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34502e+09
1700634502
1700634503 手动操作的胸外按压器可简单地提供有效胸外按压。自动胸外按压器如同一个安放在垫板上的气泵活塞。该仪器可预设程序,实施标准CPR, 包括按压/通气比为5:1,按压时间占整个周期的50%,以及其他标准比例。关于本方法与其他CPR(标准CPR、CD-CPR和SVC-CPR)相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各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最近的两项临床研究证实,机械CPR时呼气末CO2值优于标准CPR。有限的临床资料显示,机械CPR与标准CPR相比,救治心跳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无改善。
1700634504
1700634505 机械装置的一个优点是始终保持一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幅度,从而消除了由于操作者疲劳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操作变动。但也存在如下缺点:胸骨骨折,价格昂贵,体积重量的限制而难以搬动,活塞脱位等。仪器放置或操作不当会造成通气和(或)按压不充分。此外,按压器加在胸部的重量会限制减压时胸部回弹和静脉回流,尤其在发生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时更为明显。关于机械复苏器能否比标准CPR更好地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存活率,尚缺乏一致性报道。在进行人工胸外按压困难时,如转运途中或人员不足时,机械复苏可替代标准人工CPR。
1700634506
1700634507 2.有创CPR
1700634508
1700634509 直接心脏按压是一种特殊的复苏方法,可能会为脑和心脏提供接近正常的血流灌注。实验研究表明,心搏骤停早期,经短期体外CPR无效后,直接心脏按压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虽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但有证据表明,开胸心脏按压对血流动力学会产生有利影响。但是如果时间延迟(心搏骤停25min以后),再使用本方法并不会改善抢救结果。有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开胸直接心脏按压可提高ROSC。
1700634510
1700634511 急诊开胸心脏按压必会导致部分患者的死亡,因此进行这一操作需要有经验的抢救队伍,并能在事后给予最佳护理。故不建议心搏骤停患者常规开胸抢救,尤其不能把这一方法作为长时间复苏的最后努力。进行研究以评价心搏骤停救治早期开胸治疗的效果是必要的。
1700634512
1700634513 临床行开胸心脏按压的指标已有了改变,以前建议的指征包括非穿透性钝性创伤所致的心跳骤停。而目前认为,与钝性腹部损伤有关的心跳骤停对有创性复苏无反应,不应作为适应证。开胸的指征是胸部穿透伤引起的心跳骤停,其他应考虑开胸复苏的情况还包括:①体温过低,肺栓塞或心包填塞;②胸廓畸形,体外CPR无效;③穿透性腹部损伤,病情恶化并发生心搏骤停。可见开胸心脏按压只可用于某些特殊情况,而不应作为复苏后期的最后补救措施。
1700634514
1700634515 有人提出,急诊体外循环也可作为心搏骤停治疗的循环辅助措施,该方法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连接旁路泵而不必开胸。试验研究显示,救治延迟的心跳骤停时,体外循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和存活率。临床研究证实,体外循环治疗了一些特殊的可逆转因素(如药物过量或中毒)造成的心跳骤停。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显著性结果的报道。
1700634516
1700634517
1700634518
1700634519
1700634520 内科学新进展 [:1700627025]
1700634521 内科学新进展 第三节 进一步生命支持
1700634522
1700634523 BLS成功的标志是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相继需要进行ACLS, 也就是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以及处理复苏后的问题。
1700634524
1700634525 一、心脏骤停时的药物应用途径
1700634526
1700634527 心脏停搏时,用药基于其他方法之后,如急救人员应首先开展基本生命支持(BLS)如适当的气道管理,而非先应用药物。开始BLS后,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考虑应用药物抢救。
1700634528
1700634529 (一)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用药
1700634530
1700634531 心脏停搏前,如无静脉通道,应首选建立周围静脉(肘前或颈外静脉)通道,建立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等中心静脉通道往往会受胸外按压术的干扰。但外周静脉用药较中心静脉给药的药物峰值浓度要低,起效循环时间较长。外周静脉给药到达中央循环时间需1~2min, 而通过中心静脉给药时间则较短。但外周静脉穿刺易操作,并发症少,且不受心肺复苏术的干扰。在复苏时,行周围静脉快速给药能立即开始,而且在10~20s内快速推注20ml液体,可使末梢血管迅速充盈。
1700634532
1700634533 如果电除颤、周围静脉给药均未能使自主循环恢复,在急救人员有足够经验的前提下,尽管有中心静脉穿刺禁忌证,可能出现并发症,但权衡利弊,仍要考虑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对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更可能发生并发症,行中心静脉穿刺时血管无法压迫,无论是否穿刺到血管,均视为相对禁忌证,如果有明显出血和血肿就作为绝对禁忌证。对要行药物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做中心静脉穿刺。
1700634534
1700634535 (二)气管内给药
1700634536
1700634537 如在静脉建立之前已完成气管插管,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阿托品都可通过气管给药,其用药量应是静脉给药的20~25倍,并用10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蒸馏水比生理盐水在气管内的吸收更好,但对氧分压(PaO2)的不良反应影响大。在气管末端插入导管,停止胸外按压,迅速向气管喷药,经过几次快速喷药形成可吸收的药雾后,再重新行胸外按压。
1700634538
1700634539 二、心脏骤停时的药物应用
1700634540
1700634541 没有早期有效的CPR和及时的除颤,复苏药物并不能增加存活率。
1700634542
1700634543 (一)肾上腺素
1700634544
1700634545 盐酸肾上腺素适用于心搏骤停的病人,主要因为具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特性。肾上腺素的肾上腺素能样作用在心肺复苏时可以增加心肌和脑的供血,但是其β-肾上腺素能样作用是否有利于复苏尚有争议,因为该作用能增加心肌作功和减少心内膜下的血供。
1700634546
1700634547 曾有四个临床实验比较了大剂量肾上腺素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的疗效,结果表明,大剂量组(0.07~0.20mg/kg)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增加,但是出院病人的存活率无明显改善。有意义的是,却没有一个实验发现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会导致明显心脏损害。依据这一结论,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心肺复苏指南仍建议首次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的剂量为1mg,而且提出两次应用肾上腺素的时间间隔为3~5min。如果应用1mg肾上腺素无效,可以静脉推注较大剂量肾上腺素,其方式可以逐渐增加剂量(1,3,5mg),直接使用中等剂量(每次5mg,而不是原来的1mg),也可根据体重增加剂量(0.1mg/kg)。
1700634548
1700634549 总之,初始大剂量的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心搏骤停病人的冠状动脉灌注压,改善自主循环的恢复率,但同样也可能导致复苏术后心肌功能不全。开始治疗时应用更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不能改善长期预后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但没有证据表明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导致明显的危害。目前不推荐常规大剂量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如果1mg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应用,但是否需要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目前尚无定论。
1700634550
1700634551 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吸收作用良好,合理给药剂量尚不清楚,但至少应是静脉内给药的2~2.5倍。因心内注射可增加冠脉损伤、心包填塞和气胸的危险,同时也会延误胸外按压和肺通气开始的时间,因此,仅在开胸、其他给药方法失败或困难时才考虑应用。心肺复苏时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方法为每3~5min给药1mg,每次从周围静脉给药时应该稀释成20ml, 以保证药物能够到达心脏。
[ 上一页 ]  [ :1.7006345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