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69774e+09
1707569774 由于我没听过“hungi kengi”,我问当地人这是什么意思,为何可以让原本不能吃的一些果实变得可以食用。他们于是带我去见村子里的一个老婆婆。她年纪很大,必须有人搀扶才能行走。原来“hungi kengi”是伦内尔岛遭遇过的最大龙卷风,根据欧洲殖民者的记录,侵袭时间约在1910年。当时,老婆婆还是个少女,我在1976年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七十几岁或80岁出头。那次的龙卷风夷平了伦内尔岛上的森林,园圃被蹂躏得满目疮痍,保住一命的岛民面临饥荒的威胁。在园圃长出新的植物之前,为了求生,只要能吃的就得下肚,平常不吃的野果也得用来果腹,那些果实也就是“在hungi kengi之后才食用的植物”。至于平常不吃的果实,哪些是无毒的,或者有毒但处理后仍可食用,都需要特别的知识。所幸1910年岛民遭受风灾的袭击时,还记得以前如何因应。现在,全村只剩那个老婆婆还记得那样的经验与知识。如果伦内尔岛再遭受一次巨大的龙卷风,村民是否能活下去,不至于饿死,就得靠老婆婆的记忆了。这样的故事证明:显然在没有文字的社会,老人的记忆有助于族人的生存。
1707569775
1707569776 社会价值观
1707569777
1707569778 因此,在一个社群当中,老人能否得到照顾就看他们是否有用。老人能否受到尊敬的另一个因素则和社会的价值观有关。这两个因素表面上看来是相关的:老人越有用,就越能受到尊敬。但这点正如人类文化的其他层面,实用与价值之间的关联不一定是紧密的:即使经济条件类似,有些社群还是会特别强调敬老尊贤,还有一些社群则会鄙视老人。
1707569779
1707569780 一般而言,人类社群对老人至少还有一点儿敬重。美国人就常告诉小孩要尊敬老人,不可跟他们顶嘴,以及在公交车上要让座给老人等。比起美国人,昆族人对老人更加尊敬。一个原因是昆族人仅有1/5的人能活到60岁。这些昆族老人熬过人生的种种考验,如狮子攻击、疾病和敌人的突袭,因此值得年轻人敬重。
1707569781
1707569782 此外,注重孝道的儒家思想在亚洲颇为盛行,因此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有宏扬孝道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根据儒家思想,为人子女者对父母必须绝对顺从,不得违抗。子女(尤其是长子)必须负起照顾年迈双亲的责任。直到今天,孝道仍是东亚尊崇的美德,很多年长的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和儿女同住。
1707569783
1707569784 注重家庭观念的南意大利、墨西哥等社群也强调尊敬年长者。正如唐纳德·考吉尔(Donald Cowgill)的描述:“他们认为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家庭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很大……个人要把家族的荣誉放在第一位,支持父亲或祖父,为家族牺牲,尊敬父母,不可让家族蒙羞。整个家族的人应该在家长的带领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这样的架构下,个人很少有表现的空间,总之必须以整个家族的利益为重……即使子女成了中年人,仍会常常和父母住在一起。大多数人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大逆不道的事。”
1707569785
1707569786 上述的中国、南意大利和墨西哥家庭都是父权家庭结构。这种家庭结构很普遍,也就是由家庭中最年长的男性握有掌控家庭的权威,通常是核心家庭中的父亲,或大家庭中的祖父或伯父。在游牧或农业社群、古罗马和希伯来也有这种家庭结构。为了对父权家庭的形成有更充分的认识,不妨拿现代美国人的家庭构成做一对照,这也是许多本书读者认为最理所当然的家庭结构:新婚夫妻脱离原来的家庭,另组一个小家庭,也就是人类学家所说的“新居家庭”。这种家庭结构包含核心家庭,也就是夫妻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女。
1707569787
1707569788 尽管我们认为这种小家庭模式很正常,再自然不过,在传统社群当中,只有5% 的家庭是新居家庭。最常见的还是结婚后从夫居,也就是父居家庭,即新婚夫妻跟新郎家人一起住。如此一来,家庭结构不再只有一个核心,而会水平或垂直延伸。以水平延伸而言,包括家长的那一代。如果家长有三房四妾,也可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还加上家长未嫁的姊妹或是已婚的兄弟姊妹。垂直延伸则包括家长及其妻子、他们已婚的子女及子女生下的孩子(也就是孙子孙女)。不管水平还是垂直延伸,这样的家庭在经济、财务、社会和政治上都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家庭成员在生活上都必须互相配合,而且以家长为权威。
1707569789
1707569790 自然而然,老人在父权家庭能得到妥善的照顾。他们和子女住在一起,能掌控大家庭的一切,拥有经济大权,可以过得安稳。当然,在这种家庭结构之下,成年子女不一定敬爱年长的父母,敬畏权威的成分也许更多。等到父母过世,自己成为一家之主,这时就轮到他们掌控权威,控制子女。至于新居家庭,由于父母不和子女同住,照顾父母的问题就会更棘手。
1707569791
1707569792 老人在传统父权社会地位崇高,但在现代的美国则截然不同。考吉尔论道: “老人常让人联想到下面几点:没用、衰老、疾病、老糊涂、贫穷、失去性能力、不能生育和死亡。”因此,老人不但难以找到工作机会,能享有的医疗照护质量也比不上年轻人。美国最近才废除强制退休制度,但欧洲仍有许多国家实施这样的制度。雇主常认为老人会阻碍公司进步、不好管理、不善学习,因此宁愿雇用可塑性较强、好训练的年轻人。波士顿学院退休研究中心的乔安娜·莱希(Joanna Lahey)曾进行一项实验研究。她把假造的履历寄给不同的雇主,每份履历都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别只有姓名和年龄,结果发现:如应征初级工作,35~45的妇女中43% 可得到面试机会,50~62岁的妇女能得到面试机会者则较少。很多医院也以年龄来分配医疗照护的资源,在资源有限时,倾向把较多的资源分配给年轻人,理由是医护人员的时间、精力与医疗经费不该投资在身体孱弱、时日不多的老年人身上。也难怪现在很多美国人和欧洲人,尽管才三十几岁就纷纷染发或去美容整形诊所报到。
1707569793
1707569794 老年人在现代美国社会的地位低下,至少受到三种价值观的影响:第一种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这种概念与新教加尔文派的教义息息相关,鼓励新教徒把努力工作视为实践信仰的责任。总之,韦伯把工作视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因为工作代表一个人的地位、认同的角色,也对个性有益。因此,退休、没有工作的老年人也就失去了社会地位。
1707569795
1707569796 第二种价值观牵涉美国对个人主义的重视。上述很多社群实施的大家庭制度则倾向压抑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自我价值是自我成就带来的,不是家族集体努力的成果。从小,父母、师长就教导我们要独立、自立。独立、个人主义和自立自强都是美国人赞扬的美德,反之依赖、无法自立、不能照顾自己则会受到鄙视。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甚至把依赖的性格视为疾病。精神疾病编码中的301.6就是“依赖性人格疾患”,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症,治疗目标就是帮助病人脱离依赖,变得独立。
1707569797
1707569798 比起世界上其他各国文化,美国人尤其注重个人隐私。在传统大家庭结构中,所有的家人、亲戚都住在一起,个人几乎没有隐私,这是大多数现代美国人无法接受的。以传统社群的夫妻为例,即使同房也很难有隐私,毕竟睡在一起的还有其他夫妻和自己的小孩。在美国的新居家庭中,子女到了结婚年龄,成家之后则必须自立门户,父母和子女才能享有充分的隐私权。
1707569799
1707569800 由于美国人重视独立、个人主义、自立和隐私,照顾老年人便和这些价值观格格不入。我们可以接受婴儿的依赖,因为没有一个婴儿可独立存活,但是老年人已独立生活了几十年,又变回依赖他人,便令人难以适应。然而,老年人总有一天无法独立生活,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只能依赖别人,放弃自己的隐私。子女到了中年,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失去生活能力,变得依赖他人,内心也痛苦万分。也许很多读者都看过这样的例子:老人坚持独立生活,但有一天出了意外,像是跌倒或臀骨骨折,从此必须依赖别人、无法下床。老年人因此感叹无法独立、失去自尊,年轻人也视照顾老年人为沉重的负担。
1707569801
1707569802 第三种不利于老人的价值观就是崇尚青春。在科技进展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年轻人接受的教育使他们的知识与时俱进,勇于面对每天的挑战,也使他们成为职场的生力军。我现年75岁,我太太64岁,每次我们打开电视都不禁感叹自己不年轻了。小时候,我们家的电视机只有三个按钮:一个是开关,一个是音量按钮,还有一个则是频道选择按钮。现在,我们的电视机遥控器上有41个按钮,我们常常不知道要怎么操作,得打电话问儿子。在现代美国社会,年轻人因为速度快、耐力强、有气力、灵活、反应敏捷而占尽优势。另一个问题是,现今还有不少美国人是第二代移民,他们的父母在国外出生、长大,说英语总是有口音,欠缺在美国社会生存的重要知识与技能。
1707569803
1707569804 现代美国人的确有充足的理由崇尚青春。然而,这种现象似乎影响到很多生活层面并造成不公平。没错,我们认为年轻人漂亮俊美,但为什么大家都认为金发、棕发或黑发要比银发或白发更好看?电视、杂志和报纸广告上的服装模特清一色是年轻模特,似乎用70岁的老人当模特来展示衬衫或裙装是件奇怪的事。为什么呢?经济学家也许会回答,因为年轻人常买衣服,对品牌的忠诚度也没那么高。按照这样的理论,70岁模特与20岁模特的人数比例应该反映出这两个年龄层购买服装的频率与对品牌的爱好。然而,尽管70岁的人也买衣服,对品牌也有一定忠诚度,目前几乎没有70岁的模特。同样,饮料、啤酒或汽车广告也都找年轻模特(见图23),尽管老人也喝饮料、啤酒、买新车。只有成人纸尿裤、关节炎药物和退休金计划的广告会找老年人拍摄(见图24)。
1707569805
1707569806 饮料广告不找老年人当模特没关系,但是上了年纪的应征者在求职时常四处碰壁,年老的病人得不到有限的医疗资源,这些都是社会问题。更严重的是不只是年轻人对年老有负面的看法,老年人自己也是。根据哈里斯民意调查中心所做的调查,美国人认为老年人无聊、心胸狭窄、喜欢依赖、孤僻、不受人重视、落伍、被动、贫穷、经常坐着不动、没有性能力、多病、迟钝、没有生产力、对死亡有病态的恐惧、害怕坏人、老是在睡觉或是坐着发呆,以及喜欢沉湎于回忆。尽管接受意见调查的老年人强调自己不是那样的人,但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依然认为一般老年人都是如此。
1707569807
1707569808 社会规则
1707569809
1707569810 至此,我们已探讨了多个影响社会对待老人的因素,包括社会是否有能力赡养老人、老人的用处、社会价值观等。然而,这些都是远因,无助于解释关乎老人的日常决定。例如,如果我们今天猎捕了一只羚羊,要不要切一块肉给老爷爷吃?的确,老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不能出去打猎了。儿孙在切羚羊肉的时候,并不会以老爷爷的用处和价值为着眼点,例如:“你还记得在龙卷风过后,如何寻找食物,因此我们愿意给你一块肉。”反之,日常的决定与社会规则有关,决定在哪种情形下该怎么做。因此,儿孙在分配羚羊肉的时候用不着思考老人与龙卷风的关系。
1707569811
1707569812 每个社会都有不同的规则,让人作为行事的依据。社会规则使老年人拥有对资源的处置权。这些规则是年轻人认可的。尽管年轻人与老年人双方有利益冲突,都希望取得最多的资源,年轻人也有足够的力气从老年人那里把资源抢过来,但年轻人还是遵从老年人的意见,让他们控制资源。年轻人愿意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同意等待,等待自己年老,也就能够握有这样的权力和资源。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在此我将举出三个例子。
1707569813
1707569814 最简单的就是食物禁忌。某些食物年轻人不可吃,只有老人才可以吃。年轻人吃了将会危害自己的健康,但老年人因为年纪大,吃再多都没关系。每个社群都有自己的食物禁忌,尤其是传统社群。如年轻的奥马哈印第安人不得把动物的骨头折断吸取其中的骨髓,否则脚踝容易扭伤,但老人吃骨髓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又以婆罗洲的伊班人为例,老人可以吃鹿肉,但年轻人则禁止食用,否则会像鹿一样胆小。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喝驯鹿的奶,但只有老人可喝,年轻男子喝了会阳痿,年轻女子喝了则会乳房下垂。
1707569815
1707569816 澳大利亚沙漠艾丽斯泉附近的阿兰达人也有特别的食物禁忌。最美味的食物必须留给老人享用,年轻人如果贪图口腹之欲吃了那些食物将会遭遇厄运。例如接受割礼的年轻人吃了母袋狸的肉,将会出血至死;吃了鸸鹋,生殖器则会变得畸形;吃了鹦鹉,脑袋上方和下巴都会出现一个洞;吃了野猫,则头颈部都会溃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年轻女性吃了母袋狸的肉,月经来潮将出血不止;吃了袋鼠尾巴会早衰、变成秃头;吃了鹌鹑,乳房不会发育,反之,吃了褐鹰,乳房会胀破但不能分泌乳汁。
1707569817
1707569818 很多传统社群的老人也把年轻女子视为年轻男子的禁忌。在这样的社会规则之下,老人不只可娶少妻,还可以拥有三妻四妾,而年轻男子则必须等到40岁或者更老才能娶妻。很多社群都有这种习俗,如东非的坎巴族、南美的阿劳坎印第安人、西非的巴刚族(Bakong)、西南太平洋的班克斯岛岛民、北非的柏柏尔人、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婆罗洲的伊班人、加拿大拉布拉多省的因纽特人、南非的科萨人,以及澳大利亚多个部落的原住民。我在新几内亚北部低地就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名叫友诺的跛脚老人指一个年轻女孩给我看,说那女孩就是他的未婚妻。那女孩看起来还不到10岁。他说,他在那女孩出生时已付了一笔订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东西到她的父母家,等她胸部发育、月经来潮,就可以把她娶回家。
1707569819
1707569820 我们不禁要问,年轻人为什么愿意遵守那些禁忌,或让老人娶年轻女孩?也许年轻人认为等到自己年老,也能享有这些特权。同时,他们也会在年轻女孩身边徘徊,等她们的丈夫不在就乘虚而入。
1707569821
1707569822 然而,上述规则在现代工业社会根本行不通。现代社会的老人常以另一种方式使年轻人愿意赡养、照顾他们,也就是财产的控制权。现代社会的老人和很多传统社群的老人一样,等到死后才会把财产交给子女继承。如果子女不愿意赡养自己,即可更改遗嘱威胁他们。
1707569823
[ 上一页 ]  [ :1.7075697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