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91056e+09
1700291056
1700291057 园中有凌云台,即魏文帝所筑者,台上有八角井。高祖于井北造凉风观,登之远望,目极洛川。台下有碧海曲池,台东有宣慈观,去地十丈。观东有灵芝钓台,累木为之,出于海中,去地二十丈,风生户牖,云起梁栋,丹楹刻桷,图写列仙。刻石为鲸鱼,背负钓台,既如从地踊出,又似空中飞下。钓台南有宣光殿,北有嘉福殿,西有九龙殿,殿前有九龙吐水成一海。凡四殿皆有飞阁向灵芝往来。
1700291058
1700291059 整个的园子,仍然以周代以来的“台”为主题,一座是凌云台,一座是灵芝钓台,充满了神仙的想象。尤其是后者,其造型、装饰,都是表达仙人传说的。居然把整座建筑负载在一个石鲸背上,又像跃起,又似飞下,可说富于想象力了。
1700291060
1700291061 后代的史书中,偶有不安分的帝王受汉宫传说之影响,希望建造仙境式园林的。在南北朝时代之刘宋时,开发了今天的南京城的玄武湖。刘裕打算在湖中建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因当时的重臣何尚之力谏乃止。到了萧齐,萧道成又打算学汉武帝,大建离宫山林,被当时重臣徐孝嗣谏止。一直到了隋统一全国,炀帝就不客气地建造了“西苑”,把神仙的境界再造起来了。
1700291062
1700291063 隋炀帝所建的西苑,与秦皇、汉武比较起来,神仙的意味更重,简直把它当作主题了。这时候神仙之想已更加俗世化与人间化,不再假想真有神仙降临,或专为神人准备享受的设备,而是炀帝幻想自己就是神仙,要过神仙生活。他建造了十六院,各尽华丽,实以美人,自己则在流通全苑的龙鳞渠泛舟,按其兴致,登院居留。由于希望仙境鲜花常开,到了秋冬季节,就剪杂彩为花,在水池内,也“剪杂彩为芰荷”。这可能是最早的人造花,而且满园都是人造花。其中神山的部分是这样说的:
1700291064
1700291065
1700291066
1700291067
1700291068 ·蓬莱胜境 清 袁耀 清代人想象中之仙宫,已失去跨越山川的气势,而以水岸为主要景致,并以建筑屋顶之变化取胜。
1700291069
1700291070 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丈,其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有三百步,山高出水百余尺,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
1700291071
1700291072 为了创造神仙的实境,炀帝不但建造了那么大的假山假岛,以象海外三神山,在山上建造了神仙之宫,还用了当时可能是世界上最进步的技术,做了机器,使山上的风亭、月观,忽起忽灭,这种尽人力以成仙境的工夫,实在是帝王之神仙梦最具体的表现了。
1700291073
1700291074 事实上,这种机械化的园景,在南朝时代已经由南齐的文惠太子发明了。这位太子喜欢宫室、园林之乐,“其中楼观、塔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因恐皇帝看到生气,乃“旁门列修竹,内施高障。造游墙数百间,施诸机巧,宜须障蔽,须臾成立,若应毁撤,应手迁徙”。他所发明的动态的园景,主要是“游墙”,用来遮蔽外边的视线。这座游墙,可有可无,乃机器控制。类似的机括,使用到园景的变化上,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了。
1700291075
1700291076 我国史上最后一位建造园林而有神仙观念的皇帝是宋徽宗。经过唐代,中国又多了几位为求长生不老而服药死掉的皇帝,以后连皇帝也变聪明些了。宋代以后,帝王不再相信长生不老那一套,但却相信道教,把神仙故事与道教连在一起。同时与民间一样的相信风水。宋徽宗因为子嗣很少,有人建议他在皇城的西北角建一高处,以改变风水。《宋史·地理志》上则记载,艮岳原名凤凰山,后神降其诗,有“艮岳挑空霄”之句,才改为艮岳的。
1700291077
1700291078 艮岳的风光,由于宋徽宗本人著文描写,各部景色有非常清楚的记载。自文中看,神仙的气息慢慢淡薄了,园景已被视为一种视觉经验。只是构筑山水、楼台,自然有些神仙的想象而已,因此园中用的名称仍然与神仙有关。在园之西北角为老君洞,供奉了道教的神像,有瑶华宫、蓬莱堂等名,亦有炼丹凝真观等建筑。
1700291079
1700291080
1700291081
1700291082
1700291083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1700290461]
1700291084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第三章 道家对中国园林之影响
1700291085
1700291086
1700291087
1700291088
1700291089
1700291090
1700291091
1700291092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我国的园林,在秦汉之后,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深透到后代园林的思想与精神之中,至今不衰。本章试分析庄子思想以何种形式影响园林之发展,及其影响的正面与负面,并讨论之。
1700291093
1700291094 一般地说来,我国读书人的思想一直受儒道两家的相互激荡,因此产生我国独特的精神文化。道家的思想基本上是出世的,以无为与自然为主旨,与园林之关系较为直接;而儒家重入世,以伦理与为人之道为主旨,与建筑之关系较为直接。所以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之产生,及其思想理论的形成,可说乃以道家的思想为基础的。在思想形成期的两汉与南北朝时代,有一定的背景可以探讨,对道家思想进入园林观念的源起有所了解,有助于对中国园林整体观念的了解与评估。
1700291095
1700291096 秦汉帝国是我国帝制之开端,在思想开放自由,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知识分子经历过一个黄金时代。秦建帝国,实施残酷的独裁政治,对于知识分子而言,这是黑暗时期的来临。中国忽然自一个文明的社会,堕落到黑暗的深渊。国家是统一了,武力是强大了,但智慧与知识却被封锁了。历史上说始皇帝焚书坑儒,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坑杀的不一定全是儒家的信徒,是一切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吧!
1700291097
1700291098 汉朝兴,似乎这种强压的残酷减轻了一些,但在基本上,中国开始为一个独夫所统治,他的意志就是一切,他的喜怒哀乐会形成对国家社会的重大影响。对于传统上协助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知识分子,或给他们出主意的读书人,形成相当可怕的心理压力。他们在不被统治者接受的时候,已没有机会周游列国,劝说另一个统治者接受他的政治哲学;他们不为统治者所喜,要威胁他们生命的时候,也没有另一个国家可以逃避,当然更谈不上借外力来报复了。这个独夫一旦发怒,你是无所遁形的。他可以要你的命,可以割掉你的生殖器,砍掉你的脚,在你脸上刺字以永久侮辱,他蛮不讲理。你如同陷入土匪群中,并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甚至事后记录冤情的自由也被剥夺。
1700291099
1700291100 在这种政治情势下的知识分子,实乃陷入极端的矛盾与痛苦之中。有机会接近统治者宫廷的读书人,必然要想尽办法,以文化的力量来约束帝王的兽性,以免其发作。孔孟与老庄的道理,都是他们可以利用的工具。经过一段试验,他们就会发现,孔孟的道理比较合乎统治者的胃口,可以为他们无限的权力做装点。用儒家的伦理观念,加上一些天道的迷信,勉强使专制帝王们对这种野蛮的行为再思而后行。然而这一股无理性的可怕的力量,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1700291101
1700291102 知识分子的矛盾尤其在于统一帝国之中,帝力是唯一的权力来源。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要求温饱,完全脱离这个力量却是很困难的。若要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更必须要在权力中心附近,并想尽办法,得到帝王的信任。成功的知识分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不多,得到世俗所赞羡的“荣华富贵”倒是事实,然而他必须冒着一种潜在的危险:不小心触动帝王的愤怒,甚焉者就死无葬身之地,妻孥家族受到连累。今天翻阅正史,如《汉书》,可以在简单的记载之中,看到执笔者审慎戒惧的心情,也可以看到简单的文字背后隐藏的知识分子的血泪。
1700291103
1700291104 在这种情形下,必有一些品性高洁的知识分子,完全放弃经世济民的初衷,把自己放逐于田野之间。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并非出自民间,他们都是有贵族的背景的,否则就没有机会读书了。基于他们的背景,要进入朝廷并非难事,如愿阿谀谄媚,做高官、享厚禄是唾手可得的。但是少数的知识分子宁愿留在田园,甚至逃往山林之中。
1700291105
[ 上一页 ]  [ :1.7002910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