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463501e+09
1707463501
1707463502 [8] 柏拉图,《申辩》20c。
1707463503
1707463504 [9] 自16世纪的人文主义者赫罗尼姆斯·沃尔夫(Hieronymus Wolf)以降,学者们就指出,伊索克拉底在《论财产交换》中的自我辩护是如何亦步亦趋地根据苏格拉底在《申辩》中的自辩来设计的。
1707463505
1707463506 [10] 《论财产交换》9。译注:参见此处注释[4] ,“控告”是虚拟的,所以这里说他的挑战者和“危险”只是舞台道具而已。
1707463507
1707463508 [11] 米施(G. Misch)关于《论财产交换》的评论,参见其《自传史》(Geschichte der Autobiographie )I,Leipzig,1907,第86页及以下;尽管他的这种评论对伊索克拉底有失公允。
1707463509
1707463510
1707463511
1707463512 [12] 伊索克拉底在《论财产交换》7中将这篇演说辞描述为“ [我的思想和全部人生的真实写照]”。
1707463513
1707463514
1707463515
1707463516 [13] 在《论财产交换》6中,伊索克拉底说,他写这篇演说辞有三个目的:描述(1)他的性格和习惯( ),(2)他的一生( ),以及(3)他的教育,在《论财产交换》10和其他一些地方,他将自己的教育称作“哲学”。
1707463517
1707463518 [14] 《论财产交换》30。这种虚拟的指控与针对苏格拉底的那种实际指控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
1707463519
1707463520 [15] 《驳智术师》19及以下。
1707463521
1707463522 [16] 哈利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伊索克拉底》[Isocr. ]18)说,针对伊索克拉底痛恨别人将他与那些法庭演说辞的写手们相提并论,亚里士多德特别取笑了一番。(关于亚里士多德作为学园的一个修辞学[雄辩术]教师的工作,参见本卷此处 )亚里士多德告诉学生们,书店里有伊索克拉底撰写的成打成打的此类法庭演说辞——当然,这是他在开办学校之前为他的雇主们写的演说辞。在《论财产交换》中,伊索克拉底特别留心回答此类攻击,参见38及以下。
1707463523
1707463524 [17] 《论财产交换》2。
1707463525
1707463526 [18] 《论财产交换》46。
1707463527
1707463528 [19] 《论财产交换》46—47。
1707463529
1707463530 [20] 《论财产交换》48,39。
1707463531
1707463532 [21] 《论财产交换》41。
1707463533
1707463534 [22] 在《论财产交换》54中,伊索克拉底把从他的演说辞中选择出来的那些段落比作水果的精选展示。
1707463535
1707463536 [23] 《论财产交换》54及以下。
1707463537
1707463538 [24] 《驳智术师》18。
1707463539
1707463540 [25] 《论财产交换》57及以下。
1707463541
1707463542 [26] 在《论财产交换》57中,伊索克拉底以这样一种方式解释《泛希腊集会辞》的政治目的,以便给那些草率的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他坚持雅典统治希腊、希腊世界的领导权应归于雅典的主张。关于这一点,参见本卷此处,注释[16] 。
1707463543
1707463544 [27]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63545
1707463546
1707463547
1707463548 [28] 在《泛希腊集会辞》中,伊索克拉底不加区分地使用了“帝权( ,empire)”和“支配权( ,hegemony)”这两个词。
1707463549
1707463550 [29] 参见本卷此处 ,并比较《论和平》64,其中,他建议雅典放弃海上帝国的梦想;《论和平》142同样如此,它为雅典推荐了一种建立在其他国家自愿依附基础之上的“支配权”。
[ 上一页 ]  [ :1.7074635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