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598420
不过,尤金·奥尼尔充满激情,不断重复苍白的主题,上述缺点和文学性的缺失几乎不会被注意到,特别是在舞台演出的时候。即便是阅读而非看演出,起码在他最好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到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
1707598421
1707598422
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尤金·奥尼尔的手法都相当具有实验性:使用面具;赋予古老对白以新意;多维而漫长的剧情;从现实主义转向表现主义——这受到了瑞典戏剧家斯特林堡的影响;用现代术语阐释古典希腊戏剧的经典情节,包括我们之前提到的埃斯库罗斯(5)、索福克勒斯(6)、欧里庇得斯(7)。
1707598423
1707598424
最后一种类型的典型例子是他的三部剧《伊莱克特拉的哀伤》。“克吕泰墨斯特拉-阿伽门农-伊莱克特拉-俄瑞斯忒斯”的故事被巧妙地放在美国内战后的新英格兰背景下。尤金·奥尼尔深受希腊传统的影响,想要写一部纯粹的悲剧,这在美国舞台传统中很少见。比起情节中的悲剧命运,这部剧的力量更多来自作者用文字表现自身矛盾给读者带来的震撼。
1707598425
1707598426
另外两部推荐的作品具有相同的特质。我认为它们是尤金·奥尼尔的杰作,源自作者的强烈体验。它们不是对表面人生的描绘,而是关于生存的最痛苦的问题的探索。
1707598427
1707598428
《送冰的人来了》是以失败为主题的故事。哈里酒吧里堕落的酒鬼会遇到这种失败,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遇到这种失败。失败残忍地击破我们常有的幻想,也让我们意识到没有这些幻想我们活不下去。
1707598429
1707598430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有很明显的自传性质,它在戏剧史上的典型性毋庸置疑。剧中人是尤金·奥尼尔的家人,悲剧是家庭的悲剧,绝望是作者自己的绝望。
1707598431
1707598432
尤金·奥尼尔说过:“我关注的只有人和上帝的关系。”不过,不要只看字面意思,尤金·奥尼尔和自己的导师埃斯库罗斯不同,他缺乏对超自然、形而上层面的真正思考,但这至少说明尤金·奥尼尔一直在关注着人类所面对的最深刻及长久的困惑。痛苦和一丝不苟的严肃,让尤金·奥尼尔在美国剧坛占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1707598433
1707598434
克里夫顿·费迪曼
1707598435
1707598436
1707598437
1707598438
1707598440
一生的读书计划 116.T.S.艾略特
1707598441
1707598442
1888—1965年
1707598443
1707598444
《诗集》《戏剧选》
1707598445
1707598446
T.S.艾略特无可争议地属于20世纪不多的先锋作家之一。理由不是他在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诺贝尔奖得主中,平庸之辈和才华出众者一样多;也不是他在英格兰的文坛泰斗地位,就像以前的德莱顿、阿狄森、塞缪尔·约翰逊(59),等等;也不是因为他当时是英国文坛最富争议性的人;也不是因为他宣传自己是“宗教上的英国国教教徒、政治上的保皇党人、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而令大众的强光照耀着他,让他声名鹊起——其实千百万善良聪明的英国人都符合那些他给自己贴的标签。(为什么同样的话艾略特说出来就那么令人震惊?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的攻击性强,这既是自由主义的弱点,又是它的狭隘之处。)
1707598447
1707598448
理由是,艾略特能写出通俗易懂又深奥的文章(我会推荐一些),当然,随着时光流逝,他给了我们更多的东西,写的文章也更容易理解了。简单地说,T.S.艾略特的成就如下:他塑造了我们时代英美诗歌的风格,使之更深邃,更优美。他为诗歌评论提供了一种活力四射、高水准的规则,对抗当时盛行的逐渐没落的印象派批评方法。这种新的批评理论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和发现了一批作家: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诗人、剧作家,17世纪的宗教作家,但丁(30),德莱顿,多恩(40)。
1707598449
1707598450
最好按时间顺序阅读艾略特。艾略特天生就要在写作技巧和精神上不断成熟起来。在技巧方面,早期的作品中充斥着众多的典故和引用,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机灵劲儿和难得的智慧,后期的文字则变得干净,形式上更为完美。在精神方面,他从1917年普鲁弗洛克诗歌中那些时髦的反话,发展到《荒原》(1922年)中的冷漠和极度绝望,又发展到《四个四重奏》(1943年)中的沉思的、形而上学的虔诚。
1707598451
1707598452
在整个进化的过程中,艾略特都紧紧抓住最初的目标:“消化、表述新事物,成组的新事物、新感受、新层次。”很多“事物”和“感受”都令人不快,在作家的传统眼光看来,这些构成了现代社会的“荒原”。不过他的目的不是享受这些奢侈的痛苦,也不是用这些讨厌的东西震撼我们。“诗人的根本长处不是处理一个美丽的世界,而是看到美与丑掩盖的东西,看到无聊、恐惧和辉煌。”无聊、恐惧和辉煌都被编织进他的诗歌。
1707598453
1707598454
尽管有前驱可以借鉴,艾略特的诗仍然是革命性的,就好像普鲁斯特(105)、乔伊斯(110)的小说,贝克特(125)的戏剧一样。他的诗一方面严谨凝练,一方面充满魔幻的想法。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分量,每一种暗示都有自己的意义,所有这些组合在一起,有节奏地流动。如果大声朗读或者听艾略特的朗读录音,节奏感会更明显。一开始他的语言很排外,好像不能被很好地理解。但是随着熟悉起来,就会清楚它们是对这个进化(也许是退化)时代中西方男女思想状况的描写,精准而打动人心。艾略特的诗和莎士比亚(39)或者但丁最出色的诗作,至少共同分享一项伟大特质:每一行诗都感情充沛,永久地留在我们的头脑中,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1707598455
1707598456
克里夫顿·费迪曼
1707598457
1707598458
1707598459
1707598460
1707598462
一生的读书计划 117.奥尔德斯·赫胥黎
1707598463
1707598464
1894—1963年
1707598465
1707598466
《美妙的新世界》
1707598467
1707598468
赫胥黎和T.S.艾略特(116)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人都天资卓越,都博文广记;两人都在自己的性格中凝聚了大量的西方传统,两人都经历了从破坏性强的批评家到虔诚信徒的转变——艾略特皈依了英国国教,赫胥黎接受了来自东方的神秘主义,同时糅合了西方梦想家,比如布莱克(63)、埃克哈特、陶勒等人思想的神秘主义。也许艾略特在才能上稍稍压过赫胥黎一头,毕竟他的艺术成就更高,但是赫胥黎的才能中有更多的冒险因子,更多幽默感,更直接地面对这个时代的具体问题,特别是种族的自我毁灭部分,例如全面战争和残酷的人口过剩。
1707598469
[
上一页 ]
[ :1.707598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