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34552e+09
1700634552
1700634553 肾上腺素作为一种血管收缩药,还可用于那些有应用血管收缩药适应证的非心搏骤停患者。例如,对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当阿托品和经皮起搏失败后,肾上腺素可以考虑应用。用于非心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1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持续静滴,对于成人其给药速度应从1μg/min开始,逐渐调节至所希望的血流动力学效果(2~10μg/min)。
1700634554
1700634555 用于心搏骤停患者,抢救心搏骤停患者时,可能需要连续静滴肾上腺素,其给药剂量应该与标准静脉推注的剂量(1mg/3~5min)相似。可以将1mg肾上腺素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给药速度应从1μg/min开始加至3~4μg/min。为减少发生液体渗漏的危险并保证好的生物利用度,持续静脉滴注肾上腺素时应该建立大静脉通道。
1700634556
1700634557 (二)血管加压素
1700634558
1700634559 血管加压素实际上是一种抗利尿激素。当给药剂量远远大于抗利尿激素效应时,它将作为一种非肾上腺素能样的周围血管收缩药发挥作用。血管加压素是通过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而发挥作用。平滑肌的收缩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包括皮肤苍白、恶心、小肠痉挛、排便感和支气管痉挛,对女性还可引起子宫收缩。如果动脉给药,血管加压素因其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在腹部血管造影时,血管加压素可以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减少肠道内气体的影响。对意识清楚的冠心病患者并不建议使用该药,因为该药增加周围血管阻力作用可诱发心绞痛的发作。在正常循环的模型中,血管加压素的半衰期为10~20min, 这较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半衰期要长。
1700634560
1700634561 复苏成功患者的内源性血管加压素水平明显高于未能建立自主循环者。这一发现说明,外源性血管加压素可能对心搏骤停患者有益。短暂心室颤动后行CPR时,血管加压素可增加冠脉灌注压、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室颤增幅频率和大脑氧的输送。类似结果也在心搏骤停和电机械分离较长时间后出现。而且血管加压素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不会造成心动过缓。
1700634562
1700634563 CPR时血管加压素与V1受体作用后可引起周围皮肤、骨骼肌、小肠和脂肪血管的强烈收缩,而对冠脉血管和肾血管床的收缩作用相对较轻,对脑血管亦有扩张作用。因该药没有β-肾上腺素能样活性,故CPR时不会引起骨骼肌血管舒张,也不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与单独应用血管加压素相比,两者对左心室心肌血流量的影响相似,前者可以显著地降低脑血流量。尽管在CPR时血管加压素可以降低猪和人的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但目前尚不能肯定该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1700634564
1700634565 重复给予血管加压素对维持冠脉灌注压高于临界水平的效果较肾上腺素好,而这一压力水平的维持与自主循环的恢复密切相关。在复苏后期,血管加压素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因由压力感受器介导的心动过缓(对一过性高血压的反应)保持不变。而且此时心脏指数的降低是一过性的,在不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完全恢复。尽管,复苏成功患者应用血管加压素后可以导致内脏血流的减少,CPR后静滴小剂量的多巴胺可在60min内恢复血流至基础状态。
1700634566
1700634567 总之,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收缩药,可以用来治疗伴有顽固性休克的室颤患者,可作为除肾上腺素外的另一种备选药物。血管加压素可能对心跳停搏和电机械分离有效。对于应用肾上腺素后仍未恢复心率的患者,应用该药可能有效,但无足够的资料来评价血管加压素对这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700634568
1700634569 (三)去甲肾上腺素
1700634570
1700634571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药物作用后心排血量可以增高,也可以降低,其结果取决于血管阻力大小、左心功能的好坏和各种反射的强弱,例如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去甲肾上腺素经常会造成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收缩。严重低血压(收缩压<70mm Hg)和周围血管低阻力是其应用的适应证,其应用的相对适应证是低血容量。应该注意该药可以造成心肌需氧量增加,所以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谨慎应用。
1700634572
1700634573 去甲肾上腺素的具体用法:将去甲肾上腺素4mg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8mg(2mg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效价与1mg去甲肾上腺素相同)加入250ml含盐或不含盐的平衡液中,产生16μg/mL去甲肾上腺素液或32μg/mL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液。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0.5~1.0μg/min,逐渐调节至有效剂量。顽固性休克患者需要去甲肾上腺素量为8~30μg/min。需要注意的是给药时不能在同一输液管道内给予碱性液体,后者可以使药物失活。如果发生药物渗漏,尽快给予含5~10mg酚妥拉明的盐水10~15ml, 以免发生坏死和组织脱落。
1700634574
1700634575 三、心律失常与药物治疗
1700634576
1700634577 (一)血流动力学稳定——宽QRS波形的快速心律失常
1700634578
1700634579 宽QRS波形心动过速的诊断较难,医生必须明确其诊断,以便能准确判定宽QRS波心动过速是否稳定并需加以处理。其标准如下:①静息状态下,常规心动过速的心室率大于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120次/min上限;②QRS波形态均一,宽度>120ms;③无意识障碍或组织低灌注的症状。
1700634580
1700634581 患者血流动力学须维持稳定,以便有时间明确心律失常的诊断或前往医院确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同时也有降血压作用,故此类患者应维持足够的血压水平以便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药物引起低血压需立即行电转复终止异常心律。常见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包括:①VT;②伴随室内传导阻滞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异位或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房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交结性心动过速;③与旁路有关的过早激动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700634582
1700634583 (二)宽QRS波形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1700634584
1700634585 以往对成人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治疗,无论是否是室上性,均应用利多卡因。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强调: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治疗原则的改变基于对宽QRS波心律失常治疗的两条原则:①如是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治疗可使其逆转为窦性心律;②如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则用腺苷转复。指南中,专家们认为腺苷在宽QRS波心律失常治疗中已应用过度,特别对利多卡因疗效欠佳的室性心律失常,腺苷的过度应用常会延误其他更有效的治疗。
1700634586
1700634587 情况允许时,应尽可能区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与变异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史的患者多发生VT, 而以往有心脏节律异常、旁路传导、提前激动的束支传导阻滞或频率依赖的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如出现宽QRS波,心律失常多提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1700634588
1700634589 12导联心电图:在药物复苏前、复苏过程中和药物复转为正常心律后,均应作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的QRS波形态有助于区分室上性心动过速与VT, 但确诊需要经验。如果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不大,在设备及人员允许的情况下,经食管心电检测对诊断会有帮助。仔细分析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测及经食管心电监测有助于识别房室分离现象、心房电活动(P波)与心室电活动(QRS波)。宽QRS波心动过速对判断是室性或是室上性非常关键,常见的错误是将VT误诊为变异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采用治疗变异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VT。
1700634590
1700634591 1.利多卡因
1700634592
1700634593 利多卡因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对AMI患者可能更为有效。发生AMI时,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可减少早期VF的发生,但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因该药的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接近,故并不建议AMI患者常规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在没有除颤设备的情况下,如果是单支病变的AMI或心肌缺血,若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可给予利多卡因。基于这一用法,有学者认为利多卡因还可用于:①电除颤和给予肾上腺素后仍表现为VF或无脉性VT;②控制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VC;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在上述情况下,利多卡因只作为其他药物无效时的第二选择(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和索他洛尔)。给药方法:心脏停搏患者,初始剂量为静注1.0~1.5mg/kg, 快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顽固性VT或VF, 可酌情再给予1次0.50~0.75mg/kg冲击量,3~5min内给完。总剂量不超过3mg/kg(或>200~300mg/h)。VF或无脉性VT时,除颤或肾上腺素无效,可给予大剂量的利多卡因(1.5mg/kg)。只有在心脏停搏时才采取冲击量疗法,但对心律转复成功后是否应给予维持用药尚有争议。有较确切的研究资料支持在循环恢复后预防性给予抗心律失常药或持续用药维持心律的稳定是合理的。静滴速度最初应为1~4mg/min,若再次出现心律失常则应小剂量冲击性给药(0.5mg/kg),并可加快静滴的速度(最快为4mg/min)。
1700634594
1700634595 利多卡因作为治疗宽QRS波心律失常的常用一线药,但事实上利多卡因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无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应用利多卡因并不能区别VT或难以确定起源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缺血或AMI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但预防性用药常能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并已禁止预防性应用。两项研究提示,利多卡因对终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VT无效;同时在治疗VT时,静注普鲁卡因酰胺和索他洛尔较利多卡因效果要好。综上所述,利多卡因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或多形的VT有效,主要为以下4种情况:①心功能正常;②心功能异常但为单形VT;③伴有 Q-T间期正常;④Q-T间期延长。需要注意的是,对上述4种情况,利多卡因并非是首选药物。
1700634596
1700634597 2.腺苷
1700634598
1700634599 腺苷是一种内生性嘌呤核苷,可抑制房室结和窦房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最常见的形式是包括房室结在内的折返,腺苷可有效终止这类心律失常。若心律失常并非由包括房室结或窦房结在内的折返所致(如房扑、AF、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腺苷则无法中断心律失常,但会产生一过性的房室或反向(室房)阻滞,有助于明确诊断。腺苷作用时间短暂,因为它很快会被血或周围组织中的酶降解。腺苷的半衰期<5s, 建议初始剂量6mg快速(1~3s内)推注完毕,给药后再静注20ml生理盐水。若1~2min内无反应,可以同样方式重复给药,剂量12mg。因大剂量用药经验有限,但已用茶碱类药物患者对腺苷的敏感性差,应加大剂量。腺苷的不良反应往往呈一过性:以面色潮红、呼吸困难和胸痛最常见。由于半衰期短,PSVT可能再次发作。此时,可再给腺苷或钙通道阻滞剂。若心律失常未能终止,腺苷往往可能会促发持续性低血压。
1700634600
1700634601 理论上,腺苷有引发心绞痛、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和加速旁路传导的危险。故腺苷主要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窄QRS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宽QRS波的VT。
[ 上一页 ]  [ :1.7006345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