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09778e+09
1707509778
1707509779 B.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1707509780
1707509781 A.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1707509782
1707509783 B.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1707509784
1707509785 注:张氏曰,上“异于”两字疑衍。李氏曰,或有阙文焉。愚按,白马白人,所谓彼白而我白之也。长马长人,所谓彼长而我长之也。白马白人不异,而长马长人不同,是乃所谓义也。义不上在彼之长,而在我长之之心,则义之非外明矣。
1707509786
1707509787 A.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我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1707509788
1707509789 B.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我炙,夫物则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1707509790
1707509791 注: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告子以食色为性,故因其所明者而道之。(“因明”的由来)
1707509792
1707509793 告子说,爱情(仁)是主观的,审美的标准是主观的。至于事物的共性,则有外部的客观的区分与衡量的标准,所以,“义,外也”。
1707509794
1707509795 孟子的反驳有二层,第一,义不是“长者”而是“长之者”,即朱注所谓长之耆之,皆出于心,所以否定有外部的标准。第二,审美的标准也有人我共通之处(“口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我炙”)。然而“好吃”却完全是主观的,谈不到什么“外”,纯粹属于“内”。
1707509796
1707509797 这个争论本身,分析来有一大堆问题,暂时不去管它。倒是从这一争论,对于儒家的爱有差等,推己及人,搞出一大套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可以从根本上指出它的弱点来。
1707509798
1707509799 爱—仁,是生(动物性),是纯粹主观的(内),是一个人和一个人不同的,而且,在社会中,这个人的“爱—仁”,可以和别人的、公众的“爱—仁”相冲突。《孟子》中拼命为舜鼓吹的,“封象于庳”——“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就是这种冲突的极好的例子。作为明君,舜不能封坏人象于庳,那会害苦了庳之民。作为慈于其弟的长兄,可以亲爱象,无论象怎样迫害他自己。这样说来,爱有差等,以孝治天下,在逻辑上就是说不通的。这就是说,明君之道,和孝子之道不是回事,由后者推不出前者来。
1707509800
1707509801 儒家所以这样推,其实是把既存的社会秩序的尊卑视为神圣,必须维护,“孝”与爱有差等之说,是为了证明这个结论而硬找出理由来而已。
1707509802
1707509803 应该承认人的动物性,分析人的知识日进、道德日高的原因,有意识地发挥它。什么天之理,天之气,空口说白话地说人是万物之灵,无所根据地主张仁义礼智,结果无非是伪善。
1707509804
1707509805 《尽心》上,还有一段,说如果瞽瞍杀人,可以抓他,但是舜将“窃负而逃”,“弃天下犹弃敝踪”。朱注说,“舜之心,知有父而已,不知有天下”。这是“家天下”,而不是把治理看作责任。但是孟子又在别处十分强调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矛盾!
1707509806
1707509807
1707509808
1707509809
1707509810 顾准历史笔记 [:1707505921]
1707509811 顾准历史笔记 福泽谕吉论君臣之义,论孔老二
1707509812
1707509813 I 在中国和日本,把君臣之伦称为人的天性……就连孔子也没能摆脱这种迷惑,毕生的心愿在于辅佐周天子以施政,至于穷途末路,只要诸侯或地方官肯生用他,便欣然往就为其效忠,总之,除了依靠统治人民和土地的君主来搞事业以外,便别无他策了。
1707509814
1707509815 《文明论概略》,p. 35
1707509816
1707509817 1.“孔老二”何曾没有摆脱?他是伦常礼仪的死硬派!
1707509818
1707509819 2.郭沫若也大吹“君臣遭际”,见他论商鞅的文章。
1707509820
1707509821 II 周末,天下人都不满意王室礼法的束缚……诸侯背叛了天子,大夫挟制了诸侯,甚至陪臣执掌了国家权柄,天下四分五裂。这时……谁能帮助弱小的贵族与强大的贵族相抗衡,就能适应天下的人心,执掌一世的权柄。齐桓、晋文的霸业,就是这样。在这时候,唯独孔子主张尧舜的治风,提倡以抽象道德来教化天下的学说,当然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从当然(时)的情况来看,孔子的事业远不如管仲之辈能善于顺应时势。……
1707509822
1707509823 孔孟……假若具有真知灼见,摆脱当时的政治羁绊,开辟一个新的局面,讲解人类的本分,确定万世不易的教义,则他们的功德必将无比宏大。然而,他们终身被限制在这个范畴之内……他们的主张就自然不成体系,不能成为精湛的理论,大半掺杂了政论,以至贬低了哲学的价值。
1707509824
1707509825 尊奉孔孟的人,即使读书万卷如果不从政,就丝毫没有别的用处,只好私下鸣不平而已。……他们把人划分为智愚上下,而以智者自居,亟亟于统治愚民,所以参与政治的念头也非常急切。终因求之不得,反而召来丧家之犬的讥诮,我真为圣人感到可耻!
1707509826
1707509827 同上书,pp. 51—52
[ 上一页 ]  [ :1.7075097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