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61636e+09
1707361636 当美军部队向马尼拉北部的建筑密集区推进时,城市上空腾起了滚滚浓烟。撤退的日军在城市北部的商贸区点燃了上百处大火。由于缺乏理想的引火工具,他们的点火方式就如同二流的纵火犯一般,用的是火药、火柴以及装在5加仑油桶里的汽油。整个城区被火焰吞没。城市西边海湾旁是住满居民的敦洛区,那里密集的灰泥房屋是木质结构,如同火毯一般一点就着。第14军在报告中写道:“烟尘浓密,燃烧的建筑向外散发着高温热浪,我们一步也前进不得。”[20]悲惨的难民们沿着主要道路向北走来,从相向而行的美军士兵身旁经过: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婴儿;整个家庭拖家带口,把财产堆放在马车上;小孩子沿路向美军士兵索要吃的和香烟。还有趁火打劫的人忙于从燃尽的废墟和被主人抛弃的房屋里劫掠一切有点价值的东西。
1707361637
1707361638 格里斯伍德将军派出第5骑兵团第2中队前去夺取奎松桥,这是帕西格河上的最后一座桥梁,位于马尼拉市中心。然而在奎松大街和阿兹卡拉伽路的岔路口,古老的比利彼得监狱和远东大学的高大楼宇之间,美军陷入了猛烈的机枪和反坦克炮火力之下。突击中队被来自多个方向的致命交叉火力压制,这些火力来自大学建筑高层的窗户、街道南面的一处沙袋掩体,以及一处临时的街垒,这个街垒由四辆拴在一起的废弃卡车组成,由钉入路面的钢质栅栏保护。美军迅速撤了回去,准备带上援军再来。与此同时,第1骑兵师的其他部队沿着帕西格河北岸肃清了东面的街道和街区,占领了马拉干鄢宫。
1707361639
1707361640 在敦洛区,前进的巡逻队看到了一幅平民遭屠杀的悲惨景象。医疗队的霍伯特·D.梅森发现一家香烟厂的地板上横卧着49具尸体,其中有许多是女性,还有只有两岁大的孩子。他们的双手都被反绑。许多人都是被刺刀或者武士刀杀死的。[21]在相邻的戴帕克贮木场,美军士兵找到了115具遇害平民的遗体。小孩甚至是婴儿都被砍了头。在一份提交给战争罪法官的呈堂证供中,戴维·V.宾克利少校描述了他看到的一个场面,似乎是一个妈妈试图保护她的两个孩子:“一位妇女面朝下,双臂各抱住一个孩子。她被军刀类型的武器砍杀。一个孩子被劈掉了一部分脑袋。”[22]
1707361641
1707361642 当美军部队接近马尼拉时,那些伪装成普通马尼拉市民而在城区自由出没的菲律宾游击队员揭竿而起。他们伏击日军部队,破坏装备,炸毁卡车和铁路车厢,切断电话线,并把宝贵的情报递送给打过来的美军,包括日军碉堡、军械库和雷区的位置。游击队开始大胆地直接从马尼拉向麦克阿瑟的司令部电告情报,甚至常常用英文明语。日本人能截获这些无线电通信,却很少能找到他们的位置。在中国、马来亚和其他占领区,日军奉行“三光政策”,会将被怀疑支持游击队或敌军的整个村庄屠杀殆尽。在超过三年的时间里,菲律宾日军已经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无辜民众的暴虐和残忍。现在,面对即将战败的耻辱,眼看着普通菲律宾人逐渐显露出兴奋的情绪,一系列前所未见的兽行便随之而起。
1707361643
1707361644 在马尼拉北部的袋形区域里,零星而断断续续的交火仍在持续,机枪射击的嗒嗒声随处可闻。但是到了2月6日,事情就明朗了。日军只是在进行迟滞作战,以掩护他们渡河南撤。美军的步坦协同分队费了很大力气,逐个街区甚至逐屋肃清残敌。当天下午,美军再攻奎松桥,这次他们得到了坦克和重炮的支援。但是日军边打边撤退,过桥后将其引爆。这导致第1骑兵师停住了脚步。现在帕西格河上已经没有桥了,他们无法让卡车和坦克直接过河。推进不得不暂停,等候新的计划制订出来。
1707361645
1707361646 与此同时,比利彼得监狱里的一千名盟军战俘被救了出来,其中许多人都是1942年在巴丹和科雷吉多尔被俘的军人。俘虏们走出这群建筑时,麦克阿瑟来了。“这群备受折磨的人骨瘦如柴,当我从他们的队伍旁缓缓走过时,周围的每个人开口都有气无力,声若游丝。他们说,‘你回来了’,‘你做到了’,或者是‘上帝保佑你’。我无言以对。‘我来得有些迟了,但我还是来了。’”[23]
1707361647
1707361648 在南面,第11空降师夺取了尼科尔斯机场,正在向马尼拉南区挺进。马尼拉已经被来自南北两面的优势兵力包围,两个方向的进攻者都已经攻入了市界,仅仅遭遇了零星抵抗。第14军已经冲进了马尼拉,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赶在盟军战俘和被囚平民为日军所害之前救出他们,同时夺取城市的供水系统。该军的两个师以相当不错的速度和效率完成了这两项任务。
1707361649
1707361650 突然拿下了帕西格河以北的整个城区之后,格里斯伍德将军一时判断不清河对岸还有多少敌军,或者他们是否想要决一死战。在此情况未明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决定宣布胜利。仍然远在马尼拉以北的圣米格尔的麦克阿瑟司令部签发了一份声明,暗示马尼拉之战已进入收尾阶段:“我军正迅速肃清马尼拉之敌。我们的各路大军……已经进入城内并包围了日本守军。他们即将彻底毁灭。”[24]第二天,全世界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收复马尼拉的捷报。麦克阿瑟的幕僚们已经开始计划在市中心举行胜利阅兵了。然而实际上,未来还将有一个月的苦战等着他们。
1707361651
1707361652 这一草率的声明令下属前线指挥官恼火不已。这已经不是麦克阿瑟的宣传工作第一次抢跑了。格里斯伍德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他的观点,他认为麦克阿瑟是个“媒体疯子”。艾克尔伯格稍微委婉一些,说这份声明“不妥”。这些人还面临着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巷战,他们不喜欢被告知自己仅仅是在“肃清残敌”。[25]
1707361653
1707361654 马尼拉是一座对比感强烈的城市,融合了古老和现代,富裕与贫穷,壮美和破败,亚洲和欧洲。许多人认为这是亚洲最美丽的城市。这是一座大学城,拥有超过12座世俗大学和天主教大学。城内多座现代化医院提供了当时亚洲最好的医疗服务。日军入侵之前,这里曾是银行业中心和贸易中心,各大顶级跨国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主要办事处。这里有宽阔的街道,绿草如茵的公园,顶级的酒店,宏伟的公共建筑,宽敞的露天广场,还有许多尖顶的哥特式教堂。马尼拉带着西班牙式的风格,拥有马德里和塞维利亚式的优雅和壮美。
1707361655
1707361656 第14军占领了帕西格河北岸那些高大的写字楼和居民楼,随即在高层和屋顶上建立了观察所。格里斯伍德的指挥所设在一座被部分焚毁的酒店8楼,向南一览无余。天际线上,浓烟不散,遮天蔽日。城市在燃烧,南面和北面都一样。大火在蔓延,炙烤着死去士兵和平民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人肉被烤焦的气味。夜晚,各色教堂的穹顶和尖顶被一丛丛火焰罩上了一层鬼魅般的古铜色亮光。日军的防御阵地把首都的几座主要政府建筑围在其中,包括立法会、财政部、农业部、市政厅、邮政总局、马尼拉警察局,以及城市供水区建筑。这些巨大的新古典派建筑用钢筋、砖石和混凝土建造,设计要求能够抵御大地震。日本人把它们改造成了堡垒,门窗都用沙袋堵上,火炮和迫击炮就架设在屋顶。
1707361657
1707361658 通过望远镜观察了这些防御设施后,格里斯伍德将军得出结论,他的部队面临着漫长而残酷的战斗。和往常一样,日本人会血战到底,挽救城市难如登天。如果麦克阿瑟还想要不流血拿下城市,那纯属痴心妄想。“他没有意识到我所看到的事实,随着他们系统地破坏这座城市,每晚天空都被烧成红色,”格里斯伍德在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他也不知道敌人的步枪、机枪、迫击炮和炮兵火力正越来越多,越来越猛烈。依我看,鬼子会死守帕西格河以南的部分马尼拉城区,直到全部战死。”[26]
1707361659
1707361660 帕西格河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河流,而是连接内湖和马尼拉湾的一处平静河口。它的河床很深很宽,是城市中央的一个“裂口”,“河面”常常位于城市地面20英尺以下。先前有6座桥横跨帕西格河,但全被日本人毁掉了。第14军将不得不乘舟渡河。这是又一场两栖登陆,只不过是在亚洲一座大城市的市中心。
1707361661
1707361662 山下将军已经从北方山区遥远的指挥部里发出命令,要求日军在将成堆的补给物资和弹药全部摧毁或搬走后撤出马尼拉。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无线电通信不畅、时间紧张、多头指挥、军种竞争等等,这些指示并未得到执行。当地的交通状况严重恶化,导致能够搬到山区的物资少之又少。日军马尼拉守备司令岩渊三次海军少将于是提前启动了预案,摧毁所有可能资敌的设施,包括码头、仓库、工厂、储油罐和发电站。城市的港区凿沉了不少废船,以免美国船只靠泊。甲米地海军基地所有的建筑和设施都被烧毁或炸掉。2月3日的一份命令特别指出,破坏时要小心,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保密,“这样这些举动就不会惊扰民众,或者被敌人用作反宣传的口实”。[27]此后,日军的各种报道都将爆炸和大火归咎于美军的飞机和炮火,抑或是菲律宾游击队。
1707361663
1707361664 司令部设在马尼拉东面山区蒙塔尔万的横山静雄中将是山下的下属。但是他要求自己的手下坚守马尼拉:“他们必须拿起武器,为从瓜达尔卡纳尔以来战死的无数战友报仇,而且必须拦住万恶的敌人向北推进的计划……我们必须相信神力,直至最后一刻。”[28]山下可能都不知道横山会下达与自己的意图完全相悖的命令,还有迹象显示他甚至根本不知道菲律宾首都还留有日军。但是当菲律宾伪总统何塞·P.劳雷尔请求山下像1941年麦克阿瑟那样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时,山下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这会有损于日本军队的“武德”。[29]
1707361665
1707361666 至于海军的岩渊将军,他看起来压根就没想过要离开马尼拉,而无论命令如何。他曾是“雾岛号”战列舰舰长,两年多前这艘战列舰在瓜岛海战中被击沉时正是在他的指挥下。他有些僚友觉得他在那场战斗后活下来是一件令人不齿的事情,这或许就能解释这位海军将领为什么会决意率部死守,直至被敌人淹没了。若能在马尼拉之战中“玉碎”,便可洗雪他的耻辱,或者向美国人索回代价,或者二者兼有。他手下的马尼拉海军守备队拥有四个大队的海军基地部队,四个暂编步兵大队,以及一批杂七杂八的陆海军部队,总共有大约1.6万作战人员。岩渊似乎是以还有设施需要摧毁为理由逗留在马尼拉市内,等到美国人来了,那就想撤退都撤不掉了。逗留期间,他监督了帕西格河南岸老城区中心坚固支撑点的建设。街道上布设了路障和钢质拒马,废墟下方的路面上埋设了地雷和诡雷。河南岸用砖石构建的古城令人畏惧,这里又被称为“王城”,日军在此密密麻麻地建造了地道、碉堡和炮兵阵地。日军将会逐个街区、逐个建筑甚至逐个房间地死守此地;不会有撤离,不会有投降,也不打算生还。
1707361667
1707361668 第一支渡过帕西格河的美军巡逻队遭遇了日军从古城巨大石墙背后打来的密集的迫击炮和轻武器火力。因此格里斯伍德决定让他的第14军进行侧翼机动,在更靠东的地方渡河。2月7日拂晓,第148步兵团的两个营在马拉干鄢宫和圣米格尔啤酒公司之间的地段渡过帕西格河。他们发动正面进攻,占领了日军坚固设防的南岸护坡。击退了日军的凶猛反击之后,美军在河南岸站稳了脚跟。随着更多部队渡河,他们开始迅速扩大地盘。第1骑兵师的部队紧随其后。他们计划向南进攻,打到原本安静祥和的潘达肯和帕科居民区,然后向西攻打“王城”。
1707361669
1707361670 与此同时,第129步兵团一部进攻了帕西格河中间的普罗维瑟岛,这里是马尼拉最大发电厂的所在地。一支日本守军已经将厂区改造成了堡垒。接下来便是3天血战,双方在电厂昏暗的内部展开了逐屋争夺。285名美军在战斗中伤亡,其中包括35人战死,10人失踪。电厂的汽轮机在战斗中被彻底毁坏,这样马尼拉的大部分城区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都不会有电了。
1707361671
1707361672 2月8日,潘达肯和帕科燃烧的街道上爆发了激战。这一区域里的日军边打边退,撤入了帕科火车站,一座建于1915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宏伟建筑。[30]美军第148步兵团封闭了火车站周围的包围圈。三个日军精锐中队则在车站内精心构筑了防御工事。机枪阵地、反坦克炮和重型迫击炮都得到了沙袋掩体的保护。碉堡控制了所有街道入口的杀伤区。美军野战炮一寸一寸地摧毁着这座壮美的老建筑,而日军也在不断恢复实力,他们的增援部队会步行溜过美军防线进入车站。美军B连的一个排在火车站以北约100码处被压制在宽阔的大街上。两名列兵,“奇科”克莱托·罗德里戈斯和小约翰·N.里斯,迎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冲了上去,在距离车站约60码的一处房屋里找到了隐蔽处,随即二人交替掩护,推进到距离最近的碉堡30码之内。在接下来一个小时的战斗中,二人打得很好,杀死了大约35名日军,打伤了更多。眼见弹药不足,他们便边打边撤,回到了美军防线。里斯不幸被日军机枪点射击中身亡。当天深夜,他们的营向火车站发动总攻,消灭了周围所有残余敌军。美军认可了两名士兵的杰出表现,罗德里戈斯和里斯双双荣膺国会荣誉勋章。
1707361673
1707361674 当美军部队转向西边,朝“王城”推进时,他们遭遇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的几场巷战。他们途中遇到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半垮塌的废墟,都需要进行搜索和肃清残敌。他们碰到了各种难啃的防御设施,包括用钉入路面的钢筋加强的路障,翻倒的卡车和汽车,成堆装满碎砖石的油桶,一圈圈带刺铁丝网,以及反坦克、反步兵地雷。混凝土碉堡把守着通向这些障碍物的通道。日军还在楼宇的屋顶和高层布设了狙击手。美军步兵们以各种小分队战术向前推进,摧毁这些令人生畏的防御设施。美军探出了每一枚地雷的位置并标绘在地图上,之后用谢尔曼坦克或者半履带车拖着铁链把它们扫出来。轻型迫击炮发射烟幕弹遮蔽敌人的视野。当步兵班冲上去,在近距离内用手榴弹、炸药和火焰喷射器攻击碉堡时,机枪会为他们提供火力压制。当一支小队进入一栋房屋或楼宇时,他们会首先冲上屋顶和顶层,再沿着楼梯向下仔细搜索每一间房间。如果房间里可能有敌人,他们就会先投掷手榴弹开路,或者向屋内喷火,把敌人活活烧死。若要进入房屋,他们会在墙壁上炸开洞而不是走门。如果敌人的抵抗过于激烈,他们就会撤出来,然后用火炮和爆破器材将整个建筑炸垮。
1707361675
1707361676 战至2月12日,日军最后6个主力大队(4个海军大队,2个陆军大队)被挤压进了一处大约1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这片区域北临帕西格河,一边从卢纳、帕科市场和帕科河向东,另一边从波洛俱乐部延伸向南面的海湾。此时,位于麦金利堡和尼科尔斯机场之间的日军防线在美第8集团军的持续重压之下业已崩溃,当地残余的日军被分割在孤立的包围圈内。“我们奔赴马尼拉的途中满是毁灭和混乱,”第11空降师的爱德华·弗拉纳根写道,“在通往马尼拉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两旁,房屋和商店都被美日双方的炮火击碎。铁皮屋顶的房子就像是被巨大的开罐器划过一般,而那些原本奢华的豪宅也只剩下焦黑的烟囱和一堆废墟。”[31]
1707361677
1707361678 然而,马尼拉战役中最艰难的战斗还没有到来。敌人的防御圈中还有几座马尼拉市的主要政府建筑,其钢筋混凝土外墙只有用最重型的火炮才能轰开,所有的门窗阳台都被用沙袋封上,火力点封锁住了所有的道路。这些建筑周围是宽阔的广场、公园和街道——这意味着进攻的美军步兵不得不在毫无遮掩的情况下冲过开阔地才能接近建筑。每一座建筑周围都守着一圈隐蔽良好、可以相互支援的暗堡。建筑物内部的走廊、楼梯和房间都被堵上了沙袋和各种家具,只在顶上留出几英尺的空间,以便向攻过来的对手投掷手榴弹。这些坚固支撑点共同组成了西班牙古城的日军防线的外围阵地。
1707361679
1707361680 为了保全城市,包括其建筑和居民,麦克阿瑟严格禁止空袭马尼拉。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也限制使用重炮;在战役初期,美军重炮仅限于执行反炮兵任务和“向已知的敌人坚固据点进行目视射击”。[32]但是敌人令人生畏的防御令美军地面部队的指挥官们别无选择。随着伤亡率越来越高,他们不得不回到早已烂熟的老路上,一发现敌人火力,就把整栋楼轰平。当步兵在市中心迎着日军坚固的防御推进时,持续的重炮轰击夷平了整片整片的街区。难民从受到攻击的区域涌出,穿过美军防线,拼命想要去往安全地带。
1707361681
1707361682 有些大型建筑可以孤立和绕过,但另一些大楼则必须彻底摧毁,才能让美军部队安全通过。它们遭到了105mm和155mm榴弹炮的炮击,直至被一点点夷为平地。第148步兵团的团长告诉记者:“我看不到保住马尼拉那些著名建筑的希望。这是一场全面的炮战,你知道这对城市意味着什么。”[33]坦克开到极近的距离上,用它们的火炮进一步摧残这座城市。迫击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建筑的外墙和下方的拱廊商业街。最终,这些高大建筑物的结构完全被毁,屋顶坍塌。步兵班随后通过墙上的洞进入楼内(不能走门,那里会有步枪、机枪和诡雷守卫),杀死所有残余的敌军士兵。
1707361683
1707361684 帕西格河北岸的花旗银行大楼被用作炮兵观察所。军官们拿着望远镜在这里观察他们炮弹的落点,并且与地面和空中观察机上的观察员对话。他们把城市地图摆放在桌子上,把坐标发送给炮手们。在6楼的一间套房里,记者们舒服地坐在扶手椅上,吃着小点心,喝着冰啤酒。看着老城区中心毁灭的场面,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不断摇头。马尼拉的主要地标在大毁灭中一栋接一栋地坍塌。日本人将菲律宾本地人驱赶到战略性建筑的墙外,可能是希望拿他们当作人质。但美军的炮火并没有回避他们。被称为“长汤姆”的155mm重炮,能够把95磅重的炮弹发射到最远9英里外。通讯员约翰·多斯·帕索斯被这种武器射击时的巨大冲击波震撼了,即便是在数百码外:“每次‘长汤姆’射击时,那感觉就像是头上挨了一记棒球棍。”[34]无线电播音员比尔·邓恩认定自己的耳膜受到了永久性损伤。他写道,从那一天之后,他就“越来越听不见了”。[35]
1707361685
[ 上一页 ]  [ :1.7073616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