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29583
[按语] 诸注均有阐发,张氏概括得出“五脏宜相生不宜相克”的结论,尤为精当。准此原则以预断疾病的预后,极有指导价值。
1700729584
1700729585
以上条文(48~51)内容大意:
1700729586
1700729587
1700729588
1700729589
1700729590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52)
1700729591
1700729592
[语译] 老师说:肥胖的人,脉不宜于浮,体瘦的人,脉不宜于沉。因为肥人应该脉沉,而现在反见浮象,瘦人应该脉浮,而现在反见沉象,所以应当从相反的脉象上以求其病情。
1700729593
1700729594
[提要] 论体质肥瘦与脉象浮沉的关系。
1700729595
1700729596
[浅释] 肥人肌肉丰厚,经脉不易显露,故其脉沉;瘦人肌肉浅薄,经脉易于显露,故其脉浮。假使肥人而见浮脉,瘦人而见沉脉,这是反常现象,应作进一步研究。
1700729597
1700729598
[选注] 方中行:责,求也。肥人当沉者,肌肤厚,其脉深也,故求其病于浮;瘦人当浮者,肌肤薄,其脉浅也,故求其病于沉。褚氏曰,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而正浮者愈浮,此之谓也。
1700729599
1700729600
成无己:今肥人脉反浮,瘦人脉反沉,必有邪气相干,使脉反常,故当责之。
1700729601
1700729602
黄坤载:肥人肌肉丰厚,故脉气沉深;瘦人肌肉减薄,故脉气浮浅。沉者浮而浮者沉,是谓反常,反常则病,故责之。
1700729603
1700729604
张隐庵:此言人形合脉,宜于生旺,不宜于克贼也。脉肥人责浮者,以土行敦厚之人,而得如水漂木之浮脉,木克土矣,故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者,以木行条干之人,而得质重如金之沉脉,金克木矣,故瘦人责沉。此以人形合脉,而言其克贼也。肥人当沉者,土生金也,瘦人当浮者,木气旺也,此以人形合脉而言其生旺也。夫生旺相宜,故曰当,克贼不宜,故曰反,以其反也,故责之。
1700729605
1700729606
[按语] 方、成、黄诸家均就形体肥瘦论脉的正常和反常,反常者病,故云当责之,也就是说当于反常的脉象去求其致病的原因,符合知常达变精神,切实可从。独张氏联系五行生克解释,似乎立论超卓,实属牵强附会。
1700729607
1700729608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①也。(53)
1700729609
1700729610
词解 ①月节克之:月令季节和疾病相克的时期。
1700729611
1700729612
[校勘] “生死之期”成本作“死生之期”。
1700729613
1700729614
[语译] 老师说:寸脉不下行至关,此为阳绝,尺脉不上行至关,此为阴绝,这都是疾病不治之候,可以决定其预后必死。假使要预计他的生死日期,可按月令季节和疾病相克的道理去推测。
1700729615
1700729616
[提要] 以五行生克之理,阐述节气和疾病预后的关系。
1700729617
1700729618
[浅释] 寸脉主心肺之阳,尺脉主肝肾之阴,关脉在中,主阴阳之升降。今脉搏仅见于寸部,而关部尺部不见,是阳气有升无降,所以称为阳绝。或脉搏仅见于尺部,而关部寸部不见,是阴气有降无升,所以称为阴绝。《内经》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今阴阳偏绝,故其预后当凶,而大致多死于和疾病相克的月令季节,如肝病死于秋,心病死于冬,肺病死于夏,肾病死于长夏之类。
1700729619
1700729620
[选注] 成无己:《脉经》曰:“阳生于寸动于尺,阴生于尺动于寸。”寸脉下不至关者,则阳绝,不能下应于尺也;尺脉上不至关者,为阴绝,不能上应于寸也。《内经》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此阴阳偏绝,故皆决死。期以月节克之者,谓如阳绝死于春夏,阴绝死于秋冬。
1700729621
1700729622
张隐庵:此言阴阳水火不交会于中土,遇月节相克而死也。寸脉为阳,火也,尺脉为阴,水也,关为阴阳之中,土也。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火之气绝于上,尺脉上不至关,为阴水之气绝于下,夫阴阳水火俱交会于中土,今上下皆不至关,则阳绝、阴绝,土气孤危,故皆不治,决死也。若不即死,而余命苟延,期以月节克之而死也。
1700729623
1700729624
《金鉴》:寸关尺三部脉之上下,以候阴阳五脏升降也。寸位乎上,候心肺之阳,主升,升极而降,降不至关,是为孤阳,故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也。尺位乎下,候肝肾之阴,主降,降极而升,升不至关,是为独阴,故曰: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也。关位乎中,以候脾,界乎寸尺,所以升降出入者也。今上下不至关,是升降出入息矣,故曰:“此皆不治,决死也。”若阴阳已离,胃气未绝,尚可计余命之期,期以月节克之。如《经》曰:“阴胜则阳绝,能夏不能冬,阳胜则阴绝,能冬不能夏。”肝死于秋,心死于冬,脾死于春,肺死于夏,肾死于长夏之类是也,推之于日、于时亦然。
1700729625
1700729626
黄坤载:尺寸之脉发现于上下,而气根于中焦。中焦者,所以升降阴阳而使之相交,其脉现于关上。若寸脉下不至关,则阳根下断,是谓阳绝;尺脉上不至关,则阴根上断,是谓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此际虽生,命之余耳,若计算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之节气克之,如木弱忌金,火弱忌水,一交金水之节气,则死期至矣。
1700729627
1700729628
[按语] 成无己谓“阳绝死于春夏,阴绝死于秋冬”,《金鉴》谓“阳绝能夏不能冬,阴绝能冬不能夏”,而者意若矛盾,实际均是说明阴阳偏极者死,相和者愈的道理。成注的阳绝是指阳气亢极,至春夏则阳亢无制而死;阴绝是指阴气偏极,至秋冬则纯阴无阳而死。《金鉴》所引的阳绝,实际由于阴盛,借天气的阳长阴消,故能夏不能冬;阴绝是由于阳胜,亦必待天气之助,故能冬不能夏。主要是对“绝”字的理解不同,故说法上有差异,而其实质精神还是一致的。
1700729629
1700729630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①,以无王气②,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③,虽困无苦。(54)
1700729631
1700729632
词解 ①行尸:喻徒具形骸,虽生犹死。
[
上一页 ]
[ :1.7007295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