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31755e+09
1700731755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1700731756
1700731757 [校勘] 《脉经》“风”字下有“若恶寒”三字。成本“恶风”下有“者”字。
1700731758
1700731759 [语译] 太阳病,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用桂枝汤主治。
1700731760
1700731761 [提要] 本条为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
1700731762
1700731763 [浅释] 太阳主表,统辖营卫,是人身最外的一层。其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风寒之邪外袭,太阳首当其冲,因之头痛为必有症状。风寒束于太阳之表,人体正气与邪相争,所以既恶风寒,又有发热。但是由于人的体质不同,腠理的疏松致密不一,因而有自汗、无汗之异。本证头痛发热,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的典型见证,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
1700731764
1700731765 头痛,三阳病皆有之,其区别已说明于前。发热,三阳病也皆有之,太阳发热必恶风寒,阳明发热不恶风寒,少阳则寒热往来。自汗出,太阳病、阳明病皆有之,太阳汗出为邪在表而肌腠疏松,阳明汗出是邪在里而热蒸液泄。这也是应该区分的。
1700731766
1700731767 [选注] 柯韵伯:此条是桂枝本证,辨证为主,合此证便用此汤,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今人凿分风寒,不知辨证,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症中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
1700731768
1700731769 尤在泾:太阳受邪,无论中风伤寒,俱有头痛,俱有发热,但伤于寒则表实无汗,伤于风则表疏自汗;是头痛发热者,伤寒所同,而汗出恶风者,中风所独也。中风必以风剂治之,云桂枝汤主之者,见非他药所得而更者耳。
1700731770
1700731771 [按语] 柯、尤二注都能采用同中求异的方法,得出中风的审证要点,但尤氏认为恶风是中风所独,则不够确切,因为恶风也是麻黄证的主证。柯氏强调辨证为主,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最有见地,无数事实证明,柯氏的主张是正确的。
1700731772
1700731773 [医案选录] (1)许叔微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关以上浮,关以下弱,此桂枝证也,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究耳。使服之,一啜而微汗解,翌日诸苦顿除。
1700731774
1700731775 (2)又治里间张太医家一女子,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弱。予曰当服桂枝。彼云家有自合者,余令三啜之,而病不除。予询其药中用肉桂耳。予曰,肉桂与桂枝不同。予自制以桂枝汤,一啜而解。(录自《本事方》)
1700731776
1700731777 按:两案均有参考价值,前案载“关以上浮,关以下弱”,有助于解决“阳浮阴弱”的争议。后案从用肉桂三啜而病不除,改用桂枝即一啜而安,充分说明药物的作用各有其特性,不能互相替代,临床应用,应该慎重抉择。
1700731778
1700731779
1700731780
1700731781 太阳病,项背强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1700731782
1700731783
1700731784
1700731785
1700731786
1700731787
1700731788
1700731789
1700731790 词解 ①项背强:“”音“殊”。“”,俯仰不自如貌。《刺腰痛论》曰:“腰痛侠脊而痛至头,然。”
1700731791
1700731792 [校勘] 《玉函经》“反”上有“而”字,末句为“桂枝汤主之,论云,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十五字,《千金方》同。《千金方》“论云”作“本论云”。
1700731793
1700731794 [语译] 太阳病,项部连背部强直拘急,俯仰不得自如,反而出汗恶风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1700731795
1700731796 [提要] 太阳中风兼太阳经脉不利的证治。
1700731797
1700731798
1700731799
1700731800 [浅释] 太阳病兼项背强证,大多是无汗恶风,这是因为太阳经脉循行在脊背之间,风寒外束,太阳经脉阻滞,经气不利的缘故。应当无汗恶风,却见汗出恶风,故用一“反”字以资区别。汗出恶风是太阳中风证的主证,故用桂枝汤,太阳经脉不利,故加葛根以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1700731801
1700731802
1700731803
1700731804
[ 上一页 ]  [ :1.700731755e+09 ]  [ 下一页 ]