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69092e+09
1707369092
1707369093 [16]实际上,俄国军队作战的几个战线都是独立战区,分别拥有自己的后备队、火车、补给品与作战目标,因此要临时转移资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在俄军将领紧紧把持着自己的地盘不放的情况下是如此。
1707369094
1707369095 [17]他们提出一项没有证据的含糊推论,称那些人借着放火向德军示警,让他们知道俄国部队已来到此处。
1707369096
1707369097 [18]这是后勤的问题。所有部队都按照仔细规划且复杂得难以置信的时间表移动。为了计算成千上万的火车开动与交会的时间,前提就是火车的行驶速度必须在原则上固定不变,同时又因实际上的需要而不得不开得相当缓慢。有些人说在火车上常能够摘采铁轨旁的花朵,但这种说法可能是夸大其词。尽管如此,大概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有些人这么尝试过。
1707369098
1707369099 [19]在一项重大的军事现代化方案当中,俄国到了这个阶段已开始改善其铁路网,而真正令德国参谋本部感到害怕的,正是俄属波兰境内的铁路扩张。一支军队集结参战的速度越快,获胜的概率就越高——其理不证自明。德国的施利芬计划(实际上不是一项正式的计划,而只是一份简单的备忘录,依照俄国在1905年被日本彻底击败之后的情势所拟定)乃是基于一项前提,亦即德国能够在俄军做好作战准备之前先攻陷法国。铁路是达成这项目标的重要因素:直到1910年,俄军能够用来调动部队的火车尚未超过250列。(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之下,这个时期单是科隆地区的区域性交通就已有多达700列火车。)不过,俄国的现代化方案让他们有更多火车可供使用,而且也能够把部队载运到距离德国边界更近的地点。如果没有这项方案,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的旅程必然还会更加缓慢。
1707369100
1707369101 [20]在处理这条扣押船只时,舰长冯·米勒也坚持严格遵守战争规则。船上的希腊船长和船员现在正式被德国公海舰队雇用,可以为各自的职务而获得报酬。
1707369102
1707369103 [21]这个现象其实相当寻常,各个主要参战国的民心都有这样的期待。
1707369104
1707369105 [22]一如恩斯特·帕维尔所描述的,奥匈帝国的新闻检查是军方唯一能有效执行的业务范围。
1707369106
1707369107 [23]倾向自由主义的《布拉格日报》是奥匈帝国最具公信力的日报之一。稍后成名的埃贡·埃尔温·基希与卡夫卡的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皆为该报写手。后来,卡夫卡自己也有文章登在这份报纸上。
1707369108
1707369109 [24]这是出自恩斯特·帕维尔的说法。
1707369110
1707369111 [25]此事发生于1914年8月。
1707369112
1707369113 [26]F为菲丽丝·鲍尔(Felice Bauer)的缩写。
1707369114
1707369115 [27]“在音乐厅与剧场中,到处都可看见打扮成海军将官或陆军上校模样的女孩,以极为标准的动作相互敬礼。”大约一年之后,萨拉·麦克诺坦写道:“我觉得当今的女性都带有异常浓厚的军事色彩。”
1707369116
1707369117 [28]当时有个初具雏型的女性志愿者组织,是半官方的前线伤兵急救志愿分遣队。这个组织在军队规划当中虽然占有一席之地,却不受军队的预算挹注,而是完全仰赖私人资金。当时英国军方对这个组织仍然深怀疑虑。
1707369118
1707369119 [29]莎伦·奥狄特分析过这种态度背后的想法:“若是征召女性,就等于是在紧急状态下赋予她们平等的地位,如此将不免打破传统上将女性呈现为战争的‘他者’的刻板印象,而此刻板印象乃是‘照顾家园’这种迷思赖以成立的基础。”
1707369120
1707369121 [30]她的父亲是苏格兰的航运业保安官,为她留下了丰厚遗产。
1707369122
1707369123 [31]除了某些情况外,英国海军部自1914年9月14日起在几乎仓皇失措的情况下停止了新加坡至科伦坡的全部航运。
1707369124
1707369125 [32]在英国报刊上,舰长冯·米勒还被称为一个真正的运动员,有“公正比赛”的精神。“埃姆登”号甚至被用于英国的肥皂广告中。因为他们从俘获的“印度河”号商船上搬走了如此大量的肥皂。
1707369126
1707369127 [33]这次攻击达到了舰长冯·米勒期待的心理战效果,在金奈引起了巨大无比的惊恐。这种惊恐一方面表现在第二天早晨成千上万金奈居民往内地逃难——火车上挤满了逃难的难民,甚至有人坐在车顶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印度人开始对英国人赢得战争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当然也是对英国人的殖民政权的质疑。这次进攻的消息还在德国的外交部引起了巨大亢奋,使得煽动一般印度人叛乱的陈旧想法死灰复燃。大约一个星期之后,从柏林发出一条指令,要“埃姆登”号前往安达曼群岛,用一次突袭解放英国人关押在那里的数千名印度政治犯,将他们武装起来,送往印度大陆,希望他们在那里发动武装起义。同年10月7日这个命令被撤回。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军舰的不同军事行动在塔米尔语里也留下了痕迹,塔米尔语里“埃姆登”这个词用来表示狡猾、富有计谋和江湖智慧。
1707369128
1707369129 [34]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少数族群欢迎战争的到来,因为他们认为效忠国家并入伍服役是赢得尊重的一种方式。这正是许多犹太人选择的策略,尤其是在德、俄等国里已经高度同化的犹太人;这种策略在德国比在俄国有效得多,因为德国人的反犹太心态比俄国人(或法国人)轻微得多。根据德国报纸的报道,在战争爆发之初,不少德国犹太人为了志愿从军而不惜克服重重险阻从巴勒斯坦返国。
1707369130
1707369131 [35]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与劳恩堡等公国在1864年的丹麦战争之后被纳入普鲁士。即便在当时,这些地方也拥有大量的德语人口。
1707369132
1707369133 [36]如同初期认为到处都可能有间谍与叛徒的歇斯底里态度,这种恐慌也随着时间过去而逐渐消散,尤其是后来事实证明像安德烈森这样的说丹麦语的士兵在德国军队里服役并没有造成任何问题。于是,大多数当初遭到逮捕的人士都获得释放,包括安德烈森的父亲在内。关于德国在1914年8月间的兴奋氛围与间谍恐慌,克拉拉·约翰松在《战俘》一文里根据她自己的亲身经验写下了一段饶富趣味又深具洞察力的描述。
1707369134
1707369135 [37]借由铁路,兴登堡、鲁登道夫及其他德军将领又再次达成了一项俄军指挥部仅能梦想的战略行动:德军从一个已经牢固掌控的区块(东普鲁士),将部队迅速转移到另一个遭受威胁的区块(波兰南部)。不过,这次并未引发另一场坦能堡战役,因为双方的部队都漫无头绪地四处移动,不是没有掌握到敌军的位置,就是彼此错身而过。两军只是在奥帕托夫外围无意间相遇了,德军扮演了猛烈进攻的角色,俄军则以顽强的姿态缓缓撤退。这场战役不论就其本身或是对整场战争而言都毫无意义,后来双方也都各自声称打了胜仗。
1707369136
1707369137 [38]在战争开始之初,榴霰弹是各国军队当中最常见的野战炮弹。这正是一种典型的在理论上看似绝佳但实际上没那么理想的武器。每一颗榴霰弹都含有数百粒硬铅子弹,由弹身基部的少量黑色火药引爆之后喷出,运作起来就像是一颗超大型散弹枪子弹。这种武器的效果取决于一种特殊定时引信,可让炮弹在目标面前的半空中爆炸,但这点没有说起来那么容易。榴霰弹如果在目标头顶上引爆,那么里头的子弹就会飞过目标。此外,榴霰弹的攻击目标也必须位于地面上,所以敌军士兵一旦躲进战壕里,这种炮弹就失去了大部分的价值。榴霰弹引爆之后,会冒出一种微微向下扩散的烟雾,这是黑色火药造成的结果。
1707369138
1707369139 [39]库尔记载的日期是10月11日,但这个日期很可能有误,部分是因为她提到的投降发生于10月10日,此外也因为即便是德国儿童也不会在周日上学。
1707369140
1707369141 [40]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00芬尼等于1马克。——译者注
[ 上一页 ]  [ :1.7073690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