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69724e+09
1707569724 为何各个传统社群对待老年人的标准各有不同?一个解释是视老年人对社群的用处而定。如果社群认为他们是有用的人,年轻人就愿意照顾他们。另一个解释是视各社群的文化价值观而定。有些社群非常尊敬老年人,尊重个人隐私、强调家庭价值,还有一些则比较注重个人和自立。当然,这些都只是部分因素,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1707569725
1707569726 对照顾老人的期待
1707569727
1707569728 关于照顾老人,我们就从天真的期待开始说起。显然这样的期待并不完全,但我们还是可以借此思考为什么我们无法实现这样的期待。如果一个人戴上幸福的镜片来看人生,那他可看到:父母爱子女,子女也很爱他们;父母为子女牺牲奉献,子女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因此期待全世界的儿女都好好照顾年迈的双亲。
1707569729
1707569730 天真的演化生物学家也可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得到同样感人的结论。天择是为了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对人类而言,把基因传递下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生育子女。因此,子女存活概率高、能传宗接代的亲代基因更能得到天择的青睐。同样,在文化汰择这种后天习得行为的传递中,父母就是孩子的行为模板。因此,父母愿意为孩子牺牲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子女存活,得以继续传宗接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可能因为长年的累积而拥有资源、地位、知识与技能,这些都是子女还没能得到的。子女知道父母基于传递基因与文化的动机,会把这些资源、地位、知识或技能传给他们。因此,子女必须好好照顾父母,父母才会继续帮助他们。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年青一代自然该负起照顾老一辈的责任,老一辈也会把自己拥有的传给年轻人。
1707569731
1707569732 然而,我们知道这些只是理想和预测,不是社会的真实面貌。的确,父母通常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会照顾年迈的父母,但在社会上并非每个人都是这样,甚至大多数子女都做不到。为什么呢?我们的推论在哪个环节出了错?
1707569733
1707569734 首先,我们的想法过于天真,没能考虑到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利益冲突。父母不一定会毫无限制地为子女牺牲,子女也不一定会永远感激父母。爱是有限度的,人不管做什么事,不会时时刻刻都着眼于让自己的基因与文化得到最好的传递。所有的人(包括老年人在内)不只是希望子女过得好,自己也想要过舒适的生活。反之,子女则急于享受人生,认为父母消耗的资源越多,留给自己的资源就越少。如果子女不管做什么都以“天择”为考虑,“天择”不一定会要他们好好照顾年老的父母。即使子女对父母吝啬,弃养父母,甚至狠心杀害父母,依然可把自己的基因和文化传给下一代。
1707569735
1707569736 为何弃养或杀害老人
1707569737
1707569738 为什么子女会不管自己的父母,甚至弃养或杀害?什么样的社群会允许子女这么做?我们发现,一个原因是在一些社群,由于年迈的父母成为负担,危及整个社群的安全,最后便遭到抛弃或杀害。例如居无定所的狩猎——采集社群必须时常迁移营地,什么都得背在背上:婴儿、4岁以下无法跟上大人脚步的儿童、武器、工具等,以及旅途所需的食物和水。如果还要再背负老人或病人,实在很难走得动。
1707569739
1707569740 另一个原因是环境造成的,特别是北极或沙漠地区。因为食物时常短缺,也没有余粮,就不可能喂饱每一个人。这时,社群就不得不牺牲最没有生产力或没有用处的人,否则整个社群的生存将会遭到威胁。
1707569741
1707569742 然而,并非所有以游牧为生的狩猎——采集社群、住在北极或沙漠地区的人都会抛弃老年人。有些社群(如昆族和非洲俾格米族)便不会抛弃老年人,另外一些社群如阿齐族、西里奥诺人和因纽特人则较常弃老人不顾。即使在同一个社群,有些老人可受到近亲的照顾和保护,有些则没有。
1707569743
1707569744 成为社群负担的老人如何遭到抛弃?我们可就他人的介入程度分为5种。第一种做法是最被动的一种做法,就是故意疏忽,让他们自生自灭。例如,只给他们非常少的食物,让他们挨饿,即使他们走失也不管,任其死亡。如北极的因纽特人、北美沙漠的霍皮族、南美热带的维托托族及澳大利亚原住民。
1707569745
1707569746 第二种做法是在族人迁移营地时,故意把老人和病人留下。如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的拉普人、卡拉哈里沙漠的桑族、北美的奥马哈和库特奈印第安人,及南美热带的阿齐印第安人都常实行这种做法。阿齐印第安人还会把老翁带到森林以外、白人经常出没的路上,让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老妇则没这么麻烦,常常直接遭到杀害。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族人迁移营地时把病弱的人留下,只给一些柴火、食物和水,如果他们恢复了体力,就能设法赶上,和族人团聚。
1707569747
1707569748 曾和玻利维亚西里奥诺印第安人一起生活的人类学家霍姆伯格就曾亲眼看到他们抛弃一个妇人。他说:“队群的人想转往里奥布兰科,正要拔营。这时,我注意到一个中年妇女躺在吊床上。她病重得无法言语。我问首领,那个女人该怎么办。首领要我去问她丈夫。她丈夫说,她病得很严重,不能走路,所以他们将把她留下来,反正她也活不了。第二天早上,整个队群就离开了,没有人跟那个女人告别,包括她的丈夫。族人只留给她一点儿柴火、一个装满水的葫芦,以及她个人用的东西。这个可怜的女人连抗议的力气也没有。”霍姆伯格自己也生病了,于是去一个传教站治病。三周后,他回到那个营地,发现那个女人不见了。他走上一条通往里奥布兰科的小路,在半路发现那个女人的遗体被蚂蚁和秃鹰吃得只剩骨头。“她想去找族人,最后还是死在半路上。族人认为她已是无用之人,就抛弃了她。”
1707569749
1707569750 第三种做法就是让老年人自杀。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和雅库特人、北美的乌鸦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等社群的老人都曾选择自杀,或是在其他人的鼓励下走上自杀之路,如从悬崖跳下、跳海或在战争中送死。新西兰医生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曾描述他有位年长的朋友泰伐克和亲友诀别后,就从西南太平洋的一座礁岛独自驾着一艘小船航向大海,就此一去不返。
1707569751
1707569752 相对于上述的自行自杀,第四种做法是协助自杀,或是在有自杀意愿者的合作下将其勒死、刺死或是活埋。楚克奇人会赞扬自杀者,并向他们保证来世必然能住在最幸福快乐之地。欲死之人将头放在妻子的膝上,由妻子紧抱,另外两个人再拿绳索把他勒死。新不列颠岛西南高隆族的寡妇在丈夫过世后不久,就会把兄弟或儿子叫来,要他们把自己勒死。直到1950年,这种习俗才废除。这是寡妇的兄弟或儿子应尽的义务。有一个高隆族人曾对人类学家古德尔说,他母亲不断用言语逼迫他,要他不得不从:“我迟迟不敢下手。我母亲就站起来,大声斥责我,让每一个人都听到。她说,我必然是想跟她上床,才会迟疑。”班克斯群岛的老人或生了重病的人也会要求亲友将他们活埋,好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莫塔岛有一个人得了流感,身体极度虚弱,于是要求哥哥把他活埋。那个哥哥慢慢地把沙土堆在弟弟头上,不断地哭泣,还一直问弟弟他是否还活着。”
1707569753
1707569754 第五种做法很常见,也就是不顾老人的意愿,残忍地把他们杀害。杀害的手段包括勒死、活埋、使之窒息、刺死、用斧头朝头砍下去、折断其颈部或背部等。有一个阿齐印第安人曾对希尔和乌尔塔多描述自己如何杀害老妇:“我常常对那些老妇人下手……毫不留情地把她们踩死、活埋,或把她们的脖子折断……我根本不在乎。我也可以拿弓箭射死她们。”
1707569755
1707569756 上面的描述实在令人不寒而栗,正如我们在第五章看到的杀婴之例。但是,我们也得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到处迁徙的游牧社群或没有足够食物的社群来说,要如何对待老人?那些老人这一生已看过不少年老、重病的族人被抛弃或杀害,也许他们也是杀死自己父母的人。他们愿意自己走上黄泉路或是在亲友的协助下自杀。我们很幸运可以活在一个有充足医疗资源和食物的社会,因此不必面对那样的命运。正如丘吉尔对日本海军中将栗田健男的评论:“只有经历过那种严峻考验的人才有资格评判他。”其实,本书的很多读者或许也曾面临类似的考验,或将陷入这样的两难:当年迈的父母得了重病,医生询问你是否要继续积极治疗,或者选择止痛药和镇静剂缓和治疗?
1707569757
1707569758 老人的用处
1707569759
1707569760 对传统社群而言,老人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适应论的观点来看,如果一个社群的老年人可以得到照顾,让他们发挥作用,这样的社群能够更繁荣。当然,在这样的社群中,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的理由不是基于演化上的好处,而是出自爱、尊敬与责任。然而,如果狩猎——采集族群面临食物匮乏、族人即将饿死的情况,就不得不考虑现实。如下所述,老人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虽然年轻人也做得到,但主要是老人的专长,特别是需要多年经验累积的技能,因此特别适合老人来做。
1707569761
1707569762 男人到了某个年龄,就不再能够拿矛刺死狮子,女人也不再能扛着沉重的东西捡拾一种名为“mogongo”的坚果果仁。尽管如此,老人还是可为孙子孙女张罗食物,减轻自己对儿女、女婿或儿媳的负担。阿齐族男人到了六十几岁仍能捕猎小动物,捡拾水果、棕榈果,队群转移营地时也能帮忙开辟山路。上了年纪的昆族人仍会设陷阱捕猎动物,捡拾可食的植物,和年轻人一起去狩猎,帮忙判别动物留下的足迹,提出围捕策略。坦桑尼亚的哈扎女人中最勤劳的一群是老祖母(见图21)。即使她们的儿女已经长大,还是每天平均花7小时采集块茎和水果,用来喂饥饿的孙子孙女。哈扎老祖母花越多时间搜寻食物,孙子孙女就长得越好。18~19世纪的芬兰与加拿大农民也是:根据教会和族谱资料分析,祖母或外婆在世的孩子与两者都已去世的相比,更有可能顺利长大成人。此外,女性在过了50岁的停经年龄依然存活,每10年其子女平均能多生出两个孩子(可想而知,这是祖母或外婆的帮助)。
1707569763
1707569764 除了每天花7小时挖掘块茎,老人还可帮忙照顾孙子孙女,让他们的子女、女婿或儿媳可外出捕猎,而无后顾之忧。昆族的老祖母可连续好几天照顾孙子孙女,子女因为狩猎或采集食物必须在外过夜,就不必担心幼儿无人照顾。今日萨摩亚老人移民美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孙子孙女,让子女可离家工作,帮他们减轻育儿和家务的负担。
1707569765
1707569766 老人也可制造成年子女需要使用的东西,如工具、武器、篮子、罐子或纺织品(见图22)。以马来半岛上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塞芒族为例,他们的老人会制造吹箭筒。以这样的技艺而言,老人或许比年轻人更精熟。最会做篮子和罐子的人通常也是老人。
1707569767
1707569768 还有一些技能也是如此,如在医药、宗教、表演、人际关系和政治等方面。传统社群的助产士和医生通常是老人,其他如术士、巫师、先知和法师也是,也包括领导族人唱歌、跳舞、玩游戏以及举行成人仪式的人。老人由于终其一生都在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因此拥有很多社交优势。他们可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帮助子女。政治领导人通常也是老人,因此在一个部落之中,“长老”等于是“领导人”。现代国家社群也是如此,例如美国总统就职年龄平均是54岁,而当上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平均年龄为53岁。
1707569769
1707569770 或许,老人在传统社群最重要的功能是知识的保存者。本书读者也许很难想到这一点。在知识社会里,庞大的知识和信息都以印刷或数字的方式留存,如百科全书、书籍、杂志、地图、日记、笔记、信件以及互联网。如果我们必须查证某些事实,只要翻阅书写或印刷的数据或上网查询即可。但在没有文字的社会,则必须仰赖人类的记忆。因此,老人的头脑等于社群的百科全书和图书馆。我在新几内亚对当地人进行调查、访问,他们如果不确定答案,总会说: “我得向某个老人请教。”举凡部落的神话与诗歌、谁对谁说了什么、谁对谁做了什么、当地数百种植物和动物的名称或用途,以及碰到天灾时要去哪里寻找食物,这些常常只有老人才了如指掌。因此照顾老人对部落而言是攸关生死的大事,就像现代的船长要靠航海图才不至于在大海中遇难。我将在下面的故事中说明为什么老人拥有的知识是部落存续的关键。
1707569771
1707569772 1976年,我受邀前往西南太平洋的伦内尔岛评估铝土矿开采将对当地环境造成多大的冲击。我研究森林消失的速度,以及哪些树种可用作木材、结可食用的果实等。那里的中年岛民用伦内尔语列举当地的126种植物,如阿奴(anu)、岗托巴(gangotoba)、盖加吉亚(ghai-gha-ghea)和卡加洛胡洛胡(kagaa-loghu-loghu)。他们详细解释每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是否可供动物和人类食用,或者只有某些鸟类和蝙蝠可以吃,不能让人食用。在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当中,有些还特别指明是“在hungi kengi之后才食用的植物”。
1707569773
[ 上一页 ]  [ :1.7075697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