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82955
1700382956
衫 有裆衫。《宋书·柳元景传》载:“建武将军薛安都……脱兜鍪,解所带铠,唯著绛衲裆衫;”太和二年山阴令谢沈亲忧未除,常着青衲裆衫,为御史中丞羊希奏请免沈前所居官职;沈攸之将素书十数行常韬在裆角。这些都是将裆衫着之于内,而不作外服之用。此外,裆甲则着之于外,是属于军装戎服之用,非寻常人所着。
1700382957
1700382958
魏、晋士大夫们谒见尊贵者都以着巾、褠为礼,褠即单衣而袖直者。《宋书·毛脩之传》载:“我得归罪之日,便应巾褠到门邪。”
1700382959
1700382960
半袖 一种类似短袖的衣着。虽贵如帝王,在平时也穿着。《晋书·五行志》载:“魏明帝着绣帽,披缥纨半袖,以见直臣。杨阜谏曰:‘此礼何法服邪’”。因半袖之服且用缥色,都不是正服,在私居中可以穿着,但在正式会见中是不可穿的,所以后之作史者称之为近于服妖。
1700382961
1700382962
古代人们虽亦着衫、袄,下着裤,但外面必以裙笼之。《宋书·羊欣传》记载着,欣着新绢裙昼寝,王献之过其家见其寝睡未醒,遂在裙上书写数幅而去。这说明了襦裤外必加束裙的着法。《宋人画册》中有一幅王羲之像,就是作这样的装束。虽为宋人画,当时图画者谅也有所依据。
1700382963
1700382964
1700382965
若不加裙而只穿襦裈(裈是短而有裆的裤),是不礼貌的,因为这是私居的亵服。例如祢衡击鼓骂曹操,最后乃裸身而著(通裈)以辱曹操。再如《齐书·郁林王传》有“居尝裸袒,著红縠裈杂采袒服,好斗鸡。”袒服即近身衣。即使在北朝,亦不以此为正当之服。如《魏书·十二王传》:“乐浪王子忠,著红罗襦绣作领,碧油裤,锦为缘,被斥为何服此百戏服”。并云:“人之无良,乃至此乎。”此也可证北族在服饰上受南人的影响,也以礼为重了。
1700382966
1700382967
文人有被鹤氅者。鹤氅本以鹤羽织成,属羽衣之类。《世说新语》记载着,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孟昶见之曰:“此真神仙中人。”盖此衣宽大且系羽毛所制,既可作裘,又可避雨,更有飘洒之风。后道家在衣上绣以白鹤者,称之为鹤氅,已略失其本来面目。
1700382968
1700382969
1700382970
白衣 仍为平民之服。《三国·吴志·吕蒙传》载:“尽伏其精兵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可知白衣乃商贾所常服。
1700382971
1700382972
衣服的长短,也随时而变易。《晋书·五行志》云:“孙休后衣服之制,上长下短。积领五六而裳居一二,武帝泰始初,衣服上俭下丰,著衣皆压腰;元帝太兴中,是时为衣者又上短,带才至于腋。”所以《抱朴子·讥惑篇》曰:“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衣服履,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好事者,朝夕放效,所谓京辇贵大眉,远方俱半额也。”同汉时的童谣有相似处,当亦形容之辞,这就是对南朝服饰的描述。
1700382973
1700382974
南朝的衣式,大抵趋尚于博大。《晋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宋书·周郎传》云:“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二,一裾之长,可分为二。”《颜氏家训》也说:梁世的士大夫,都好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晋处士冯翼衣大袖衣,亦即如此。
1700382975
1700382976
脚上着木屐,也是南朝所盛行,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都如此。《宋书·武帝纪》云:“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履,好出神武门。”《宋书·谢灵运传》云:“登蹑常着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又虞玩之蹑履造席,太祖取其屐视之,蒵(鞋带)断以草接之,曰:“著已二十年”。晋阮孚也有“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可见当时木屐之流行情况。
1700382977
1700382978
1700382979
草鞋也为当时一般士人或贫者所常穿。例如褚裕之使其子弟着芒;范之琰不好浮华,常冠縠皮巾,蹑蒲履。此亦由于南方多产蒲草类植物的原因。
1700382980
1700382981
靴也有穿着,但还不能作为正式服饰之用,因靴为北族人民所常着。《南史·恩幸·周石珍传》云:“亶学北人着靴上殿,无肃恭之礼”。又《陈喧传》云:“袍拂踝,靴至膝”。南齐时豫章文献王“左右有投书相告,置靴中竟不顾,取火焚之”。亦有着虎皮靴者。梁时萧琛即着虎皮靴,持桃枝杖。《北齐勘书图》(或作《校书图》)中多人有穿长统靴者。宋代人谓:“观其人物衣冠,华虏相杂,意谓后魏、北齐间人作”。论此画所作年代恐主要亦指其穿高统靴(以及妇女额饰)而言。因东晋时南人着靴者尚未有此俗,所以宋人论此画是在北朝后期所作,作者也认为较切。
1700382982
1700382983
1700382984
1700382985
1700382987
中国古代服饰史 第四节 北朝的一般服饰
1700382988
1700382989
约言之有三:一是其本民族固有的形式;二是进入黄河流域以后掺杂了汉族服式;三是原为汉族而留居于北地者。
1700382990
1700382991
就其原有的服饰来说,有若干特点:
1700382992
1700382993
1.他们本来是不束发戴冠的。《资治通鉴·魏纪》中司马光曰:“晋氏失驭,五胡云扰,南北分治,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者,谓之岛中也。”索头即拓跋氏。又《晋纪》:“索头郁鞠帅众三万降于赵。索头,鲜卑种。以其辫发,故称谓索头”;晋,太和四年,“索头什翼犍疲病”。萧子显曰:“鲜卑被发左衽,故称为索头”。此皆北族人都作辫发之证。
1700382994
1700382995
2.不束发则戴帽。《魏书》云:氐(西夷之别种)以皂为帽。邓支国所戴的帽曰“突阿”。魏主见车上妇人犹戴帽也是。
1700382996
1700382997
3.穿靴和身穿小袖紧袍,或只穿上褶而下着小口裤。这是由于他们经常涉草游骑所需而着这种服饰之故。
1700382998
1700382999
4.腰间束的是革带。根据史载,北族人所用的腰带是非常考究的。《梦溪笔谈》云:“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这种窄袖、长靿靴、蹀躞带等,都为适应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之故。革带上有金玉杂宝等装饰。如《周书·侯莫陈顺传》云:渭桥之战有殊力,文帝解所服金镂玉梁带赐之;又如《李贤传》云:降玺书劳贤,赐衣一袭及被褥并御所服十三环金带一要;再如周太祖赏韩果真珠金带一腰。凡此均说明腰带在北族人是喜爱且极为贵重而又多饰的。
1700383000
1700383001
5.《旧唐书·舆服志》载:“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止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胯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高氏诸帝,常服绯袍。”又《北齐书·孝昭六王、乐陵王传》载:“掘得一小尸,绯袍金带,髻一解一,足有靴。”都是说明北朝服饰的特点。
1700383002
1700383003
6.北朝的袍,也不象南朝那样博大,并且是用各种颜色的,领是开在颈旁。《北魏书·咸阳王禧传》载:“魏主责,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夹领当不是交领,此亦保持其本民族的衣式。
1700383004
[
上一页 ]
[ :1.7003829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