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32172e+09
1700632172 (七)淀粉样变性
1700632173
1700632174 免疫球蛋白的轻链与多糖的复合物沉淀于组织器官引起,受累组织器官较广泛,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周围神经、肝、肾、脾、肺等部位。
1700632175
1700632176 (八)高钙血症
1700632177
1700632178 骨质破坏引起血钙逸出、肾小管分泌钙减少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钙结合引起。轻者可表现头痛、呕吐、多尿、便秘,重者可表现心律紊乱、急性肾衰、昏迷甚至死亡,故需紧急处理。
1700632179
1700632180 (九)神经系统损害
1700632181
1700632182 症状多种多样,即可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和神经根综合征,也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截瘫。
1700632183
1700632184 (十)高尿酸血症
1700632185
1700632186 骨髓瘤细胞分解产生尿酸增多、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可造成肾脏损害,应及时预防和处理。
1700632187
1700632188 四、实验室检查
1700632189
1700632190 (一)血象
1700632191
1700632192 贫血可为首发征象,多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可伴有少数幼红细胞,也可因失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血沉显著增快,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低。晚期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瘤细胞在血中大量出现。
1700632193
1700632194 (二)骨髓
1700632195
1700632196 主要为骨髓瘤细胞的出现,一般占有核细胞数的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常为增生性骨髓象,异型浆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成熟程度不同,核偏位,核浆比例大,核仁1~2个,核染色质较疏松,有时可见核畸形,胞质丰富,可见空泡与少量嗜苯胺蓝颗粒。骨髓瘤细胞可呈弥漫性或灶性分布,因而有时需多部位穿刺,骨髓活检可提高检出率。免疫分型:多数MM患者CD40、CD138表达量增多,CD56-不能除外MM, 但CD56+识别骨髓瘤细胞更可靠一些,它与MM病程的进展和恶性程度密切有关,结合CD38、CD138、CD19等有助于MM的鉴别和诊断,有望作为早期预测病程进展和预后的指标。
1700632197
1700632198 (三)血清、尿液蛋白检查
1700632199
1700632200 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正常或减少,80%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出现单一的M带。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可见单株IgG或IgA或IgD增高,其他Ig则减少。免疫固定电泳可确定M蛋白的类别(包括亚类)和型别(κ或λ型轻链)。尿液免疫电泳证实本—周氏蛋白为单克隆性Ig轻链。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可确定98%MM患者的M蛋白型别,正常κ/λ值在0.26~1.65之间。大约2%的MM患者血清或尿液中检测不到M蛋白,血清游离κ和λ轻链的检测有助于MM的诊断。血清游离轻链检测不仅能确定70%的非分泌型MM患者的M蛋白型别,也有助于寡分泌型骨髓瘤(血清M蛋白<1g/dl, 尿M蛋白<200mg/24h)、恶性浆细胞病和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性的诊断。血清游离轻链检测也是疾病治疗疗效和进展的敏感指标。
1700632201
1700632202 (四)血生化检查
1700632203
1700632204 因骨质广泛破坏出现高钙血症,晚期肾功能减退,血磷也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正常或轻度增加。高尿酸血症、高氮质血症较常见。
1700632205
1700632206 (五)尿和肾功能检查
1700632207
1700632208 90%以上的患者有蛋白尿,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有所增高,约半数患者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尿蛋白电泳时在β区或β区与γ区之间出现浓集区带。
1700632209
1700632210 (六)其他检查血清
1700632211
1700632212 β2微球蛋白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两者均可高于正常。β2微球蛋白由浆细胞分泌,与全身骨髓瘤细胞总数有显著相关性。血清乳酸脱氢酶也可反映肿瘤负荷,所以可用以提示预后和临床分期。C反应蛋白血清浓度与疾病活动有关,随病情变化而升高或降低,反映MM病情和预后。血清IL-6可作为反映MM病情轻重的良好指标。血清可溶性IL-6受体浓度可作为判断MM病情及预后的良好指标。克隆性IgH基因重排用于MM单克隆性检查,不受临床分期和免疫分型的影响,可作为MM诊断的有力依据。
1700632213
1700632214 (七)放射线检查
1700632215
1700632216 可有以下三种X线诊断发现:①早期为骨质疏松,多在脊柱、肋骨和盆骨。②典型病变为圆形、边缘清楚如凿孔样的、多个大小不等的溶骨性损害。常见于颅骨、盆骨、脊柱和股骨等处。③病理性骨折常发生于肋骨、脊柱、胸骨,少数早期患者可无骨骼X线表现,CT、ECT和MRI也可用于本病的诊断性检查,特别当骨髓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脊椎骨压缩性骨折损伤脊髓、神经根时,可提供重要信息。目前认为,CT、MRI或PTE/CT可发现MM的早期骨骼病变,能发现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骨质损害。
1700632217
1700632218 (八)细胞遗传学检查
1700632219
1700632220 目前认为,t(4;14)及t(6;14)是MM比较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近年来发展起来的MM遗传学分析方法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色荧光原位杂交、纤维荧光原位杂交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等。MM染色体数目异常中,最常见数目异常是13单体,其次为3、5、7、9、11、15、19和21三体,染色体的缺失常累及13、20、22、X和Y等。其他结构异常有缺失、易位、重复和倒位等,主要累及1号染色体,最有特征的标记是14q+其中t(11;14)是最常见的改变。目前认为遗传学改变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t(11;14)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13q-,13q(del13),11q-,t(4;14),K-ras突变,P53基因突变或缺失的患者预后差。目前实验数据支持遗传学改变用于指导临床分层治疗的报道。
1700632221
[ 上一页 ]  [ :1.7006321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