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87979e+09
1707587979
1707587980 [25]本部分内容主要参考了Micah S.Muscolino,FishingWarsandEnvironmental ChinainLateImperialandModernChina(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
1707587981
1707587982 [26]Micah S.Muscolino,FishingWarsandEnvironmentalChinainLateImperial andModernChina,22.
1707587983
1707587984 [27]Micah S.Muscolino,FishingWarsandEnvironmentalChinainLateImperial andModernChina,122.
1707587985
1707587986 [28]Ibid.,151,174-178.
1707587987
1707587988 [29]Diana Lary,“The Waters Covered the Earth:China’s War-Induced Natural Disasters,”in WarandStateTerrorism:TheUnitedStates,Japan,andtheAsia-PacificintheLongTwentiethCentury,eds.Mark Selden and Alvin Y.So(Lanham,MD: Rowman&Littlefield, 2004), 143-147.中译本见马克·赛尔登、埃尔文·Y.索主编:《战争与国家恐怖主义》,张友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707587989
1707587990 [30]转引自Micah Muscolino,“Violence against the People and the Land:Refuge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s Henan Province,1938-45”,Environment andHistory,17(2011):291-311。
1707587991
1707587992 [31]Ibid.,299.
1707587993
1707587994 [32]在战争结束以后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帮助下,花园口得以堵口合龙,黄河也在1946年末回到了北面的故道,相关介绍可参见Lary,“The Waters Covered the Earth”,156。
1707587995
1707587996 [33]Micah S.Muscolino,TheEcologyofWarinChina:HenanProvince,the YellowRiver,andBeyond,1938-1950(New York,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2.穆盛博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通过考察军队、农业人口和黄河的变动情况来分析战争对华北环境的影响,因为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消耗已经陷入环境退化的华北地区的稀缺的能源供应。
1707587997
1707587998 [34]较简明的介绍可参见Lary,“The Waters Covered the Earth,”158-162。
1707587999
1707588000 [35]Ibid.,18-19.
1707588001
1707588002
1707588003
1707588004
1707588005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1707583830]
1707588006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小结
1707588007
1707588008 在中国共产党1949年取得胜利之前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各地广泛出现了明显的环境危机。[1]人口增长、商业化以及政府的战略和财政需求等动因,促使一批又一批移民迁入边疆和内陆边缘地区,他们不断砍伐森林、排干或填充沼泽湿地以开垦农田。森林的砍伐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泥沙淤积和平原地带的洪水泛滥,也造成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和保水能力的下降,还加剧了能源短缺和建筑用木材供应量的减少。随着能量水平的下降,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代谢速度也不断放缓,人民和他们的环境一样变得日趋贫困。对于土地和水这些日益稀缺资源的竞争,引致了日益增加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贫困化可能会激发中国亿万农民寻求变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热情,但贫困化的自然环境则意味着这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抛开别的不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的是一个已经严重退化了的自然环境。
1707588009
1707588010 [1]围绕着“环境危机”这一概念的使用,历史学者中还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一个深入而具有启发性的讨论可参见Richard C.Hoffman,Nancy Langston,James C.McCann,Peter C.Perdue,and Lise Sedrez,“AHR Conversation:Environmental Historians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TheAmericanHistoricalReview 113,no.5(Dec.2008),1431-1465。
1707588011
1707588012
1707588013
1707588014
1707588015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1707583831]
1707588016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公元1949年以来
1707588017
1707588018 本章考察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水和大气等环境变化的历程。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并通过这些制度与环境互动改变着环境,本章将首先介绍这些环境变迁的制度背景,然后再考察土地、森林、草原、河流和大气的变化情况,最后以当前中国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作为总结。
1707588019
1707588020
1707588021
1707588022
1707588023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1707583832]
1707588024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征服自然
1707588025
1707588026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由国家意志推动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新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之前三千年以来将中国式农作推广到全国各地而驱动的环境变化模式。尽管是建立在一个农村占绝大多数、饱受森林砍伐和环境退化之苦、历经战争蹂躏的旧中国基础之上,但毫无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以来的六十年中已经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然而也可以说是污染最严重的工业经济体之一。[1]
1707588027
1707588028 事实上,在共产党领袖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与其继任者邓小平时期的政策与实施情况,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虽然他们都提出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但毛泽东并不信任市场和官僚体制,而是要寻找一个迅速实现社会主义的中国独特道路;邓小平则认为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可以利用市场和其他“资本主义的工具”,来为社会主义目标建立物质基础。尽管这两种观点之间差异显著,但双方都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来发展中国经济。无论在1949年是否还宣告过别的现代化目标或理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权国家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迅速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
[ 上一页 ]  [ :1.7075879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