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82669
1700182670
绳纹时代后期可能出现过表演性的摔碎陶罐的行为,因为曾发现过巨大的“陶片丘”。[18]随着造型变得更加精致,许多绳纹时代后期的陶器无疑主要用于展示。在基本的花盆形制的基础上,边缘被塑造成壮观的火焰形状,或者塑造出缠着陶器的蛇,并雕有伸出的舌头。有时,装饰导致陶罐过于头重脚轻,几乎无法立住。[19]漆器一定也非常惊人,就像今天这样。不过,我们不能轻易将这种解释套用到福井洞等地的最古老陶器上,坦率说,它们非常平淡乏味。我们目前对最早的日本制陶者了解太少,无法确定他们究竟更关心打动来访者还是发明一种炖蔬菜的方法。不过,我们知道到了公元前9500年,许多人已经在上野原这样的永久据点过着定居生活。虽然陶器已经发明,但定居生活方式对于陶瓷技术的发扬光大至关重要。
1700182671
1700182672
当卢伯克在小屋间漫步,时而停下来从人们背后窥伺,品尝小块食物时,安定感很快让他想起了之前去过的其他狩猎采集者定居点,特别是西亚的马拉哈泉村和北美的科斯特。许多树被清理,房屋似乎是永久性的。磨石和陶器显然不是为了从一处营地带到另一处而设计。陶制炊具内的东西和垃圾堆显示,上野原人拥有丰富的食物来源,他们显然从林地、淡水溪流、海边和海中取食。就像马拉哈泉村和科斯特人那样,他们靠着丰富的自然收获放弃了传统狩猎采集者的流动生活方式,享受定居的村落生活。
1700182673
1700182674
但正如其他任何村落,上野原拥有独特的环境和一系列文化特点。卢伯克看到更多的陶匠在工作,有的用海贝代替绳结给陶器印上花纹。猪肉被挂在设计巧妙的灶坑上方熏制,这种灶坑有两个通过短通道相连的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上方用树枝挂着肉块,另一个开口处点火。烟从通道飘过,笼罩在肉周围。正在制造的石质箭头两边有明显的锯齿,完全不同于卢伯克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身体装饰也不相同:绘制的图案很夸张,许多人佩戴用黏土烧制的粗大耳环,上面刻着漩涡和螺旋图案。[20]
1700182675
1700182676
虽然精致,但这些身体装饰似乎不代表地位。上野原好像没有指定的首领,也没有财富差异。所有房屋在大小和结构上都很相似,每堆火上都烹煮着同样类型的食物,对谁能坐在哪里同谁说话似乎也没有限制。
1700182677
1700182678
当上野原的一天行将结束时,卢伯克查看了自己抵达时从林中归来的那些人所带的包裹。包裹被扔在一排挖好的黏土坑边,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橡子。两个女人正在工作,将一层层碎石和切碎的芦苇铺到每个坑底。橡子被倒进坑里并压实,然后再铺上芦苇和碎石,直到几乎与地面齐平。最后,女人们用黏土盖住坑,形成防水层。就这样,坚果可以不受啮齿动物和潮气的侵害,安全地储存到每年冬天食物短缺的时候,而且等到吃的时候,它们的苦味也会消失。[21]
1700182679
1700182680
随着工作结束,太阳落下,卢伯克被吸引到火边。那座半完工小屋旁聚集了一群人,卢伯克坐在他们中间。一堆芦苇尚未被绑到木桩上——人们似乎不着急完工。滚烫的石头上,包在叶子里的鱼滋滋冒着油。一些成人和孩子已经铺好植物纤维做的垫子睡了;另一些人低声交谈,或轻轻地给孩子唱歌。当卢伯克加入他们时,夜空中出现了奇观:红色和橙色不断变幻,然后加深为紫色和紫红色。空气中有淡淡的硫黄味,火山灰飘落,在拉开的夜幕中发出荧光,犹如一场小小的烟花表演。
1700182681
1700182682
1986—1997年,当鹿儿岛考古中心的新东晃一(Koichi Shinto)发掘上野原时,他在两层火山灰之间找到了考古遗存。卢伯克到来时正在咆哮的是樱岛(Sakura-jima)火山,它于公元前9100年喷发,将定居点埋在浮石和火山灰之下。[22]尚不清楚上野原人是惊恐地逃离还是被活埋了,因为酸性的火山灰摧毁了遗址的一切有机物质,包括人类和动物的骨头。不过,那里挖出了大量古代小屋的地基、灶坑和火堆。除了这些,新东晃一还找到一批器物,包括陶瓷耳环、罐子、黏土小像和带锯齿的箭头。许多是在离公元前9100年的那次喷发之后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才被埋的。由于没有与之相伴的房屋,上野原似乎成了一个仪式性的埋藏地点。
1700182683
1700182684
不过,樱岛火山并非掩埋了上野原最后的物质遗迹并决定了当地人最终命运的火山。完成这一切的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某一天喷发的鬼界(Kikai)火山,距离九州岛南岸100千米。[23]这是全新世世界最大的喷发之一。火山碎屑从海上漂到九州岛,破坏了南部和中部的森林以及其中的一切,鬼界火山的火山灰甚至一路向北落到了北海道。上野原(可能已废弃)被埋在1米深的火山灰下。九州岛南部的许多地区在几个世纪里无人居住,人们再也没有回来重建村子。[24]
1700182685
1700182686
今天,上野原向公众开放展示,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前来参观绳纹狩猎采集者曾经建造房屋和熏制猪肉的地方。在其生命的这个最新阶段,上野原变得与其他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的史前狩猎采集者定居点截然不同。斯塔卡、马拉哈泉村和其他许多地方发掘出来的遗迹鲜为人知,公众也无法进入,无缘了解自己的狩猎采集者历史。
1700182687
1700182688
现在是公元前9100年。卢伯克一直睡到天亮,然后离开上野原,开始在日本诸岛间向北而行。首先,他沿着鹿踩出的小径和植物采集者经常走的路线步行前往九州的北海岸。他来到了高耸于丰后水道之上的山崖,这条宽50千米的海峡上点缀着众多小岛,对岸就是四国岛。远处的海岸消失在下方波涛激起的咸味雾气中。
1700182689
1700182690
他别无选择,只能沿着崖顶而行,时而下到海湾,时而又攀上岬角,直到抵达九州的最北端。这里的绳纹人营地位于被遮蔽的小海湾中,有的岸上停着独木舟。卢伯克借了一条,穿过狭窄的海峡前往本州岛的西南角。然后,他沿着南侧弯曲的海岸线而行,始终处于石灰色和紫色山顶的内陆高山的阴影下。冬天来时,山顶和森林覆盖的山坡上积满了雪;太平洋吹来的狂风暴雨宣告着炎热潮湿夏天的到来。很快,公元前9100年变成了8000年,然后是7000年。
1700182691
1700182692
当南边的海岸线摇摆不定时,卢伯克向内陆走去,沿着森林覆盖的深谷,他来到了山巅之间的隘口,朝东望向翡翠色太平洋对岸的北美。公元前6500年来临时,卢伯克知道大平原上的狩猎采集者正同干旱的影响做着斗争,搜寻日益减少的野牛群。
1700182693
1700182694
在另一次离开海岸的内陆之行中,卢伯克来到一个巨大内陆湖边缘的泽地,那里今天被称为琵琶湖(Lake Biwa)。林地特别茂密,湖中出产贝类和许多可食用的水生植物,难怪那里有好几处绳纹人营地。居民将采来植物上的废弃物扔到泥泞的地上,包括果壳、难吃的外皮、种子和茎秆。这些东西将保存在被水淹没的沉积物中,直到粟津(Awazu)遗址被发掘,那是少数几处发现植物遗存的绳纹遗址。[25]
1700182695
1700182696
与乌鸦一起从本州岛西南角跋涉了大约850千米,并在崎岖的海岸和山谷间绕行了至少四五倍这个距离后,卢伯克来到今天东京湾上方平缓的多摩丘陵(Tama Hills)。他刚刚从富士山边经过,那座完全对称且白雪皑皑的山顶俯瞰着周围的湖泊和瀑布,还有盛开的樱花和野杜鹃。但现在他面前的景象更加平淡:浅谷的另一边,一群野猪穿过灌木丛,边哼哼边抽动鼻子。
1700182697
1700182698
一头大公猪是它们的首领,长着看上去致命的弯牙,和它在一起的还有三头母猪和一群斑纹小猪。一头母猪突然在刺耳的尖叫中消失了,剩下的逃走,小猪不顾一切地试图跟上冲入林中的大猪,留下折断的树枝和踏倒的灌木。猪群刚刚待过的地方继续传来尖叫,充满惊恐和痛苦的叫声中夹杂着绝望的咕哝,在整个山谷中回荡。但看不到猪的踪影。
1700182699
1700182700
叫声持续了几分钟才停歇,被粗重的呼吸和挣扎声取代。卢伯克小心地慢慢走近,发现那头母猪上了坚果诱饵的当,掉进盖着枯树枝的陷坑中。猪被困住了,它的后腿无助地悬在沟中,身体两边被卡住,并且因为无助的挣扎而越来越紧。
1700182701
1700182702
随后的几小时里,卢伯克等在陷坑边,母猪不时发出尖叫,疯狂地晃着脑袋。等到一群绳纹猎人从林中赶来检查陷阱时,它已经精疲力竭地安静下来。当他们用一把燧石刀割开鼓胀的动脉时,它只能呜咽着接受死亡。
1700182703
1700182704
猎人喝了一点装在小陶碗里的猪血,等待剩下的流干。然后,人们开始搬动尸体。他们爬到猪背上,用石斧和石刀着手宰割,用木棍撑开切好的尸体。随后,他们肩上扛着猪的腰腿部返回树林,猪头被挑在一根木棍上。留下的只有一堆用钝的油腻石头工具,以及一个带血的陶罐。
1700182705
1700182706
1970年,在横滨市雾丘(Kirigaoka)地区一次房地产开发前进行的发掘中,目前在东京大学任教的今村启尔(Keiji Imamura)在7个勘察点都没能发现绳纹人的坑屋。但他找到了许多椭圆形的坑,大多1.5米长,1米多深。它们作为房子太小,而且周围的器物寥寥无几,今村认为他可能找到了捕捉野猪的陷坑。[26]
1700182707
1700182708
遵循这种想法,今村弃用了小铲子和刮匙等常用考古工具,而是改用了挖土机。他挖掉了雾丘地区的大片表层土壤,包括山坡、山脊、台地和小山谷的底部。整个地区被证明遍布椭圆形坑,许多位于今村认为的动物足迹旁。坑有一系列不同构造。有的曾在底部竖着桩子,这可能是为了刺死猎物,或者让猪蹄无法踩到地面。另一种就像卢伯克看见的——坑呈长椭圆形,坑壁逐渐收窄,猪掉入后会被紧紧卡住。
1700182709
1700182710
在雾丘的几个坑中发现了陶片,它们可能来自留在陷阱周围的破碎陶器,连同土壤和其他废弃物一起被雨水冲入坑中。陶器的风格和纹饰显示,一些坑属于绳纹时代早期,与上野原的定居点同时代,另一些则属于绳纹时代前期。还有的坑非常晚近,在有史可据的年代被用来捕捉野猪,就像日本民间故事中所记录的。
1700182711
1700182712
20世纪70和80年代的经济繁荣期间,日本每年都会在建筑工程开始前展开数以千计的发掘,全国各地发现了许多类似的遗址。大部分陷坑属于绳纹时代前期,有时一次发现的数量很多。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发现之一来自东京南郊的多摩丘陵地区,在房地产开发前对这片30平方千米的土地做了勘察,发现了惊人的1万个坑。绳纹时代后期的坑呈线形排列,暗示猪或鹿被驱赶着跑向那里,也许使用了藩篱将动物引向死亡。但较早的绳纹人对打猎似乎更加随意——他们只是留下些诱饵,然后听天由命,等待野猪和鹿在看似无害的林地里刨食和啃食。
1700182713
1700182714
卢伯克从多摩丘陵出发,走向东京湾沿岸,现在他一直留意着可疑的坚果堆。来到目的地后,他看到海岸线似乎荒废了,虽然海湾周围有许多人类存在的痕迹:昔日的火堆、倒塌的茅屋和被拖到沙滩上的独木舟。当卢伯克坐着犹豫该去哪里时,湾中一个小岛上的树林里升起了炊烟。水看上去不深而且温暖,于是他开始涉水走向那里。但事实上水又深又冷,卢伯克只得游了一场不适而疲惫的泳。
1700182715
1700182716
他发现岛上住着几家人,他们简陋的茅屋建在一大堆贝壳附近,其中包括牡蛎、蛤蜊和鸟蛤。动物骨头(有的还连着小块的皮和筋)以及破碎的工具和陶罐也被扔进发臭的垃圾堆。贝丘边缘点着一堆火,女人们正在把坚果磨成糊,孩子们则在垃圾堆上玩耍。他们乱扔很久以前的骨头,把废弃的陶罐砸成小碎片。狗趴在女人身旁嚼着骨头,男人们坐着望向大海,不知道来袭的潮水是否会涨到像昨夜那么高,甚至犹有过之。[27]
1700182717
1700182718
卢伯克来到了未来的夏岛(Natsushima)考古遗址。游完泳后,他需要一点温暖,于是在火边坐下,贝丘的臭味让他想起了在埃尔特波尔和纳穆的日子。虽然对贝丘遗址并不陌生,但他此前很少有时间学习沿海采集的技巧。因此,卢伯克决心至少在夏岛待上几周,观察和实践绳纹人生活的又一个方面。
[
上一页 ]
[ :1.7001826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