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85857
17. 关于米斯拉对IIIF-23的发掘,见Mathpal(1984)和Kennedy(2000)的描述。Wakanker(1973)也记录了对那里的重要发掘。
1700185858
1700185859
18. Mathpal(1984)。
1700185860
1700185861
19. Mathpal(1984,202页)。
1700185862
1700185863
20. Varma等人(1985)描绘了对达姆达玛的发掘,Sharma(1973)和Pal(1994)对恒河平原上的中石器时代定居点做了总体盘点。Kennedy(2000)引述了根据达姆达玛的骸骨测得的放射性碳定年数据,位于8640±65BP(修正后为公元前7733—前7585年)到8865±65BP(修正后为公元前8202—前7850年)。
1700185864
1700185865
21. 托马斯等人(1995)和Chattopadhyaya(1999)归纳了来自达姆达玛的动物残骸。托马斯等人表示,对资源的管理存在周期性趋势,哺乳动物的数量会增加或减少,而禽类和水生动物的反向变化则弥补了这一趋势。我怀疑这更可能反映了环境变化,而非资源耗尽/恢复或管理。
1700185866
1700185867
22. Chattopadhyaya(1999)盘点了对平原定居点性质的看法如何变化,并提供了支持定居据点的证据。
1700185868
1700185869
23. Kennedy(2000)归纳了来自达姆达纳、马哈达哈和萨赖纳哈尔拉伊的骸骨证据。Lukacs和Pal(1992)提供了关于后两处遗址的牙齿报告。
1700185870
1700185871
24. Sharma(1973)描绘了这些墓葬。其他几处墓葬中也埋藏着细石器,可能是箭头。但尚不清楚它们是作为陪葬品被有意放入的,还是偶然混入填埋墓坑的泥土中,或者曾被钉在尸体上。
1700185872
1700185873
25. Varma等人(1985,这句话引自第56页)和Pal(1992)描绘了这处墓葬。
1700185874
1700185875
1700185876
26. 恒河平原上的定居点的年代顺序仍然很不清楚;Kennedy(2000)总结了现有的全部证据。我们知道人类在冰河期结束前就在使用恒河平原了,因为找到了他们的器物堆。到了公元前9000年时,达姆达玛已经出现了定居社群,最初很可能是季节性营地,后来逐渐成为永久性村落。从技术、食谱和经济上的相似性来看,马哈达哈和萨赖纳哈尔拉伊的村子很可能诞生于随后不久。直到至少6000乃至7000年后,他们仍以大体相同的方式欣欣向荣,那时农业经济早已在整个次大陆兴起,恒河平原上最早的城市中心也即将出现。马哈达哈的年代为公元前2676—前2515年和公元前2250—前2125年,而对萨赖纳哈尔拉伊一块烧焦骨头的热释光定年结果为公元前995年(Kennedy引述),放射性碳定年结果为8400±115BP(未修正,Chakrabarti 1999引述)。两个遗址拥有几乎一致的遗存,与达姆达玛同样极其相似。因此,恒河平原上似乎有过长期稳定的文化和经济。
1700185877
1700185878
第43章 跨越兴都库什山的长途跋涉
1700185879
1700185880
1. 博兰山口以南的俾路支斯坦被包括在印度河平原内,尽管那里的河流并不直接注入印度河。
1700185881
1700185882
2. 下文对梅赫尔格尔的描述主要参考了Jarrige和Meadow(1980),Chakrabarti(1999),Possehl(1999)和Kennedy(2000)。我要感谢格雷格·波塞尔(Greg Possehl)和多里安·弗勒(Dorian Fuller)回答我关于该遗址的问题。
1700185883
1700185884
3. 关于雅里热和同事们的发掘报告,见Jarrige等人(1995)。
1700185885
1700185886
4. Possehl(1999)描绘了俾路支斯坦南部发现大量细石器的各处遗址。不幸的是,对这些遗址的勘察非常有限,发掘就更少了。
1700185887
1700185888
5. 博兰山口是进入南亚的要道之一,整个古代和中世纪都有商人与其他旅行者从那里经过。虽然亚历山大从另一处要道基博尔山口(Kyber Pass)进入印度,但回程时走了博兰山口。
1700185889
1700185890
6. Meadow研究了来自梅赫尔格尔的兽骨,相关描述见Jarrige和Meadow(1980)以及Meadow(1996)。最早层面中的山羊骨被认定为来自驯化动物,随着该镇历史的发展,它们的体型同样有所减小。
1700185891
1700185892
7. Kennedy(2000)总结了梅赫尔格尔现有的全部古人类学信息。
1700185893
1700185894
8. 感谢巴黎的玛格丽塔·滕贝里(Margaritta Tengberg)提供了关于梅赫尔格尔铜珠中的棉线的信息,她于2001年11月在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最早对此做了描绘。后来的出版物包含了有用的技术细节,并对棉花的驯化做了讨论(Moulherat等人,2002)。
1700185895
1700185896
9. 在梅赫尔格尔被发现前,我们对印度河文明的起源知之甚少。莫蒂默·惠勒(Mortimer Wheeler)暗示,该文明源于某种在西亚村镇开始繁荣后变得“广泛流行”的“理念”传入落后地区(Jarrige和Meadow,1980)。
1700185897
1700185898
10. Misra(1973)描绘了伯戈尔1期遗址。
1700185899
1700185900
11. Sharma等人(1980)描绘了在乔帕尼曼多的发掘,Chakrabarti(1999)对其做了简要总结。我要感谢多里安·弗勒提供了该遗址的更多信息。
1700185901
1700185902
12. Korisettar等人(2000)对印度南部的新石器时代做了最新描绘,而Allchin(1963)则研究了乌特努尔的灰烬堆并对该遗址做了描绘,Allchin和Allchin(1982)也对此有简要提及。
1700185903
1700185904
13. 这幕特别的景象参考了Newby(1954)对在兴都库什山中跋涉的描绘。我对卢伯克穿越阿富汗中部之旅的想象借鉴了Thesiger(2000)。
1700185905
1700185906
14. Colin Thubron(1994)将中亚描绘成“世界的腹地”——鉴于阿富汗各民族在整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苦难,这种描绘恰如其分。
[
上一页 ]
[ :1.7001858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