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458826e+09
1707458826 [39] 《美诺》80a。
1707458827
1707458828 [40] 《美诺》80c。
1707458829
1707458830 [41] 《美诺》84c。
1707458831
1707458832 [42] 《美诺》81c,81d,81e,82b,82e,84a,85d,86b。
1707458833
1707458834 [43] 《美诺》85c,86b。
1707458835
1707458836 [44] 《美诺》86b—c。这里,对真理的探求似乎不只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本质,而且还是普遍人性的本质。
1707458837
1707458838 [45] 《美诺》84c6。
1707458839
1707458840 [46] 《美诺》84c11,84d1,85d3,85e6。
1707458841
1707458842
1707458843 [47] 《美诺》85d4: 。柏拉图对数学知识这种特例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与价值知识有共同的起源,这是柏拉图的主要关注点。
1707458844
1707458845 [48] 《美诺》86b。勇于探索是真正的英雄气概的标志。这显然是对卡利克勒斯之流的批评的猛烈反击,卡利克勒斯说,长期研究哲学会削弱人的精神意气,会使人全无男子气概,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58846
1707458847 [49] 《美诺》86c5。
1707458848
1707458849 [50]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58850
1707458851 [51] 《美诺》78b—c。
1707458852
1707458853 [52] 《美诺》78d及以下。
1707458854
1707458855 [53] 《美诺》79a—b。译注:苏格拉底追问的是作为整体的德性的本质,但美诺的定义“正义地获取好事物(如金银财宝、高官厚禄)的能力”,显然是以德性整体的一个部分(即“正义”)来代替“德性本身”,所以这个定义“预先假定了探求的对象是已知的”。
1707458856
1707458857 [54] 《美诺》87b。
1707458858
1707458859 [55] 《美诺》87d及以下。
1707458860
1707458861 [56] 《美诺》88c5。
1707458862
1707458863
1707458864
1707458865 [57] 《王制》618c。我们“应该忽略所有其他类型的知识,而只寻求这种知识( )”,在618c8—e4中,柏拉图将这种知识描述为能够使我们在好与坏中间做出正确选择( )的知识。
1707458866
1707458867 [58] 参见本卷此处 。译注:在《普罗泰戈拉》中,主张“德性可教”的是普罗泰戈拉(这是智术师的职业及其宣称的必然要求),主张“德性不可教”的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智术师们传授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德性)。然而,经过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德性可教,那么德性必定是知识”,但问题是,“如果德性是知识,那么只有苏格拉底才能揭示教育的真正意义”(智术师们没能力传授这种知识),所以称之为“悖论”或“困境”。
1707458868
1707458869 [59] 《美诺》89e—91b,93a及以下。
1707458870
1707458871 [60] 《美诺》97b及以下。
1707458872
1707458873
1707458874
1707458875
[ 上一页 ]  [ :1.7074588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