太人”,原因就在于此。16至17世纪宗教改革以后,作为天主教机构的宗教裁判所,目标才改而指向新教徒。到17世纪,又把目标转向皈依基督教的穆斯林(叫做Moriscos,受洗礼的摩尔人)。
1707356028
1707356029 在意大利、法国、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14世纪中期开始流行造成人员大量死亡的“黑死病”,并且持续三个多世纪。现在人们知道它是由一种学名“Yersinia pestis”的细菌引起的,但在当时,基督徒们大都都把它归咎于犹太人往水井里投毒。到文艺复兴时期,大约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各地普遍把犹太人“隔离”起来,规定他们只能居住在叫做“ghettos”的特定范围里。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开始的,隔离犹太人也是从意大利开始的。“ghettos”这个词便来源于意大利语,它本是水城威尼斯一个小岛的名字,1516年首先规定全城犹太人都要居住在那里。
1707356030
1707356031 德国是宗教改革的发源地,而发动这场改革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便是一个反犹主义者,在反对犹太人这一点上他和罗马教廷并无分歧,曾力劝领主们把犹太人从自己的领地上驱逐出去。
1707356032
1707356033 当然,在欧洲也并不是只能听到主张歧视、迫害犹太人这样一种声音。从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初期,在欧洲,首先是在法国,发生了在世界近代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启蒙运动”,一个重要影响是带来许多人道主义改革。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经常抨击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正与不宽容现象,以捍卫公民自由、尤其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闻名。他是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der Gróe,1712—1786,1740—1786在位)的座上宾,曾经应邀到柏林访问。虽然两人后来有过争执,但伏尔泰仍然称赞那位普鲁士国王是“自由思想者”和“开明君主”;而普鲁士“开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欧洲最早采取了信仰宽容政策,不但接纳了数万名被法国和奧地利驱逐的加尔文派教徒,还对路德教派信徒、罗马天主教徒以及犹太人采取宽容甚至欢迎的态度。
1707356034
1707356035 英国女作家伊夫林·霍尔(Evelyn Beatrice Hall)在《伏尔泰的朋友们》(The Friends of Voltaire,1906年版)一书里写了一段常常被认为是伏尔泰的话:
[ 上一页 ]  [ :1.7073559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