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82902
1707382903
尽管如此,蒙古人的组织确实在向外扩张,因此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口自然会有所减少。不过这似乎并不显著。我们必须记住的是,在成吉思汗重组军事组织的同时,社会也被分成了众多的千户和万户。因此,成吉思汗在分封国家的时候,将军队分给了他的幼子拖雷。在 1206 年的忽里勒台大会上,共分配了 95 个千户,这还不包括槐因亦儿坚。5他的诸子和一些亲属得到分封,迁出了蒙古草原。朮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分别得到了 9,000 户、8,000 户、5,000 户、5,000 户百姓。朮赤、察合台和窝阔台还得到了蒙古草原以外的牧地(嫩秃黑)。那些领有千户甚至万户的军队统帅也被分给了他们。这些加在一起,可能有将近 10 万蒙古人从此永久地离开了蒙古草原。
1707382904
1707382905
但是,这在蒙古草原的人口中占了多大比例呢?学者们对于 13 世纪初蒙古草原的人口估算没有达成一致,其数字从 50 万到 250 万不等。6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当时这一地区并没有进行过人口普查,也很少有人口记录,自然也就极难估计人口数量。不过,进行估算仍然是有可能的。多数学者以蒙古国 20 世纪初前后的人口普查数据(100 万)为基础来进行估算。多数学者得出的人口总数都较小,最多只能建立一支较小规模的军队。而且,由于当时这一地区的军事动荡和混乱局面,人口数量与军队数量理应比 20 世纪初更少。幸运的是,我们知道 1206 年成吉思汗即位时蒙古军的数量是 95,000 人。
1707382906
1707382907
1206 年的数目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蒙古草原上每个家庭中有一位年龄在 15~70 岁之间的男性参加了蒙古军,这样就可以比较简单地推断出蒙古草原的大概人口。典型的蒙古家庭一户估计有五口人,因此如果其中有一人参军,蒙古草原的人口应该是约 47.5 万人,比其他所有数字都小。然而,这一数字能够被接受吗?1241 年 9 月 7 日至 10 月 6 日,失吉忽秃忽推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得到的蒙古军的人数是 97,575 人,蒙古人口数是 723,910 人。7这样每户约为 7.4 口人。如果以每七人中有一人参军为平均数,那么 1206 年的人口估计为 66.5 万。而在帝国的其他地区,典型的征兵方式是十人取一。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比例主要是用于像伊朗和中国那样的定居地区。但是,一支采取十进制编制的军队,如果在帝国早期不采用十进制比例征兵就显得很奇怪了。因此,蒙古的人口可能接近 95 万,最高可能达到 100 万。马丁(H. D. Martin)在他关于蒙古军事的经典研究中估计,蒙古人在攻打金朝前夕拥有一支约 13.8 万人的军队。8因此,如果我们采用七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征兵比例,那么蒙古人口的范围便是 96.6 万~138 万。
1707382908
1707382909
可能有 10% 的人口迁出了蒙古草原,其他人死于战争,但蒙古草原仍然是一个兵源储备库。蒙古人将其他游牧民编入军队,意味着他们不必一直从蒙古草原征兵。其他游牧民有着适当的发式和训练,编入军队之后便也成了蒙古人。9其中多数是突厥人,被编入十进制的单位之后,他们采取了其中一种部族认同(例如克烈、巴鲁剌思、札剌亦儿等)。这些部族或者和平地臣服于蒙古,或者像克烈部那样因地位非常重要而未被斩草除根。尽管这些部族的蒙古认同仍然存在,但是他们最终在蒙古草原之外突厥化了,对此下文将加以讨论。但是蒙古草原本体仍维持着稳定的人口,也保持着游牧状态,只是在鄂尔浑河谷地出现了都城而已。
1707382910
1707382911
重要的转型出现在忽必烈将都城迁出蒙古草原之后。蒙古草原(具体而言是漠北蒙古)最终成为元帝国的一个被遗忘的行省,这与海都的叛乱有关。如前所论,元朝的皇帝们与漠北蒙古渐行渐远,而漠北的蒙古人也是一样。尽管他们多数仍保持忠诚,但愿意同皇帝和政府保持距离。他们的态度在元帝国崩溃时变得更加明显。
1707382912
1707382913
在元朝时,共有约 24 万~40 万蒙古军(40 个万户)驻扎在中国,他们对于扩张中国领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文将加以讨论。随着元朝的崩溃,只有一支 60,000 人的蒙古军回到了蒙古草原。其余的则留在了中国,最终被明朝军队吸收。这 60,000 名士兵是带着自己的家眷回去的。如果按照上文的比例来计算,这些回到蒙古草原的逃亡者的人数可能是 30 万(五分之一)、42 万(七分之一)或者 60 万(十分之一)。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区,这些数字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和资源紧张。草原游牧可能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活方式。自然灾害(zhud,尤其是暴风雪)能够毁灭畜群,在 21 世纪的蒙古国,灾害仍导致许多家庭结束了游牧生活。
1707382914
1707382915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所回到的蒙古草原,包含了由成吉思汗后裔(尤其是阿里不哥的后裔)与官员组成的统治机构。一些官职变成了世袭,积累了巨大的权力。斡亦剌人(或称西蒙古人,非成吉思汗后裔)在蒙古草原西部兴起,他们也对迁回蒙古草原的汗廷没有什么兴趣。汗廷当时位于漠北蒙古的克鲁伦河附近的巴尔斯和坦(意为“虎城”)。10迁徙导致了人口的骤然增长,而他们可能带来了牲畜,也可能没带来。如果带来了牲畜,就可能导致牧场的短缺;如果没带来牲畜,他们就需要食物—意味着会征用当地蒙古人的牲畜。不论是哪一种可能性,都会出现经济和政治压力,当地精英争取维护自己的权力而反对皇室。此外还要加上北元与明朝之间的战争。
1707382916
1707382917
最具破坏性的后果就是,这些新来者中的很多人从未养过牲畜,他们杀死了大量当地蒙古人的牲畜。牲畜的繁殖数无法超过死亡数,从而影响到了其他的一切。如果宰杀的牲畜过多,那么不仅会影响食用牲畜的繁殖和替换,也会使游牧民失去那些牲畜带来的副产品,而这是在草原上生存的必需品,从而最终导致人口下降。紧接着便是经济崩溃和政治动荡。斡亦剌人在 14 世纪末和 15 世纪挑战甚至篡夺了成吉思汗后裔的君权,显示出元帝国最后的不稳定性,这一趋势直到 15 世纪末才得以逆转。
1707382918
1707382919
工匠、技师和伎乐人
1707382920
1707382921
尽管蒙古军及其家眷离开了蒙古草原,但也有其他的人群迁入(常常是非自愿的)。商人和传教士蜂拥进入蒙古草原,是希望行大运或者想到哈剌和林向大汗传教以拯救人们的灵魂,另一些人则成为帝国的劳动力。当蒙古人攻下一座城市或者王国时,如果他们发现了有技能的人,例如工匠、手艺人或技师等,这些幸运的灵魂就能免遭屠戮,而被送往特定的地点,为蒙古人工作。他们可能会加入蒙古军中,并成为炮兵或技师。不过,其他工匠则被派去为蒙古宫廷制造物品,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金银匠巴黎人威廉·比希耶(William Buchier),据鲁布鲁克记载,他曾在哈剌和林设计并制造了著名的银制酒喷泉。11
1707382922
1707382923
除了哈剌和林,最著名的地方是镇海城。镇海是蒙古朝廷中的一名高官,他于 1212 年在蒙古草原的中西部建造了这座城,起初是作为军事据点。这座城市逐渐扩张,城中有一座颇具规模的作坊,里面有汉人工匠,其中很多人在 1265 年左右被允许回到华北,在大都和上都附近工作。12这可能是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并拒绝给予海都等人技术资源的一个结果。另一座城市拜八里(意为“富饶之城”)建于色楞格河畔,成为珠宝与金器的设计和制造中心。在蒙古草原上建立这些制造中心是个合乎逻辑的选择,这也使后勤制度的建立变得必要,以向居民供应食物和工作。当然,这也增加了前往蒙古草原的交通运输。
1707382924
1707382925
而蒙古草原并不是唯一的工业生产地。蒙古人在叶尼塞河上游支流沿岸建立了一座丝织品制造中心。13西伯利亚在历史上并不以产丝闻名,但是这显示了蒙古人的能力,不仅迁移了工人,也给他们提供原材料,由此控制了奢侈品的生产。这里和其他一些地方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蒙古宫廷极为热衷的织金锦,又称“纳失失”。生产这种织物需要大量的丝和黄金。丝基本上来自中国,而生产中心则设在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相对靠近蒙古草原西部的阿尔泰山和叶尼塞河流域的金矿。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制造纳失失的成本。1 盎司黄金能够变为长 80 千米的线,缠在一条基线上,则可以产出长 1,600 千米的线。14尽管生产纳失失所需的黄金并不多,但是使纳失失生产中心靠近更为昂贵的黄金的产地是说得通的。丝也十分昂贵(确实是丝而不是黄金成了元帝国通货的准备金),但是用驼队运输大包的丝显然比运输小包的黄金更加容易,因为黄金比丝更容易消失。
1707382926
1707382927
当然,要想获得黄金,除了强力的后盾还需要有技术的劳动力。蒙古在列格尼茨战胜波兰和条顿骑士团等势力的联军之后,蒙古诸王不里带走了所获的俘虏,其中有数量很大的一队日耳曼金矿工人。这些战俘在中亚度过了余生,在距今塔什干东北约 270 千米处的塔剌思附近为不里工作。15蒙古通过入侵花剌子模帝国一战,也获得了数以千计的技术工匠。尽管我们不应完全相信拉施特的估计,他说蒙古人将 10 万名工匠迁往“东方之地”(bilad-i sharqi),但毫无疑问,到来的工匠确实是数以千计的。16
1707382928
1707382929
荨麻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位于今北京附近。荨麻林迎来了 3,000 名撒马尔罕织工,而北京以西的弘州17则迎来了 3,000 户中亚织工以及 300 户金朝织工。确实,考虑到日耳曼矿工的困境,蒙古人似乎是将获得的工匠迁到他们有需要的地方。18我们知道,哈剌和林的工匠人户是被绑定在其职业上的。蒙古人也将这一政策移植到中国,以确保商品和服务的持续生产,这可能也应用于所有的工业中心。19
1707382930
1707382931
尽管蒙古人倾向于在帝国内部迁移工人以满足蒙古朝廷的需求,但是他们也明白那条谚语:“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要变傻。”诚然,就像今天一样,摔跤一直是蒙古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尽管在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涯中,摔跤手的竞技是为了娱乐和政治的目的,20但在帝国时期,摔跤成为取悦大汗的一种重要表演。窝阔台侧近的摔跤手中既有蒙古人,也有钦察人和汉人。21绰儿马罕甫一征服伊朗和外高加索地区,窝阔台的摔跤手中就加入了伊朗人和谷儿只人。摔跤如此流行,以至于成吉思汗后裔诸王甚至在出征期间安排了洲际冠军赛。蒙哥派出他最好的摔跤手(一名蒙古人)挑战旭烈兀的属下。旭烈兀最终找到了一名亚美尼亚人,打败了蒙哥的冠军。22正如爱尔森所指出的,考虑到蒙古摔跤手旅行了 4,500 千米之遥,那么成吉思汗系的摔跤联盟(如果我们可以这样称呼它的话)就是史上第一次“真正国际性的(甚至是完全世界性的)体育比赛”。23
1707382932
1707382933
其他的娱乐工作者也在穿越帝国而移动,包括舞者、小丑、杂技人和伶人等。其中一些是作为贡品进献而来的,另一些则像其他时代一样是前来谋求工作的。应用七声音阶的元代北方杂剧24由于蒙古人的支持,其流行程度超越了南方的戏剧形式。25音乐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娱乐形式,也出现在宫廷和官员商议政事的场合,蒙古帝国时代的数位旅行者都观察到了这一点。26在大汗举行宴饮之时,乐手们便在现场奏乐。在帝国东部,我们可以看到波斯乐手,而在帝国西部,我们也能听到中国旋律。在一些地区,我们还能看到由各种乐手组成的乐团。当然,将来自帝国各地的乐手和乐器组合起来,可能会引发潜在的不和谐。不过,乐手们找到了改编旋律的方法,27并带来了技术和乐器的交流。28
1707382934
1707382935
一定不能被排除的就是对女性的获取。正如成吉思汗的奋进和繁育所证实的,蒙古人并不厌恶性。29他们将女人带回,充当妃妾和奴隶。有些女人成了仆人,或者入侍贵族家庭。帕莎(Pascha,也被称作 Paquette of Metz)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匈牙利被掳并被带到了哈剌和林,成为一位蒙古诸王的侍女,之后获许嫁给了一名命运相似的罗斯人。30女人被视作战利品来瓜分,而大汗当然应该得到最美丽的女人。随着蒙古人建立起统治,女人便成了纳贡的一部分。据说,蒙古人要求安提阿投降之时,索要的贡品中便包括 3,000 名处女。31
1707382936
1707382937
元朝宫廷获取贡女的方式则变得更加复杂,有专人负责筛选进入大汗后宫的女子。32在元朝后期,高丽女子较受偏爱。但这些横穿帝国的女子,并非都是为了满足蒙古人的性欲或者担任劳力。婚姻也是很关键的,进入蒙古宫廷的高丽女子不仅成为妃妾,还能成为正妻。33此外,蒙古女子也成为各个地方统治者的妻子。如果一名女子出自成吉思汗系,那么她的丈夫就拥有了“驸马”的头衔。成吉思汗系的公主统治着自己丈夫的领土,或者保障其领土的稳定。联姻也为那些未臣服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些安全保障,一个例证便是月即别汗的第三位妻子拜占庭公主巴牙伦(Bayalun)。34尽管拜占庭帝国从未臣服于蒙古,但是在蒙古人眼中,君士坦丁堡可能已经是一个属国了,因为伊利汗阿八哈娶了拜占庭公主玛莉亚·德斯匹娜(Maria Despina)。同等重要的是,妻妾们能够对蒙古的政策产生影响,例如宗教方面的事务,但有时也有文化方面的影响,从而造就了世界文化更大范围的传播。
1707382938
1707382939
随着蒙古的大规模军事征服,军事知识的传播不可忽视。尽管突厥人中不仅有参加蒙古军队的,也有加入蒙古敌方军队的,但是在蒙古帝国全境都进行着军事技术的传播(前文已有讨论),同时也有族群的扩散。在蒙古的军事机器中,除了蒙古人和突厥人,还有其他族属的人们在服役,他们都远离自己的家乡。例如,曾有 1,000 名汉人技师随旭烈兀来到帝国西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些人后来回到了家乡。中亚和中东的技师则前往东亚服役。在元朝皇帝的怯薛侍卫中,我们可以看到斡罗思人和阿兰人,35而西蒙古的斡亦剌人则在中东作战,并最终投靠了马穆鲁克。36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并非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有些人得以回乡,并带回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观。
1707382940
1707382941
最后,我们不能无视蒙古帝国中知识分子的地位。正如第 7 章中所论,许多宗教学者和苏非的迁徙,助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新的知识中心的建立。这同样发生在其他宗教身上,例如景教,列班·扫马(Rabban Sauma)和玛·雅巴拉哈(Mar Yaballaha)由元朝前往伊利汗国,并在那里成为景教的高级领袖。37此外,我们还能看到横贯蒙古帝国的世俗知识分子。蒙古的精英阶层允许有知识、有抱负的人(例如马可·波罗)与中亚人一起在东亚的政府中供职,伊本·白图泰也能在他的旅程中找到工作。通过其旅行记的出版,我们得以知道他们在帝国之外发挥了怎样的影响。至于另外一些曾穿越帝国的旅行者,他们没有留下详细的旅行记,但肯定也讲述了很多故事,点燃了人们的想象力。
1707382942
1707382943
被迫的迁徙和逃亡改变了欧亚大陆的人口状况,也有一些人则是自愿的。这些人对于人口状况的影响不大,但可能正是他们对文化、思想和物品的传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1707382944
1707382945
中国与殖民
1707382946
1707382947
蒙古统帅对于杀戮定居人口是毫无顾虑的,而避免这一噩运的最佳方法就是加入蒙古人。在蒙金战争期间,许多汉人就是这样做的,但也有一些汉人抵抗到最后。如果我们相信穆斯林史料,金中都陷落时,数以千计的汉人处女为了不被俘获而遽然赴死。38宋朝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考虑到宋朝与蒙古之间的战争从 1234 年一直持续到 1279 年,这便不会令人过于惊讶了。长达 65 年的战争会对一个国家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而令人惊讶的是,12 世纪时宋朝人口总数是 1 亿以上,而 1290 年元朝人口普查的结果则是不足 6,000 万。39
1707382948
1707382949
持续数十年的战争当然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死亡,但是,即使考虑到战争的副作用,如饥荒(可能是瘟疫的早期表现)、疾病和社会动乱等,蒙古征服南宋真的造成了 4,000 万人死亡吗?即使蒙古军强力而又邪恶,4,000 万也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不过多数学者相信,征服战争之后人口数字为 7,000 万~9,000 万是更为现实的。即使考虑到与现代战争相比,这是更加原始且肉身相搏的战斗,但人口减少 1,000 万~3,000 万仍然是很惊人的。导致这一人口调查数字降低的还有其他因素。人口调查者写道,他们知道实际的人口数量更多,但无法著录那些逃入山林的难民或不法之徒(取决于从哪一方的角度来看)。40
1707382950
1707382951
战争当然会造成人口的大幅下降,但我们也知道,有成千上万的汉人被掳为奴。像往常一样,蒙古人将有技术的工匠迁到其他地区的作坊中为官府工作。而且,战争中男性的大批死亡会减缓人口的生育,而征服战争造成的动乱肯定会妨碍医疗救治。即使是在中世纪,缺乏医疗救治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此外还有移民问题。我们知道,为逃避蒙古人,有成百上千的人试图移民东南亚。这也成为蒙古人入侵东南亚的部分原因。在东北亚,1359 年至 1361 年红巾军起义期间,据估计有 40,000 户元朝人逃到了高丽。41我们可以推测,也有同等数量或者可能更多的难民逃到了高丽或其他地区。
[
上一页 ]
[ :1.7073829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