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61748e+09
1707361748 四天后,正式的庆典在马拉干鄢宫举行。一众穿着卡其色军服的美国陆军军官,还有菲律宾立法委员和战争通讯员,来到了宏伟的会客大厅,那里有精美的木雕,波斯挂毯,以及水晶吊灯。菲律宾联邦政府在这里正式恢复了战前的全部权力。站在一排麦克风后面的麦克阿瑟将军历数了三年来为了收复菲律宾而遭受的“痛苦、挣扎和牺牲”。他愤怒地指责日本人没有像他在1941年时那样退出马尼拉,宣布其为不设防城市:“敌人不会这么做,大部分我想保留的东西都被他们的困兽犹斗不必要地毁掉了——但是在这些灰烬中,他们未来的可耻命运也确定无疑了。”[51]又演讲了差不多一分钟后,将军最终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了。还没说到事先准备好的总结,麦克阿瑟就把讲坛让给了奥斯敏纳总统。在新闻纪录片中,人们看见他站在总统身后,用手帕擦拭着脸上的泪水。[52]
1707361749
1707361750 再也没人提胜利阅兵的事儿了,因为大半个马尼拉都完了。站在帕西格河南岸的城西区举目四望,损毁建筑的外墙和堆积如小山一般的焦黑废墟一直延伸到天际线上。原先在大道旁整齐排列的大树如今只剩下了乌黑、扭曲的树桩。大部分地标性建筑都消失了,路标牌也不复存在,就算是土生土长的马尼拉人在这座原本熟悉的城市的废墟中也会迷路。废墟中满是未及掩埋的尸体——已经在太阳的暴晒下发黑、膨胀,五官已无从辨认,空洞无神的眼睛盯着无穷的远方,嘴巴张开,显出几分狰狞。在大屠杀之处,平民的尸体堆成小山——男人、女人、儿童,都未能逃过,肿胀的双手被反绑在背后,死于枪击、刀刺或砍头。空气中充满了腐尸烂肉的臭味,只有到上风方向的城市边界之外才躲得掉。
1707361751
1707361752 难民们住在废墟之中和临时搭建的贫民窟里。人们用从废墟中能找到的任何东西搭成简陋的棚屋——木板、管子、砖块、毯子,以及马口铁波纹板。盗贼们在烧毁的楼宇和被主人遗弃的房屋之间游荡。美国陆军的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则向人们分发蒸馏水、食物、衣服、毯子和其他物资。受伤的平民在草草搭建的野战医院里接受救治。城市的公共卫生状况岌岌可危:城市的供水地虽然已经拿下,但交战城区里的主要供水和排水管道却已被摧毁。在接下来超过一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城区是肯定不会有自来水了,路边阴沟也成了露天的臭水沟。卖淫团伙甚至在日军最后几个防御阵地被消灭之前就出来做生意了。街上的流浪儿和美国兵打招呼,替他们的大姐姐报出“肉价”。但是即便在这肮脏的废土上,在满目的疮痍和绝望之中,许多菲律宾人还是在街道上载歌载舞,庆祝解放,他们口中高喊着:“Mabuhay !”(“活下去!”)[53]
1707361753
1707361754 马尼拉湾也成了屠场,满是漂浮的尸体和沉没船只留下的大片油污。这里至少有50艘各种类型、大小的沉船,包括半沉在泥滩上的惨遭开膛破肚的货轮,还有几艘日军大型战舰宝塔形的桅顶从海面上伸出。这里的码头已经被轰炸了6个月,来袭者既有哈尔西第3舰队的舰载机,也有从南方基地起飞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在马尼拉南面的甲米地海军基地,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了。日本人特地拆毁或者烧掉了所有空袭后还没有被毁的东西。他们有意在码头上凿沉了几艘货轮,以令这些码头无法使用。根据美国海军救援部队的记录,在一处重要的泊位上,三条被凿沉的小型船只叠放在一起,这样这些堆起来的钢铁残骸就只能分多次拖走,更加耗时。清理港口和恢复海港营运是十分艰巨的工作——但必须迅速完成,因为马尼拉将成为进攻冲绳岛和九州岛的主要前进基地之一。
1707361755
1707361756 对于菲律宾人来说,失去马尼拉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在历史厚重的老城区中心,重建已经全无可能——他们只能把废墟清理掉,然后从平地上重新建设一座新城市。这个国家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不复存在:建筑、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几个世纪的历史。即便只是政府官方文件的缺失也是个影响深远的大问题,因为这会动摇这个国家战后重建的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马尼拉,这座美丽而重要的城市,曾是这个正在崭露头角的亚洲国家最为重要的财富。它曾是这个国家独一无二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失去马尼拉,对于菲律宾人民恢复经济和成功独立的期望是个沉重的打击。
1707361757
1707361758 卡洛斯·P.罗慕洛将军是美国众议院的列席代表,代表菲律宾。1942年4月日本人悬赏要他的人头之后,他不得不离开了妻子和四个孩子。现在,他回到了位于埃尔米塔区的故居,发现这里已经成了灰烬,无人居住。他在房屋地基的边缘看到了一具严重腐败的被刺刀刺死的尸体。他认出这是他的隔壁邻居。在被毁的街区走了一圈,罗慕洛遇到了不少熟人。他很高兴这些人都还活着,但是没人知道他家人的去向,只知道他们都逃离了首都。罗慕洛查看了横卧在街道上的尸体,惊恐地发现自己能够辨认出其中的许多人:“这些都是我的邻居和朋友,我看见他们饱受折磨的尸体就堆在马尼拉的街道上,他们的头发被剃光,手被反绑在背后,刺刀一次又一次刺穿他们的身体。这个无声无息盯着我的女孩,她年轻的胸膛被刺刀刺成了筛子,她是我儿子的学校同学。”[54](一个星期后,罗慕洛终于和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团圆了,他们都活了下来,毫发无损。)
1707361759
1707361760 甚至当城中还在激战之时,一群群律师、摄影师、速记员、翻译和医生就开始收集战争罪行记录和目击证据,进行这项痛苦的工作。他们采访目击者,记录下宣过誓的证词,审讯俘虏,检查幸存者,摄影师拍摄了屠杀现场的照片,缴获的日本文件也交给盟军的笔译和口译组翻译出来。有时候作恶者会试图用火掩盖他们的罪行,但是他们在太多地方实施了太多暴行,盟军的证据都收集不过来。盟军找到的文件提供了堆积如山的证据,表明这是一场有组织的战争暴行。于是收集文件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证明“马尼拉大屠杀及其恐怖行为并非那些被逼到墙角的狂暴守军的个人行为,而是日军高层制订的有意为之的冷血计划”。[55](此说最终未能完全证实,但山下仍然被绞死了。)
1707361761
1707361762 若非如此——假如日本人没有施暴,将平民安全释放——那么他们在马尼拉的决死战斗可能还会受到敌人的些许尊敬。毕竟美国人自己也有不愿投降的传统和意识——面对墨西哥人死战到底的阿拉莫守军,“绝不弃船”的詹姆斯·劳伦斯,以及(刚刚发生的)阿登战役中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安东尼·麦考利夫将军,他对德军的劝降只回复了一个字:“滚!”但是这种故意的强奸、折磨,以及对无辜人员的屠杀却让他们的战斗全无荣誉可言。即便是在四分之三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全世界也没人会赞同日本人在马尼拉的所作所为,只有一小撮死不悔改的日本军国主义死硬派除外。
1707361763
1707361764 日本明治天皇1882年发布的《军人敕谕》是日本官方对军人道德提出的要求。这是日本帝国的两大支柱性文件之一(另一份文件是1890年的《教育敕谕》)。说这两份明治时代的文件在二战时期的日本仍然被奉若圣典是不为过的,而且《军人敕谕》也是日本军人所有权威的唯一基础。所有穿军服的人都必须对此倒背如流。其中常常被西方史料引用的最著名的语句是:“义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后面的文字,见于《军人敕谕》第三章:
1707361765
1707361766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是皆非谓武勇。为军人者。当善明义理。锻炼胆力。曲尽思虑以谋事。小敌不侮。大敌不惧。但求尽己之武职。此则所谓大勇者也。故尚武勇者。待人接物。常能温和。博得人类之敬爱。好勇无谋。动辄肆威。势必至招人之忌。而使人畏之如豺狼也。……以上为军人不可须臾忽者也。[56]
1707361767
1707361768 在随后的四十年里,日本陆海军确实没有片刻忽视此敕谕。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战争中,日本军队的纪律性和骑士精神达到了西方军队的水准,甚至常常超过西方人。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时,日本在对待俄国战俘方面可谓典范——国际红十字会的观察员证实了这一事实。然而从那之后,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日本的军事文化急转直下,滑向了野蛮和暴虐,其原因至今仍为学者们所争论不休。到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谴责,二战结束前,这种趋势仍在持续恶化。
1707361769
1707361770 于是,明治天皇的警告一语成谶。马尼拉的岩渊部队就像丢掉一大堆鸿毛一样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就此也放下了重于泰山的责任。他们忘记了《敕谕》里说的真“武勇”,不辨是非,放纵自己如同野兽般向手无寸铁的无辜者施暴。最后,正如裕仁天皇的祖父预言的那样,世人痛恨之,视其如豺狼。正如一名幸存的马尼拉暴行亲历者事后说的那样:“他们就像疯狗一样。他们不是人——他们是禽兽。”[57]
1707361771
1707361772 过了马尼拉湾向西,巴丹半岛的绿色群山赫然耸立,此外还有科雷吉多尔岛低矮的灰色轮廓。美第11军受命收复这些太平洋美军心中的圣地。2月15日,他们踏上了通往巴丹半岛的征途。两支强大的纵队沿着半岛两岸向南进攻,很快打垮了这里的少量日军。一个星期内,他们就拿下了巴丹。在坚固设防的科雷吉多尔岛,一支6 000人的日本守军顶着如雨点般落下的舰炮炮弹和航空炸弹坚守此地。美军第503空降步兵团降落在岛屿西部高地被称作“顶层”的山峰上,与从岛屿东岸马林塔隧道口附近登陆的两栖部队会合。守军则以典型的方式拼死战斗,打到最后一人,他们在退往“大石头”内部深处时炸毁了隧道。2月28日,美军宣布占领这座岛屿,但是仍有数百名死不投降或者掉队的日军有待猎杀。
1707361773
1707361774 3月2日,麦克阿瑟召集了一众曾在1942年3月和他一起离开科雷吉多尔的军官。出于传统,他们乘坐一队崭新的海军PT鱼雷艇渡过马尼拉湾。在记者和纪录片摄制组的陪同下,他们攀爬岩石,在“顶层”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升旗仪式。第503空降步兵团的琼斯上校向麦克阿瑟敬礼:“长官,我把科雷吉多尔堡垒交给你了。”
1707361775
1707361776 吕宋是一个多山的大岛,想要完全征服这里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首都以北150英里外碧瑶山区的司令部里,山下将军告诉日本媒体记者们,吕宋之战仍然“仅仅处于战斗最初阶段”。他说美国人已经伤亡了7万人。(到此时美军实际伤亡人数约为2.2万。)麦克阿瑟还没能抓住他岛上部队的主力。“我们的战略仍然是引诱美军登陆部队进入吕宋中部平原和马尼拉地区,之后从多处侧翼血洗他们,”山下如此告诉日本记者,“因此,吕宋之战正完全按我们的计划进行。”[58]
1707361777
1707361778 这是标准的宣传口径,但毫无疑问,吕宋岛乃至整个菲律宾其他地方的日军主力仍然规模庞大。山下奉文没有重犯1941—1942年麦克阿瑟的战略错误,当时防守一方在易攻难守的平原地带展开作战,又没有及时做好城市围困战的准备。在那次战役中,美菲联军在日军登陆林加延湾后不到四个月就被迫在巴丹投降。三年后,双方攻守易位,山下的“尚武集团”主力在吕宋岛的北部山区坚守了超过8个月,直至日本在1945年8月投降。
1707361779
1707361780 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向北面和东面同时发动了三路进攻——第1军进攻卡加延山谷和山下在碧瑶的藏身之所,第11军进攻马尼拉东面的马德雷山脉,第14军进攻岛屿东南诸省。日本守军残余各阵地遭受的压力一刻也没有缓解。美军充分利用了他们在空中力量、炮兵、坦克、机动性、野战工兵和后勤方面的优势。菲律宾游击队也提供了关于日军位置、数量、装备,甚至是作战计划方面的宝贵情报。山下逐渐与他在岛屿其他地方的下属失去了联系。战至5月23日,美第25师突破了巴勒特山口的战略瓶颈,涌入卡加延山谷。
1707361781
1707361782 在这几个月里,麦克阿瑟未经参谋长联席会议授权就下令发动一系列小规模的两栖登陆,以收复南面的各个岛屿。2月28日,第8集团军一部在巴拉望岛登陆,迅速将日军赶入无法通行的山区。随后于4月17日在棉兰老登陆,之后又在班乃、宿务、内格罗斯和南方其他小岛进行了小规模登陆。美军伤亡轻微,日军基本都撤退到了山区,然后在一无补给二无支援的情况下等死。幸存的日军部队四散在乡间,三五成群,像林木工人那样四处游荡,一点点地因饥饿或热带疾病而毙命。当地游击队猎杀掉队的日军,常常会把他们折磨致死,并摧残他们的尸体。这些日军的纪律也崩溃了。士兵们转而杀死军官,然后为争夺食物而搏斗,甚至为此杀人并吃人的尸体。西原孝麿回忆说,自己一名即将死于疾病的战友,请他吃掉自己臀部的肌肉以多活几天。快要饿死的西原说自己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但我的眼睛却控制不住地盯着他屁股上的肉”。[59]
1707361783
1707361784 一个名叫小岛清文的年轻海军军官一直努力让他由于饥饿而不断缩水的小分队在吕宋山区中不要走散。他和他的手下开始像害怕菲律宾人和美国人那样害怕日本战友。“瘦弱的掉队者成了强壮者的猎物。这太可怕了。我们被包围了,只能穿着破衣烂衫在丛林里兜圈子寻找吃的。与敌人作战成了我们最次要的事情。”[60]小岛最后提出了向美国人投降的异端想法。起先这个主意被他的人大声喝止,但他们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弱,到最后,幸存者们终于接受了这种曾经不可想象的耻辱。8个人设法躲过了凶猛的菲律宾游击队,长途跋涉来到了美军防线,在那里他们成了俘虏,有烟抽,还有罐头口粮可以吃。
1707361785
1707361786 见到俘虏自己的人,小岛为他们的种族和血统之多感到震惊:“他们的头发有金色、银色、黑色、棕色和红色。眼睛有蓝色、绿色、棕色、黑色。皮肤则是白色、黑色还有各种其他颜色。我震惊了。我意识到我们是在和全世界的人们作战。同时我还想到,美国是个多么有趣的国家啊,那么多不同人种,却穿着同一套制服来打仗。”[61]
1707361787
1707361788 6月28日,麦克阿瑟宣布“吕宋战役的主要阶段”结束,他说美军已经占领了所有的平原、城镇,以及岛上的所有战略隘口:“拥有40 420平方英里面积、800万人口的吕宋全岛,现在解放了。”[62]吕宋之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陆军第一场以军级兵力作战,并能在辽阔地域中机动的战役。换言之,吕宋战役比太平洋战争的任何其他战役都更像欧洲的战争。这是太平洋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役,只有冲绳战役可与之相提并论。从某些角度来看,麦克阿瑟关于优先攻打吕宋的主张被证明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他提出这里的地形易攻难守,以及当地游击队作为侦察兵、间谍、破坏者和游击战士具有重大价值。这都是正确的。
1707361789
1707361790 最终,日军丢掉了他们在吕宋的大部分部队,只剩下象征性的抵抗,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20万日军葬身吕宋,只有9 000人在1945年东京彻底投降前被俘。战争结束后,只有大约4万名曾在岛上打过仗的日军能返回故土。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日本陆军在菲律宾总共死了368 700人。[63]美军歼灭了9个日本陆军精锐师团,并将另外6个打到无力再战。这场战役直接或间接令日军损失了超过3 000架飞机,并迫使日本人将“神风”自杀战术作为了此后直到战争结束的主要航空兵战术。美军的战斗伤亡大约为4.7万人,其中10 380人战死——但若是加上非战斗伤亡,尤其是疾病所致的伤亡,这个数字就会增加到90 400人。
1707361791
1707361792 [1]猪口力平估计损失率为30%,见Rikihei Inoguchi, The Divine Wind, p.87。
1707361793
1707361794 [2]Ibid., p.88.
1707361795
1707361796 [3]Marsden, Attack Transport, p.153.
1707361797
[ 上一页 ]  [ :1.7073617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