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80757e+09
1707380757
1707380758 在他去世后,蒙古草原又爆发了内战,具体而言就是由黄金家族统治的蒙古人与瓦剌人之间的战争。直到达延汗(1479—1517 年在位)崛起,并被选为成吉思汗的第 28 任继承者,蒙古草原才重获和平。达延得益于他的叔父13满都鲁(1473—1479 年在位)统一了喀尔喀蒙古(黄金家族蒙古族群之一),打败了瓦剌人并将他们逐出蒙古草原。然后达延汗开始攻击明朝,并成为明朝真正的威胁,直至其死去。
1707380759
1707380760 伊利汗国
1707380761
1707380762 蒙古帝国其他地区的分裂也在继续。由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展开内斗,帝国的其他部分也分裂了。中亚这片被遗赠给察合台的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汗国,并反对忽必烈的统治。这片地区将先后被察合台的后裔和海都统治。海都是窝阔台的孙子,也是忽必烈最难对付的对手。同时,拔都死于 1255 年,他的弟弟别儿哥(1257—1266 年在位)在拔都之子撒里答(1256—1257 年在位)以及孙子兀剌赤(1257 年在位)的短暂统治之后继位。别儿哥立刻与旭烈兀开战。开战的理由是,别儿哥作为一名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由于阿拔斯哈里发国的毁灭而震怒。事实上,更核心的问题是朮赤后裔宣称拥有中东地区,而旭烈兀此时宣称此地是他的王国(波斯的伊利汗国)的一部分,与哈里发之死当然毫无关系。旭烈兀和他的继承者处在一个艰难的位置上,不仅要与后来被称为“金帐汗国”的朮赤后裔争斗,也要与察合台的后裔争斗。此外,金帐汗国与埃及和叙利亚的马穆鲁克苏丹国结成了联盟。因此,伊利汗国被敌人包围,无法与其唯一的盟友忽必烈的元朝建立直接的交通路线。然而,这导致了海路使用率的增加,如马可·波罗与伊本·白图泰描述的那样。
1707380763
1707380764 而旭烈兀和他的继承者承认忽必烈为帝国的大汗,他们自己则使用“伊利汗”(Ilkhan,意为从属之汗)的名号。然而 1294 年忽必烈去世后,伊利汗继续使用这一名号,却不再对他们在东方的堂兄弟表示恭敬。借助大量波斯文、阿拉伯文、亚美尼亚文以及格鲁吉亚文史料,相较于察合台后裔和朮赤后裔,我们更了解伊利汗后裔的历史。当然,拉施特的《史集》将使我们相信,在合赞汗崛起之前,一切都是混乱而无序的。随后,合赞汗任命拉施特为其首相,让一切步入正轨。正如兰天德(George Lane)所言:“1295 年之前的那些年……仅仅是贪婪、无政府而混乱的荒废的几十年,通常是被人们忘却的。”14尽管在某些方面,合赞汗的统治或许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巅峰,但伊利汗国在他即位之前也未曾失控。
1707380765
1707380766 与邻国的战争占据了伊利汗国的大多数时间,特别是与朮赤后裔之间的战争。朮赤后裔本着自己理应继承蒙古人马蹄所及的极西之地这一理念,要求获得外高加索地区的牧场和城市。15彼得·杰克逊已经证明,事实上,在旭烈兀到达之前,朮赤后裔的确对这一地区拥有某种行政管理权。16然而,当旭烈兀出现在这片地区后,在帝国朝廷看来这些权力便失效了,但在朮赤后裔的观念中却并非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旭烈兀在完成蒙古对中东的征服中的任务之一,就是限制朮赤后裔对这一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在朮赤之子、拔都之弟别儿哥崛起的情况下。17蒙哥似乎不太信任别儿哥,甚至拔都也感觉或许伊斯兰教影响了别儿哥的蒙古情感。18但并非所有学者都同意这一解释。兰天德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观点,即旭烈兀的任务之一可能是为自己开创一个王国,包括巴格达、叙利亚和埃及。19蒙古人在艾因扎鲁特的战败以及蒙哥的去世终止了这种可能性。事实上,除了合赞汗在 1299 年至 1300 年间对叙利亚的短暂征服,蒙古人在 1260 年以后从未控制叙利亚,更不必说埃及了。
1707380767
1707380768 尽管四处开战消耗了其大部分的注意力,伊利汗国还是缓慢而平稳地创造了一个理性国家,铸造并发行新钱币,与多数欧洲政权交涉以寻求结成对抗马穆鲁克的联盟,并进行集权统治。20包括在必要时改换和强化当地王朝,并偶尔直接实行蒙古统治。21而且,伊利汗的后裔开始将他们的军队转变为亦黑塔(或提马尔)体制,即士兵从封赠的土地上获得岁入。以前有学者认为,蒙古军队变成了定居者并转变成波斯式的中型或重型装甲部队,这是一种误解。22事实上,蒙古军队也未接受封地,这并不是亦黑塔的目的。亦黑塔持有者并不“拥有”土地,甚至也不管理土地,他们仅仅接受岁入的一部分。其考虑就是,有了这些土地(无论是农村、市场还是果园)上产出的稳定收入,他们就不太可能去抢掠或让他们的畜群践踏农民的田地。而蒙古人则保持游牧。23
1707380769
1707380770 同时,与他们在朮赤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同胞一样,伊利汗国的蒙古人也皈依了伊斯兰教,这是他们大部分属民的宗教。事实上,伊利汗国在合赞汗在位期间接受了伊斯兰教,从而成为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国家。这次皈依对该地区的非穆斯林有着明显的影响。基督徒认为,自己至少在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之前是受青睐的,并亲历了日益增多的迫害。佛教和萨满教的活动也被禁止了。但是,局外人并不认为这一变化十分显著。欧洲的基督徒仍然试图让伊利汗皈依“真正”形式的基督教,寻求夺回圣地的盟友。马穆鲁克政权以及马穆鲁克苏丹国中的许多宗教学者,例如伊本·泰米叶(Ibn Taymiyya),仍然视蒙古人为异教徒,相信伊利汗的皈依只是一种策略,蒙古人是披着羊皮的狼。后一个指控确实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蒙古人在中东的炎热气候中仍穿着毛皮长袍(deel),尽管这可能也解释了他们对其他织物的渴求。24无论如何,伊利汗国的皈依严重威胁到了马穆鲁克,因为马穆鲁克苏丹国建立的基础是几无间断的弑君,作为领导性的伊斯兰王朝而缺乏优越的出身。事实上,伊斯兰教成为国教后,合赞汗发布了一份声明,暗示商人可以在马穆鲁克苏丹国和伊利汗国之间和平往来。而且,合赞汗宣称其权力来自神授,这并不是一个新观念,因为自窝阔台时代起蒙古人就如此宣称,但此时这一观念以伊斯兰教的方式表达,就可能暗中颠覆对马穆鲁克的支持。马穆鲁克认为这是巨大的威胁,甚至伪造书信暗示伊利汗的皈依是谎言。25有趣的是,同样的争辩者对马穆鲁克与朮赤汗国之间的关系却礼貌地保持了沉默,朮赤汗国也有一些穆斯林,但后来才全体皈依伊斯兰教。
1707380771
1707380772 在 14 世纪 30 年代初期,由于皈依了伊斯兰教,和平逐渐降临整个蒙古帝国。这一点将在第 7 章中进行更详细的讨论。这也包括蒙古帝国与马穆鲁克苏丹国之间的和平。尽管军事活动终止了,宗教竞争却在两国之间发展起来。26对上述的争辩者而言,和平未曾改变他们对伊利汗国的观点,尽管马穆鲁克政权确实采取了措施来钳制他们的言论。
1707380773
1707380774 因此,在伊利汗国最后的统治者不赛因(1316—1335 年在位)治下,伊利汗国终于在所有边境都得到了和平与稳定。不赛因是所有伊利汗中在位时间最长,或许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统治者。战争的终止使得贸易再度开启。应该明确的一点是,贸易从未停止,但此时叙利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边境不再是无人区,商人和所有教派的朝圣者均可自由前往耶路撒冷、麦加和麦地那。奇怪的是,不赛因平稳而长久的统治并未保证帝国的长寿,最终,不赛因在对一位统治者而言至关重要的领域失败了—他未能生出一名继承者。不赛因于 1335 年去世,将领和宗亲们开始争夺汗位。由于竞争者之间爆发了内战,当地王朝获得了独立,庞大的帝国发生分裂,出现了大量独立政权。
1707380775
1707380776 察合台汗国
1707380777
1707380778 察合台汗国在伊利汗国分裂之后不久就走向了末路,或者根据帝国“衰亡”标志的不同,我们可以认为它持续得更久一些。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很难准确定义察合台汗国。在蒙古帝国分裂的时候,一位名叫兀鲁忽乃(1251—1260 年在位)的女主统治着察合台汗国。1251 年,蒙哥确认了兀鲁忽乃的地位。她作为哈剌旭烈(1242—1246 年在位)的守节寡妇,在他们的儿子木八剌沙未成年期间摄政监国。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之间的内战爆发时,她统领自己的国家保持中立,因为其东部边境与两者统辖地区都毗邻。不幸的是,她无法躲避这场争端。
1707380779
1707380780 为了确保获取更多的资源来供给与忽必烈之间的战争,并开辟另一条战线,阿里不哥支持了另一位察合台系诸王阿鲁忽(约 1260—1265 年在位),以保证来自察合台汗国的后勤供给。尽管阿里不哥的计划取得了些许成功,但是阿鲁忽最终将自己的利益置于赞助者之上。他对兀鲁忽乃治下地区发动了掠夺性的攻击,导致这位监国以及帝国官员(其中许多人都在等待最终谁会是真正的皇帝)向阿里不哥抱怨,迫使他介入以阻止阿鲁忽。这些努力失败了,因为阿里不哥无法同时与阿鲁忽以及忽必烈开战,从而迫使兀鲁忽乃寻求与阿鲁忽和平相处。这一和平协定也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婚姻。尽管忽必烈试图谋求阿鲁忽的支持以对抗阿里不哥,但毫无结果,因为内战于 1264 年结束了。
1707380781
1707380782 最终这一切都无所谓了,因为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落入了海都(1235—1301)之手,他是窝阔台与脱列哥那的孙子,是少数免于遭到蒙哥清洗的窝阔台后裔之一。海都的崛起,似乎开始于 1263 年阿鲁忽扩张自己权威的尝试。27阿里不哥失败后,海都联合别儿哥以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阿鲁忽,因为他也侵占了朮赤汗国的领土。
1707380783
1707380784 尽管双方之间的战争只是互相僵持,但一些事件的发生给了海都在中亚攫取权力的机会。阿鲁忽死于 1265 年,而朮赤汗国的别儿哥和伊利汗国的旭烈兀分别死于 1265 年和 1266 年。与此同时,忽必烈更关心巩固自己的帝国。而海都向东扩张进入塔里木盆地,这里在名义上处于忽必烈的保护之下。为了处理这一威胁,忽必烈任命八剌(1266—1271 年在位)为新的察合台汗,有效地解除了兀鲁忽乃和木八剌沙的权力。争夺察合台汗国的战争再次陷入僵持,海都统治了今哈萨克斯坦的大部,而八剌汗则控制了锡尔河以南地区。1269 年,战争通过一次忽里勒台大会落下了帷幕,这次忽里勒台大会的参加者包括了八剌、海都和朮赤汗国的统治者蒙哥帖木儿。
1707380785
1707380786 这次会议产生了所谓的“塔剌思盟约”,这是一份中亚的和平协定,特别认可了朮赤汗国的利益(及权力)。本质上,该盟约将察合台汗国分给了八剌和海都。八剌得到了三分之二的岁入,而剩下的三分之一由海都和蒙哥帖木儿平分,但蒙哥帖木儿似乎从未收到自己的那份岁入。28但盟约没有分割海都自己的世袭食邑。此外,海都和八剌也分配到了领土,包括牧场以及聚落。例如,不花剌被分给了海都,尽管那里是八剌的领土腹地。虽然有时不太方便,但这一协定还是得到了贯彻。29塔剌思忽里勒台大会也证明了,忽必烈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蒙古人,所以他未被邀请,这是对他的汉化和以定居地区为中心的政策做出的明确评判。30
1707380787
1707380788 这一盟约使三人都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八剌转向了伊利汗国,着眼于越过阿姆河扩张自己的领土。海都和蒙哥帖木儿鼓励了八剌,尤其是当时朮赤系的统治者正与伊利汗国争斗。但伊利汗阿八哈于 1270 年 7 月 22 日在也里31挫败了八剌。八剌溃退至不花剌,试图从海都处寻求支持,但发现自己的大部人马已经叛投海都。而且,这位窝阔台系诸王已与阿八哈结盟以对抗八剌。八剌被他的前任盟友和自己的军队抛弃,不久之后就死了。随后,海都得以控制了察合台汗国,尽管他还是放置了一位察合台系的傀儡在汗位上,试图掩饰自己对权力的不合法篡夺,但并不成功。胜利带来了战利品,其中包括帝国的官员马思兀惕伯,他自蒙哥时代起就经营和管理这片地区。
1707380789
1707380790 随后,海都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忽必烈。但他仍不得不抵御阿鲁忽和八剌的儿子们的袭击,这些袭击自伊利汗国发动,得到了阿八哈的支持,这证明他们之间的联盟最多只是临时性的。尽管这些袭击有时是毁灭性的,但与忽必烈的力量比起来只是小小的威胁。由于海都从未承认忽必烈为大汗,所以他们之间的敌意极为强烈。尽管他们之间的战线范围广大,但主要集中于今天中国的新疆(特别是吐鲁番地区)。尽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且常常因为两位统治者都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件上而缩减为小规模的冲突,但双方都未获得决定性的优势。事实上,在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孙子铁穆耳继位,战争仍在继续。最终决战发生在 1301 年,元朝军队入侵阿尔泰山以南的海都的王国。一开始,海都被打败,但他在援军的帮助下迫使元朝军队后退,战役因僵持不下而告终。元朝军队可能因为后勤问题而撤退了,但通过焚烧草原阻止了海都的进攻。海都当时已年过六旬,此后不久便去世了。
1707380791
1707380792 随着海都的去世,蒙古帝国进入了和平时代。元成宗铁穆耳被认可为蒙古帝国无可争辩的汗,尽管他的真实权力并未超出自己的领土。这一时期的蒙古治世,使察合台的后裔拿回了自己的权力。八剌之子、海都之前的傀儡都哇成为察合台汗国真正的统治者。而海都之子察八儿在北方统治着已缩水的窝阔台汗国。尽管都哇曾支持察八儿继位,但双方之间的战争还是爆发了,最终察八儿落败。尽管名义上独立的窝阔台汗国继续存在,但实际上它逐渐被察合台汗国吞并。
1707380793
1707380794 1307 年都哇死后,察合台汗国陷入了一连串的继位争斗。尽管大部分汗的在位时间都在五年以上,但内战以及与邻国的战争削弱了察合台汗国,阻碍了其获得稳定。察合台汗国常常同时面临继位危机和边境战争。因此战争和权力斗争成了察合台汗国的核心,直到答儿麻失里(1331—1334 年在位)即位。他皈依了伊斯兰教,并鼓励察合台汗国伊斯兰化。他的尝试与蒙古帝国中发生的其他事件相一致。事实上,在 13 世纪的最后几年和 14 世纪初,其他汗国都已经皈依了单一的世界性宗教(朮赤汗国和伊利汗国皈依了伊斯兰教,元朝皈依了佛教)。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与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一样,本质上更偏向于保守传统,相较于他们居住在较为多姿多彩的社会中的同胞,更乐于保持成吉思汗的传统。32
1707380795
1707380796 答儿麻失里的政策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抵抗,特别是在锡尔河以外地区。因为河中地区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伊斯兰化,居住在那里的游牧部落成员逐渐选择了伊斯兰教,尽管更多的人选择的是苏非派而不是逊尼派。事实上,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答儿麻失里只是追随了察合台汗国的大趋势,因为他的大部分官僚和普通士兵都已经是穆斯林了。33答儿麻失里在宗教以及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政策,最终导致他在 1334 年被杀。34此后,尽管察合台汗国继续存在,但迅速被分解,居住在锡尔河以北的保守派蒙古人大部分保留了游牧和萨满传统(尽管部分人皈依了伊斯兰教),而河中地区则在许多军阀的控制下多多少少继续走自己的道路—其中一名军阀将成为异密35(Emir)帖木儿,即著名的跛子帖木儿(1370—1405 年在位)。
1707380797
1707380798 帖木儿逐渐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尽管他是驻军在这一地区的一个蒙古部落(巴鲁剌思)的后裔,但他在出身上比较偏向突厥,而不是成吉思汗家族。尽管帖木儿娶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公主,并使用“驸马”(güregen)的名号,但他从未称汗,而是通过出身于察合台系或窝阔台系的傀儡汗进行统治,不过所有人都看穿了这一诡计。同时,在北方,蒙古人依旧坚持他们的权威,但那里以及南方的贵族仅仅给予他们象征性的承认。事实上,在河中地区,察合台后裔被视为土匪或强盗,而不是一个政权。帖木儿的统治终结了他们大部分的威胁,尽管察合台汗国的身份仍持续了一个世纪。帖木儿的王国最终覆盖了察合台汗国大部以及伊利汗国的领土,而来自前察合台汗国领土的游牧部落成员构成了他的军队的主体。他与朮赤汗国之间的战争,理论上可以让他征服朮赤汗国,因为他在每次遭遇战中都获胜了。然而,由于他缺少黄金家族的身份,从而无法统治朮赤汗国,甚至无法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帝国。最终,帖木儿几乎重建了蒙古帝国,但 1405 年,他死于前往入侵明朝的路上,未能重建蒙古的统治。他的帝国迅速分裂成由他的后裔统治的许多小国家。至于他的帝国和继承者们是否为蒙古帝国的延续,将在第 3 章中讨论。
1707380799
1707380800 朮赤汗国
1707380801
1707380802 蒙古诸国之间的内战侵蚀了帝国,由于统治者们持续交战,诸汗国最终分裂为更小的王国,或者一起消失在自相残杀的战争中。朮赤汗国在前 50 年中的重心是与伊利汗国交战,朮赤汗国又称“金帐汗国”,以某种形式一直存在到了 18 世纪。在几个世纪的进程中,它逐渐分崩离析,直到俄国人逐渐吞并了它的分支,如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统治时期吞并了喀山汗国(1552 年)和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 年)。最终,克里米亚汗国于 1783 年屈服于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
1707380803
1707380804 朮赤汗国可能是最为多样化的一个汗国:其疆域跨越欧亚,从今天的保加利亚到哈萨克斯坦;其人口包括突厥人、斯拉夫人和芬兰-乌戈尔人,没有任何一个族群的人口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这与元帝国很不一样。钦察突厥人在人口数量上可能稍有优势(足以使很多人称朮赤汗国为钦察汗国),但是这与汉人在元帝国、伊朗人在伊利汗国中的人口比例是无法相比的。尽管朮赤汗国保留了很多游牧特征,但也接纳了伊斯兰教,建立主要城市以主导贸易,同时控制突厥草原游牧民、森林城镇以及斯拉夫人和芬兰-乌戈尔人的村庄。无论如何,朮赤汗国的统治精英的文化逐渐突厥化,而不是蒙古化。
1707380805
1707380806 朮赤汗国的地理范围很容易在 1260 年以后的蒙古世界地图中标出,但是其确切的政治认同则颇难定位。在朮赤汗国内部,又分为白帐汗国、青帐汗国和金帐汗国。在突厥语和蒙古语中,“orda”(或“ordu”)意为“帐”或“宫”,也是英语中“horde”(部落)一词的词源。各个汗国的确切地点很难确定,在一些史料中,同一个地方既被称作白帐汗国又被称作青帐汗国。通常认为,金帐汗国位于伏尔加河以西地区,白帐汗国位于伏尔加河以东至哈萨克斯坦地区。青帐汗国则有些模糊不清,有时包括白帐汗国的部分地区,但通常认为是由西伯利亚地区构成的。金帐汗国(“金”代表其皇室地位)倾向于指代朮赤汗国统一时汗的领地,不过其他汗国常常是自治的,能够将其意志强加于金帐汗国之上。在 17 世纪的俄国史料中,金帐汗国被用来指称整个地域,从此成为学者和大众惯用的名词。提及朮赤汗国和金帐汗国的出版物大多关注的是其与罗斯诸城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俄罗斯与朮赤系之间的关系。这有一些怪异,因为罗斯诸公国无疑是朮赤汗国的一部分,但蒙古人认为它们十分落后。蒙古人感兴趣的是草原和伏尔加河上的商路以及黑海沿岸的城市,而罗斯则处于外围。直到 14 世纪后期,罗斯地区的重要性才得到提升,因为当时莫斯科的地位提升了,而朮赤汗国的统一性则遭到了破坏。这并不是说蒙古人不重视罗斯地区,而是说这一地区在财富和地理战略方面不如其他汗国重要。无论如何,罗斯不像历史课本中的地图上展示的那样,看起来是一个附属国或诸侯国,而是完全并入帝国中的一部分。
[ 上一页 ]  [ :1.7073807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