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75056
1707375057
凯莱门“深感沮丧”,把军衔勋章隐藏在斗篷底下,然后走出那座小车站,在黑暗、寂静而且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找寻交通工具。他只想把他的东西带回家——他的马鞍、他的枪支、他的佩剑,以及他自从1914年以来就一直带在身边的其他各种物品。寻觅了一个小时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辆正在驶回马厩途中的马车。
1707375058
1707375059
行李塞在座椅底下,凯莱门与他的同伴搭着这辆马车进入城里,在凌晨四点抵达了他父母的住处。他按下大门的电铃。没有任何动静。他按了一次又一次。最后,门房终于从一片黑暗的内院现身,小心戒慎地走了过来。凯莱门喊了他的名字,同时脱下斗篷,显露出他的军阶章。门房以“兴奋的低语”和他们这一小群人打了招呼,随即打开闩上的沉重大门,让凯莱门及另外三人从门缝间闪身进来。
1707375060
1707375061
他们把行李搬到厨房入口。凯莱门不想吵醒他的父母,因此就在门厅的衣柜里躺下来睡觉。
1707375062
1707375063
[1]这种情形并不罕见:在1918年,奥匈帝国的高射炮台平均每发射3 000发炮弹才会有1发击中,而这样的命中率已算是相当不错。
1707375064
1707375065
[2]科尔代没有解释这些措施背后的动机。
1707375066
1707375067
[3]此一结果主要被归咎于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自从1918年1月9日以来,俄国的代表团即由列夫·托洛斯基领导,而他采用的乃是一种精心准备(而且明显可见)的拖延战术。他以他招牌的诡辩说法表达了自己与同盟国进行协商的策略:“不战也不和。”不意外,这个口号随即激怒了德国军方的谈判代表。同样也应该一提的是,刚独立的芬兰在此时爆发了一场内战:“白军”与“红军”展开一场战争,就某种程度上而言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衍生出来的分支。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一次大战使得芬兰得以独立,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部队逐渐开始为白军提供大量支持,而俄国则是与红军站在同一边。
1707375068
1707375069
[4]有一个经常被引述的传说,称他在1915年5月参加了一位朋友的葬礼之后,满心忧伤地坐在一辆小救护车的后车厢,后在二十分钟内写出了这首诗。可惜这个传说并非事实。还有另一个传说,称他写完之后原本把这首诗扔了,但一名同事将揉皱的纸团捡了回来,这同样也不是事实。
1707375070
1707375071
[5]当今连接萨洛尼卡与萨兰达港的道路距离为350公里。不过,金当时行驶的路线自然不是现代的道路。
1707375072
1707375073
[6]这种飞机由于其异步的双发动机所发出的特殊声响,而被英国民众昵称为“汪汪”。
1707375074
1707375075
[7]协约国轰炸德国的空袭行动造成2 600名左右的平民丧生,德国对于英国的空袭造成1 736名平民丧生。在法国,空袭与长程炮击则导致超过3 300名平民丧生。
1707375076
1707375077
[8]伦敦只是这场空袭行动的其中一个目标,此处统计的死亡人数包括了其他地方的受害者。
1707375078
1707375079
[9]战争爆发前的几年,德国在奥斯曼帝国里的影响力大幅增长,使得俄国人深感紧张,因此开始思考他们的军事选项。这是促使俄国推动军事现代化这项重大计划的背景因素之一,结果这项计划令德国参谋部恐惧不已,开始考虑自身的军事选项。双方如此不断交互影响。
1707375080
1707375081
[10]不过,这并不表示他拥有无限量的影响力。举例而言,他曾试图阻止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屠杀,却没有受到理会。
1707375082
1707375083
[11]另一艘是轻型巡洋舰“布雷斯劳”号。1914年8月,这两艘战舰因为炮击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波尼[Bône,今为安纳巴(Annaba)]而遭到英国地中海舰队的追击。它们穿越达达内尔海峡逃逸,抵达君士坦丁堡之后即正式转为土耳其海军(包括船上的德军船员)。一般皆认为这项合作是巩固同盟国与奥斯曼帝国结盟关系的一大助力。
1707375084
1707375085
[12]但穆斯利没有与汤曾德一起下过棋。汤曾德被囚禁在君士坦丁堡外海的王子群岛,舒适地住在其中一座岛屿上的专属别墅里。
1707375086
1707375087
[13]与其说这是一项条约,不如说是一道扩张主义命令,迫使俄国放弃对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罗的海三小国、波兰与克里米亚的控制权。这些地区大多数都在后来成了德国的独立卫星国。高加索则是让给奥斯曼帝国。此外,俄国还必须向战胜国(奥匈帝国与保加利亚虽然同属战胜国,却因为胜利的果实几乎全都落在德国手中而深感沮丧又愤怒)缴交大量的石油与谷物,以及为数众多的重要军事设备,诸如火车头、大炮与军需品。布尔什维克新建立的苏联因此损失了34%的人口、32%的农业土地、54%的工业以及89%的煤矿。德军部队已经开入乔治亚——为了获取石油——而德军将领更是深深陶醉于这场胜利,因此热烈谈论起将德国潜艇运往里海,甚至侵略印度。
1707375088
1707375089
[14]这种“巴黎大炮”将炮弹射上平流层,于是炮弹即可因为平流层较低的空气阻力而飞得更远。发射这种21厘米口径炮弹所产生的压力极大,以致炮管每发射一枚炮弹就会稍微增大,因此后续的炮弹也就需要有愈来愈大的环带。同理,弹膛的扩张也导致火药必须不断增加。这种大炮每发射60—70发炮弹,就必须将炮管重镗为24厘米。这种大炮造价极高,制造时间也很长,因此相较于花费的成本,带来的成果实在微不足道。
1707375090
1707375091
[15]平民做出这种行为或其他类似违法行为,所受到的处罚远比军人严苛,因为军人的犯罪行为皆受军事管辖。
1707375092
1707375093
[16]这么高的伤亡数字相当罕见。在射击距离如此之远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精确瞄准,所以这些巨大炮弹造成的伤亡通常远少于此。实际上,许多炮弹爆炸之后根本没有造成任何伤害。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减轻炮弹的重量,因此炮弹里只含有少量的炸药。经验老到的军人听到这种炮弹的爆炸声,认为听起来很像小了许多的7.7厘米口径炮弹。整体而言,巴黎在1918年3月23日至8月9日之间总共遭到44次炮击,共有367枚炮弹落在市区里,造成250人丧生。
1707375094
1707375095
[17]里德利夫人是前海军大臣丘吉尔的亲戚。
1707375096
1707375097
[18]再过几个月后,许多德军士兵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一再搭乘火车沿着前线来回移动,却不晓得目的何在。那时已轮到他们来回调动以遏阻敌军推进。根据估计,德军有些时候共有多达三分之一的部队搭乘在速度缓慢的火车上,散布于法国与比利时乡间各地。
1707375098
1707375099
[19]几个月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维也纳市民一天平均摄取的热量为1 721卡。一般正常的情况下,每人每天卡路里的建议摄取量为3 000卡。
1707375100
1707375101
[20]卡尔·科里诺提到过一次“值得注意的精神分裂”。
1707375102
1707375103
[21]穆齐尔可能将自己定位为“不愿参与政治”。
1707375104
1707375105
[22]基希生于布拉格,年方三十三岁,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犹太裔新闻记者。战前他即以笔触犀利、无畏、激动人心的报道闯出名气,敢于挖掘社会的黑暗面。战后许多人的思想趋向极端、偏激,他正是其中之一;一切发生于他在塞尔维亚与喀尔巴阡山脉步兵营服役之后。两年前,由于过分犀利的文字,他受到当局短期监禁。穆齐尔和基希的天赋难分高下,但个性却如水火一般,难以容忍彼此。
[
上一页 ]
[ :1.7073750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