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31736
1700731737
[服法及注意点] (1)药后啜粥法:服药后片刻,大口吃热粥一碗多,益胃气以助药力,使易于酿汗,祛邪而不伤正。此法非常重要,如果不吃热粥,则效果不好,甚至无效。徐灵胎说:“桂枝本不能发汗,故须助以热粥。《内经》云:‘谷入于胃,以传于肺’,肺主皮毛,汗所从出,啜粥充胃气以达于肺也。”
1700731738
1700731739
1700731740
1700731741
(2)温覆微汗法:温覆能助卫阳,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但不宜覆盖太多,以免出汗过多,损伤正气,病反不得外解。因为汗出如水流离,真气疏泄太猛,邪反得以逗留,犹如被盗之家,家人一齐夺门而出,贼便逗留于主人出奔之空处。必须微汗,以遍身微似有汗者最佳。所谓“微似有汗”,是周身潮润,则营卫和而邪可去。
1700731742
1700731743
(3)获效停药法:一剂分三次服,刚服药一次,即得微汗而病解,应停止后服,不必尽剂,这是中病即止的原则,以免过剂伤正。
1700731744
1700731745
(4)未效守方法:服药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只要病情没有其他变化,即所谓“病证犹在者”,不得改弦易辙,仍当守服原方。首先缩短给药时间,半日左右把三服药服完,若汗不出,可连服二三剂,迨病解为止。
1700731746
1700731747
(5)服药期间应注意忌口,凡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禁吃,以防损伤胃气,降低抗病能力,或发生其他变化。
1700731748
1700731749
[本方应用范围] 除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以外,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主要有:①无名低热,久治不愈者。②顽固自汗,服益气固表无效者。③头汗,本方加桑叶。④慢性功能性腹泻。⑤虚寒性胃痛,痉挛性腹痛。⑥血管性头痛,关节炎,原发性坐骨神经痛。⑦面神经麻痹,本方加僵蚕、蝉蜕。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小腿溃疡。⑨妊娠恶阻。⑩过敏性鼻炎,本方加葶苈子、蝉蜕。⑪鼻无嗅觉,本方加石膏。
1700731750
1700731751
[医案选录] 吴氏23岁,头项强痛而恶寒,脉缓有汗,太阳中风,主以桂枝汤。桂枝三钱,白芍二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二个。水五杯,煮二杯,头杯服后,即啜稀热粥,令微汗佳。有汗,二杯不必啜粥,无汗仍然。(录自《吴鞠通医案》)
1700731752
1700731753
按:吴氏服膺仲景,善用经方,观此案与桂枝证悉同,故用桂枝汤原方,服法亦遵药后啜粥法,可见中医治病以辨证为前提,并没有什么古今之分,门户之见。案末医嘱“无汗仍然”,是指药后未得微汗,仍当啜稀热粥。
1700731754
1700731755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1700731756
1700731757
[校勘] 《脉经》“风”字下有“若恶寒”三字。成本“恶风”下有“者”字。
1700731758
1700731759
[语译] 太阳病,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用桂枝汤主治。
1700731760
1700731761
[提要] 本条为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
1700731762
1700731763
[浅释] 太阳主表,统辖营卫,是人身最外的一层。其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风寒之邪外袭,太阳首当其冲,因之头痛为必有症状。风寒束于太阳之表,人体正气与邪相争,所以既恶风寒,又有发热。但是由于人的体质不同,腠理的疏松致密不一,因而有自汗、无汗之异。本证头痛发热,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的典型见证,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
1700731764
1700731765
头痛,三阳病皆有之,其区别已说明于前。发热,三阳病也皆有之,太阳发热必恶风寒,阳明发热不恶风寒,少阳则寒热往来。自汗出,太阳病、阳明病皆有之,太阳汗出为邪在表而肌腠疏松,阳明汗出是邪在里而热蒸液泄。这也是应该区分的。
1700731766
1700731767
[选注] 柯韵伯:此条是桂枝本证,辨证为主,合此证便用此汤,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今人凿分风寒,不知辨证,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症中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
1700731768
1700731769
尤在泾:太阳受邪,无论中风伤寒,俱有头痛,俱有发热,但伤于寒则表实无汗,伤于风则表疏自汗;是头痛发热者,伤寒所同,而汗出恶风者,中风所独也。中风必以风剂治之,云桂枝汤主之者,见非他药所得而更者耳。
1700731770
1700731771
[按语] 柯、尤二注都能采用同中求异的方法,得出中风的审证要点,但尤氏认为恶风是中风所独,则不够确切,因为恶风也是麻黄证的主证。柯氏强调辨证为主,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最有见地,无数事实证明,柯氏的主张是正确的。
1700731772
1700731773
[医案选录] (1)许叔微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关以上浮,关以下弱,此桂枝证也,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究耳。使服之,一啜而微汗解,翌日诸苦顿除。
1700731774
1700731775
(2)又治里间张太医家一女子,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弱。予曰当服桂枝。彼云家有自合者,余令三啜之,而病不除。予询其药中用肉桂耳。予曰,肉桂与桂枝不同。予自制以桂枝汤,一啜而解。(录自《本事方》)
1700731776
1700731777
按:两案均有参考价值,前案载“关以上浮,关以下弱”,有助于解决“阳浮阴弱”的争议。后案从用肉桂三啜而病不除,改用桂枝即一啜而安,充分说明药物的作用各有其特性,不能互相替代,临床应用,应该慎重抉择。
1700731778
1700731779
1700731780
1700731781
太阳病,项背强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1700731782
1700731783
1700731784
1700731785
[
上一页 ]
[ :1.7007317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