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63231e+09
1707363231 [90]Wallace,From Dam Neck to Okinawa, p.38.
1707363232
1707363233 [91]Ibid., p.40.
1707363234
1707363235 [92]前文中提到的被击中的老式战列舰属于炮击大队,不属于第58特混舰队。——译者注
1707363236
1707363237 [93]Commander Task Force 58 to CINCPAC, Report of Operations of Task Force 58 in support of landings at Okinawa, 14 March Through 28 May, 1945, A16—3 Serial: 00222, 18 June 1945, p.12.
1707363238
1707363239 [94]Morison,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14,Victory in the Pacifc, p.231.
1707363240
1707363241 [95]Ibid.
1707363242
1707363243 [96]Lardner, “Suicides and Bushwhackers,”New Yorker, May 19, 1945, p.32.
1707363244
1707363245 [97]Reynolds,On the Warpath in the Pacifc, p.415.
1707363246
1707363247 [98]Dunn,Pacifc Microphone, p.319.
1707363248
1707363249 [99]Sledge,With the Old Breed, p.201.
1707363250
1707363251 [100]Yahara,The Battle for Okinawa, p.45.
1707363252
1707363253 [101]Quoted in Rielly,Kamikazes, Corsairs, and Picket Ships, p.151.
1707363254
1707363255 [102]Matome Ugaki diary, Friday, April 13, 1945, Ugaki,Fading Victory, p.584.
1707363256
1707363257
1707363258
1707363259
1707363260 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 [:1707356953]
1707363261 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 第十四章
1707363262
1707363263 巴克纳尔将军决心要打破那霸—首里—与那原防线前的僵局,便批准了恢复地面进攻的计划。三个陆军师——由西到东依次是第7师、第96师、第27师——将并肩全线推进,目标是夺占嘉数高地、西原高地和知念半岛。4月19日破晓,美军的炮兵和舰炮进行了战役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炮击。第10集团军的炮兵在40分钟时间里向日军防线射出了1.9万枚炮弹,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也向指定目标倾泻了大量高爆弹。陆战队和海军的舰载机也用炸弹和火箭弹加入了这场大合唱。这一幕场景对所有旁观者都充满了吸引力,但是炮击大部分只是听个响。日军部队安全地躲在他们的山洞和碉堡内,得到了天然石灰岩的有力保护,一旦炮击停止,他们就会立刻重回地面。第24军炮兵司令约瑟夫·希茨准将判断,每100枚落到他们防线上的炮弹,炸死的日军不会超过1个。[1]
1707363264
1707363265 美第27师出动30辆谢尔曼坦克在步兵掩护下向嘉数高地发动进攻。当坦克来到山坡的陡峭处时,日军的火炮和迫击炮突然开火,美军顿时陷入致命的火力之下。有几辆坦克被日军47mm反坦克炮命中瘫痪。当炮击停止,数百名日军步兵号叫着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逐退美军步兵,再用手榴弹和22磅炸药包攻击坦克。22辆谢尔曼坦克被摧毁,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坦克单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天。在西边,第7步兵师被事先瞄准了山脚下的日军火炮和迫击炮压制在了开阔地上。第96师向位于日军第六十二师团防区中央的知念—西原山脊发动进攻。他们的两个先头排抵达了山脊,却被更高处日军射来的炮火压制在地,动弹不得,只能在惨重伤亡后撤退。在4月19日的进攻中,美军未能拿下区域中任何一处具有战术重要性的山头,几乎被赶回了进攻发起线,反而付出了720人伤亡或失踪的代价。
1707363266
1707363267 如此,巴克纳尔和他的手下人开始意识到,前方有一场漫长、艰苦而血腥的战斗在等着他们。敌人的筑垒防线设防严密,而且横跨岛屿两侧海岸。地形决定了这里没有可供包抄或机动的空间,而且许多地段过于陡峭崎岖,坦克无法通行。根据美国陆军官方战史记载,这里的地形“完全没有机动空间;那里满是方块形的小山头,深洞,圆形黏土山,平缓的绿色山谷,崎岖的光秃秃的珊瑚岭,遍布四处的小土墩,以及从大山中延伸下来的狭窄的深谷和陡峭的手指形山岭”。[2]对于美军来说,制空权和优势火力是有价值的,但并不是决定性的。陆军面临的困境和陆战队在硫黄岛上时相似,只是规模大了许多。美军将不得不依靠蛮力,沿着某些在整个太平洋上都属最为艰难的地形仰攻。
1707363268
1707363269 4月19日的进攻失败后,双方在整条战线上又进行了5天的激烈地面战。经历了痛苦体验的美军步兵也在逐步学习着如何进攻令人生畏的日军工事。他们绘制了精确到每一块巨石、每一个洞穴、每一座碉堡的战场地图,找到日军火力点之间的盲区或曰“死角”。随后步兵会紧密跟随炮击弹幕运动,前进巡逻队会设法趁日军躲避炮火时渗透到这些盲区中。如果步兵班能够包抄地堡或山洞入口,或者爬到它们顶上,日本守军便无法看见他们。他们一离开安全位置就会被消灭掉。这是一项缓慢、血腥、危险的工作,需要使用火焰喷射器、手榴弹、炸药包、轻武器、刺刀,甚至是匕首和拳头。巴克纳尔将军将这些战术称为“喷灯和手钻”打法,日军则称其为“骑兵冲锋”或“骑马”攻击法。
1707363270
1707363271 在冲绳岛上,舰炮和空中火力支援价值重大,但它们从来无法替代步兵部队的勇敢、主动性和坚毅。到最后还是不得不由陆军和陆战队士兵们把敌人从地下挖出来消灭掉,别无他法。他们鲜有侧翼机动的机会。在首里高地周围的局促地形上,人员密集的战线上被塞进去一个又一个的营——平均每600码前线就有1 000人——打败敌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正面突击。他们或许能短暂攻占山顶表面阵地,但很快就会被来自南面远处的敌人猛烈炮击或者优势兵力的日军步兵反击打回去。这样的事情在硫黄岛上一再发生:双方反复进行攻击和反击,高地常常多次易手,有时会多达十几次。战场上美日两军的死者紧挨着躺在一起。曾经枝繁叶茂的地方,所有枝叶都被炸掉或者烧光,两军防线之间的地带成了弹痕累累、草木不生的荒原。重炮炮弹和迫击炮弹不停地落下,震撼着堑壕和散兵坑的侧壁。夜晚,日军的渗透攻击成了噩梦。士兵们精神崩溃后成为“精神病例”并被迫撤出前线的情况比先前任何一处太平洋战场都要多。战争通讯员约翰·拉德纳见到一个士兵被两名医护兵搀扶着离开前线。他没有受伤,但是瞪大了眼睛,不停地叫道:“他们会干掉你们所有人!他们会干掉你们所有人!”[3]
1707363272
1707363273 在冲绳西北角海岸伸出的本部半岛上,第6陆战师逐步打击并消灭了两个大队的日军。在半岛中央林木茂密而又地形崎岖的高地上,艰苦的战斗在所难免,即便在陆战队控制了半岛之后,他们也还要花很长时间来肃清残敌。第77步兵师的三个团在伊江岛上登陆,这是本部半岛西端海外的一座小岛。空中侦察未能判断出岛上日军的实力,于是陆军部队在一处他们称之为“血岭”的地形上陷入了意料之外的顽强抵抗。他们还要耗费5天时间才能消灭伊江岛上的抵抗。美军有258人战死,879人受伤,而所有4 700名日本守军则几乎被全部击毙。
1707363274
1707363275 伊江岛上的恶战还要了厄尼·派尔的性命,他是一位广受喜爱的著名战争通讯员,大兵们说他是“士兵之友”。[4]先前在非洲、意大利、北欧和太平洋的战斗中,派尔常常冒着巨大的危险,和战场上的士兵们共同行军,共同生活。伊江岛之战原本是他在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地任务,他甚至已经在一架返回美国的C-54运输机上拿到了一个座位。4月18日,派尔和一名营长一起坐在一辆吉普车的后座上前往前线。当车子在一处十字路口减速时,一挺日军机枪开火了。这挺机枪隐蔽在路边几英尺外的一片浓密灌木丛中。司机和乘客立刻跳下车,躲进道路对侧的一条沟渠中。机枪第一次射击时没有人中弹,但是派尔犯了个错误,他把头伸出来想要查看情况。结果一颗子弹紧挨着钢盔下缘击中了他的左侧太阳穴,派尔当场死亡。后来,士兵们在此地竖起了一块木牌子:“在这里,第77步兵师失去了一位兄弟,厄尼·派尔,1945年4月18日。”[5]
1707363276
1707363277 4月30日,巴克纳尔将军命令海军陆战队加入首里防线中段和西段的战斗。5月1日,陆战队开始南下,他们坐在卡车上经过大片的帐篷城市,补给堆栈,以及筑路工地,那里的推土机和运土设备正在重塑地貌。在道路另一边向北行进的是第27步兵师的血战老兵们,第1陆战师此番正是要去接管他们的防线。“悲伤的神色揭示了他们的经历,”尤金·斯莱奇写道,“他们筋疲力尽,灰头土脸,形容可怖,眼神空洞,神情紧张。自从佩里硫以来我再未见过这种面容。”一名路过的陆军士兵告诉斯莱奇要做什么样的期待:“那里是地狱,陆战队。”[6]
1707363278
1707363279 随着距离前线越来越近,炮声越来越响,高低起伏的田园风光也变成了坑坑洼洼的灰暗废土。在山岭的高处,炮弹炸碎、崩飞了外面的土石,露出了里面象牙色的珊瑚岩。威廉·曼彻斯特下士站在一处山顶向前看,觉得这幕场景看起来“很丑陋,但也有些似曾相识,我后来意识到,那很像是1914—1918年战争的照片。我想,凡尔登和帕斯尚尔一定就是这个样子。两支大军,面对面蹲在泥泞和烟尘之中纠缠在一起,痛苦到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没有地方可以迂回,东边是太平洋,西边就是东海”。[7]
1707363280
[ 上一页 ]  [ :1.7073632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