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062426e+09
1700062426 部队的补给也成了严重问题。布达佩斯仅仅在纸面上是个要塞,根本就没有可供几个月消耗的粮食储备。很多现有的库存,包括食品和军需品,储存在布达外围地区,于1944年12月24日至26日落入敌手。圣诞节后,匈军第1步兵军的军需官内梅特·德热又进行蓄意破坏,把匈军的库存搬迁到很快就会落入红军手中的地方。包围圈封闭时,守军拥有450吨弹药、120立方米燃油,以及30万个单位的口粮,仅够维持约五天。[92]
1700062427
1700062428 德军和匈军指挥部根本没有办法考虑为平民提供口粮。被围部队的弹药和食物最低需求量是每天80吨。由于机场运输能力有限,20吨补给将由降落伞投入,其他的由Ju-52运输机和滑翔机运入。紧急降落地点和伞降地点是:赛马场、北切佩尔机场、今天的人民体育馆所在地、佩斯的基什拉科什训练场,以及布达的陶班公园和血之原野。首都较大的机场已经被红军占领:布达厄尔什于12月25日被占领,费里海吉于27日失陷,马加什福尔德于30日落入敌手。
1700062429
1700062430 1944年12月29日,第一批补给飞机抵达。它们是由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的布达佩斯补给集群驾驶的,该集群在当天成立,指挥官是格哈德·康拉德中将。该集群拥有大约200架各型飞机,平均每天执行61次任务,其中49次能够成功。在1945年1月初赛马场失陷以前,有时甚至能够达到每天93架次。滑翔机的损失最严重。该集群共有73架DFS-230滑翔机,其中32架没到达布达佩斯就损失掉了,其他滑翔机不是在迫降过程中解体,就是降落到了错误地点。滑翔机的驾驶员是国家社会主义飞行军团(NSFK)[93]的成员,年龄不过十六到十八岁,大多数人是出于年轻人的鲁莽和勇气才自愿执行这项可怕的任务的。[94]
1700062431
1700062432 德国空军平均每天仅能向布达佩斯包围圈输送47吨补给。尽管运入的补给中有86%是弹药,但德军重炮兵还是在围城的第一周就失去了战斗力。由于没有饲料,守军的马匹(将近2.5万匹)被宰杀当作食物。1月,德国人在布达城堡南端还小心地藏了十几头猪,当作指挥官及其随从的食物。匈军第12后备师一名连级军士长回忆道:“我这一生中干的最危险也最成功的事情是,有天夜里,我和几个弟兄从德国人那里偷了一头猪,好让饥肠辘辘的弟兄们吃得好一点。”[95]到1月底,中央所有的库存都枯竭了,剩下的食物只有胡萝卜(原本用作动物饲料)和马肉。但这些东西也不充裕,到围城的最后几周大多数士兵在挨饿。
1700062433
1700062434 德国空军运入包围圈的补给总量为1975吨,其中417吨是匈牙利飞行员运入的。携带弹药箱的降落伞是红色的,带食物的是白色的。在围城的最后一周,德国空军在夜色掩护下空投了几千个补给箱,但只有极少数到了守军手中。有些补给箱被气流吹到了红军控制的地带,而且只有等到天亮才能去寻找补给箱,到那时平民早已把食物偷走了,但这些平民如果被德军抓住,就会被处死。守军即便找到了完好无损的补给箱,也不能立即分发给部队,因为燃料极其缺乏,运输困难,而且炮击不断。有时补给箱里的东西令人震惊:例如铁十字勋章,或用来标记未爆炸炮弹的黄色小旗。上级空投了三次骑士十字勋章给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他才得到这项荣誉。
1700062435
1700062436 苏联红军和罗军
1700062437
1700062438 苏联红军和罗军部队的质量同样良莠不齐。有些部队的素质的确是一流的,但有些部队的士气和斗志比最糟糕的匈军单位也好不了多少。只有攻击主线的部队才能从最高统帅部那里得到增援,其他单位根本不能指望。坦克、骑兵和近卫机械化部队能够得到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补充兵,其他部队得到的补充兵则包括不加区分地胡乱征召来的小孩和老人。刚刚被解放的苏联领土上的男人立刻被强征入伍。根据德方情报,面对南方集团军群的红军15个加强师的40%到70%的兵员来自刚刚被红军收复的地区。[96]从罗马尼亚的德国战俘营里解放出来的红军战俘几乎得不到休整,立刻又被部署到前线。所以1944年11月至12月匈军第1装甲师俘获的960名战俘中,只有160人是第一次被俘,400人是二进宫,而剩下400人已经是第三次被俘。[97]红军指挥部把大量红军部队和坦克用于加强罗马尼亚第7步兵军,因为苏联人对罗马尼亚人的装备和斗志没信心。大多数鞑靼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和高加索人同样对作战没有热情,摩尔多瓦人和乌克兰人的士气尤其低落。在攻击行动前,有些单位会把所谓的“懦夫”拖出来枪毙示众。即使犯的是最轻微的错误都会受到十年苦役的惩罚,或者在惩戒连待上三个月,而在那里生存的希望特别渺茫。红军指挥官在发动攻击前为了提高士气,往往会给部队大量发放烈酒,并布置武装封锁线以阻止士兵后退。进攻失败之后,他们有时会命令用重武器向逃跑的己方步兵开火。
1700062439
1700062440 为了逃避这种严酷的待遇,许多红军和罗军士兵开小差或者投敌,不过另一边的匈军也会这么做,而且人数更多。[98]苏联和罗马尼亚投诚者向德国审讯官给出的投诚理由往往是“想要活下去”。[99]比罗·约瑟夫中尉回忆道:“在我们的一次成功反击中,70个苏联人投到了我们这边。他们说,他们如果不坚守阵地而是后退的话就会被打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更害怕后退而不是前进。”[100]
1700062441
1700062442 从1944年11月初到1945年1月底,红军和罗军作战部队不断得到重组,从而在佩斯和布达继续进攻(见表10)。1945年1月1日,2个乌克兰方面军共有17.7万苏联士兵可供攻城之用。在佩斯一面有6.7万步兵,布达一面有7万步兵。两条战线的炮兵、空军和水兵共有4万人。理论上,红军的师比德军和匈军的师小得多。德军在1944年新建的师每师有12500人,匈军每师有2万人,红军每师只有9389人。但这些数字很有欺骗性,因为红军的绝大多数补给单位是直接附属于集团军或方面军的,而不是师的一部分。另外,匈军一个师的人数这么多是因为匈军缺少重武器,不得不增加步兵数量来尽量弥补火力的不足。红军一个步兵师的补给单位只有150人,医疗单位只有109人;而德军一个师的补给和医疗单位分别有1113人和628人。一个德国师的作战兵力是7706人,而一个苏联师的作战兵力是7509人。[101]
1700062443
1700062444
1700062445
1700062446
1700062447 到1944年11月底,马利诺夫斯基的各师已经严重缺编。尽管各师平均得到了800人的补充,但仍然只有约4500人。在布达佩斯攻势开始时,红军各师就只有这么多人。这意味着红军在三周内损失了20%兵力。从1944年12月24日到1945年2月11日,红军和罗军的总兵力从17.7万人下降到7.5万人,作战兵力从10万人下降到3.6万人;同一时期,德军和匈军的总兵力从7.9万人下降到3.2万人,作战兵力从3.5万人下降到1.1万人(见表11)。
1700062448
1700062449 值得注意的是,红军往往能够修复损坏的装备,德军却做不到。红军有210个轻型或重型炮兵连、10个自行火炮连、718门中型或重型迫击炮和48门“喀秋莎”火箭炮,不仅对守军形成了压倒性的数量优势,而且始终保持着战斗力;而德军和匈军只有45个轻型炮兵连和15个重炮连,且在围城最初几天就损失了30%的火炮。另外,红军弹药充足,伤员也能得到较好的医治。红军的大部分补给可以从占领的地区获得。除了面粉、糖、烟草和作战物资外,所有物资都是在本地征用的。[102]有时红军在征用物资时会付钱,但这只有象征性意义,因为军方印的纸币是没有担保的,1946年匈牙利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部分原因也就在此。
1700062450
1700062451 综上所述,红军对德军和匈军形成了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数量优势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任何城市攻防战中,防守方都拥有巨大的主场优势,可以快速重组部队,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红军兵力差不多只是德军和匈军的两倍,但这足够了,因为德军和匈军不仅严重缺少弹药,无法使用重武器,还经常逃避战斗。在正常情况下,攻方需要三倍于守方的兵力才能获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布达佩斯攻防战的早期阶段,或者柏林、布雷斯劳、波森的围城战中,攻方兵力都达到了守方的十倍。
1700062452
1700062453 德军和匈军指挥部
1700062454
1700062455 12月25日,红军炮兵开始轰击驻在鹰山锡安圣母修道院的匈军军部。欣迪和他的参谋部转移到了布达城堡区的山多尔宫,军部的大多数部门则驻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德军的军部驻在韦尔伯齐街,离欣迪不远。1月初,两个军部都转移到城堡山下方隧道的防空洞里。[103]这个两层的防空洞有自己的通风系统和发电机,在整个围城期间一直正常运作。德军指挥部占据了底层,匈军在上层。即使在这里,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也维持了他那一套官僚作风,设置了接待室、秘书和固定的办公时间。[104]
1700062456
1700062457 如前文所述,两个指挥部之间很少合作。德军指挥部发布命令时丝毫不考虑匈军的意见;德军部队对市民为所欲为,随便征用物资,没有充分理由就炸毁建筑物。在两个指挥部都被迫迁往隧道之前,德军只有两名上尉负责同匈军联络。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和他的参谋长乌斯道·林德瑙中校都认为没有必要与匈军指挥部当面接触。两个指挥部在向外界发布报告时也不会征询对方意见,反而互相横加指责。
1700062458
1700062459 德军指挥层的内部也不融洽。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从未离开过防空洞,对他的军官们很不信任,不断检查他们。第13装甲师师长格哈德·施米德胡贝少将授权一位军官携带该师作战日志和其他文件于12月30日飞出包围圈(之所以选择此人,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因此指责施米德胡贝“鲁莽地削弱了本师的作战兵力”。[105]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不断地抱怨第13装甲师的总兵力与作战兵力之间的差距,该师不得不做了一次统计,在报告中列出了它下属所有单位的情况,但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又拒绝接受这次调查的结果。在突围之后的一次调查中,党卫军第8骑兵师首席参谋米茨拉夫少校记录了自己的印象:
1700062460
1700062461 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不是个好领导。不管怎么说,总司令待在隧道里六个星期不出来,这可够新鲜的。他的军官也是这样。他们只是在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后才礼节性地视察一下部队。大家对参谋长林德瑙少校[后来升为中校]的批评尤为激烈。据说他缺少必要的严肃性。他们总是那么镇静和自信,完全不了解真实情况。[106]
1700062462
1700062463
1700062464
1700062465
1700062466 4.卡尔·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党卫军第9山地军军长
1700062467
1700062468 各部队指挥官的背景和性格各不相同。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生于1888年,是一个医生的儿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中尉军衔服役,后来加入了新建立的保安警察。1928年至1930年,他在智利担任宪兵教官。1939年到1940年,他担任党卫军“警察”师师长,后来担任帝国保安总局(领导人是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下属的殖民警察部门的长官。当时帝国保安总局正在考虑建立一支非洲殖民地警察部队。1943年8月27日到1944年6月11日,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担任党卫军第6“拉脱维亚”军的军长,一直在相对平静的北方集团军群前线。1944年9月,他来到布达佩斯,帮助阻止霍尔蒂与盟国单独媾和,并主持组建新的武装党卫军部队。若不是红军两周后兵临城下的话,霍尔蒂的失败和随后发生的亲德政变也不会让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成为一位重要人物。
1700062469
1700062470 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不是纳粹党员,也从没有行过“希特勒万岁”的礼节。他是经验丰富的警官,德军高层任命他为布达佩斯军级集群的指挥官,是希望他能够阻止骚乱和叛逃。他是个迂腐的官僚,坚持严格遵守所有规章制度。例如,1940年,他判处一名士兵10天监禁,因为这名士兵从一所空房子里拿走了一磅咖啡。他的部下对他的评价都很差。赫尔穆特·沃尔夫中校愤恨地回忆道:“我们的全部有益建议换来的都是他那充满污言秽语的傲慢回答。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总是在报告里撒谎。例如,布达佩斯东站的失陷比他报告的要晚两天。他的所有报告都夸大其词,就连他的副官也直摇头,宣称自己绝不敢上报这些东西。”[107]巴尔克上将说,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是“文官”,或者顶多算得上是“政治”将军,他和他的参谋长两个人都“无力控制局面”,但“没法被替换”,因为包围圈内实在没有合适人选。[108]尽管巴尔克对所有的党卫军将领都有偏见,但他的批评不是毫无根据的。1955年,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被苏联释放,是最后一批被释放的德国战俘之一。1971年,他在西德遇车祸丧生。
1700062471
1700062472 普费弗-维尔登布鲁赫的参谋长乌斯道·林德瑙时年三十岁,是德军最年轻的参谋军官之一,资质极佳。他于1944年12月19日从维也纳来到布达佩斯。尽管他不属于党卫军,但他被提升为党卫军第9山地军的参谋长在当时并不奇怪。党卫军没有自己的参谋学院,它的高级军官往往来自国防军。
1700062473
1700062474
1700062475
[ 上一页 ]  [ :1.7000624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